下列关于“南亚次大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所有南亚的国家 B.包括印度半岛和印度洋中的群岛国家 C.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直到印度洋的陆地部分 D.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都是次大陆上的国家

题目
下列关于“南亚次大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所有南亚的国家
B.包括印度半岛和印度洋中的群岛国家
C.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直到印度洋的陆地部分
D.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都是次大陆上的国家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南亚次大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高度即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我国海拔高度以东海海面为零点
    B.中国、挪威、印度尼西亚均拥有上千个大小岛屿,可称为“千岛之国”
    C.港口按照用途,可分为海港、河港、湖港及水库港四种
    D.印度半岛又称“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第二步,千岛之国是指拥有上千个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岛屿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挪威,朝鲜,日本,古巴,马尔代夫,芬兰等。B项表述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A项:海拔零点,是海拔的起点,又叫做水准零点,是测算海拔高度的基准点,指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从1956年起,我国统一改用青岛零点,即青岛的黄海海面作为各地计算海拔高度的水准零点。并不是以“东海海面”为零点。A项表述错误,不选。C项:港口按照用途,可分为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和避风港。按港口所在地理位置分为海港、河港、湖港及水库港等。故C项表述错误,不选。D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而不是印度半岛。印度半岛是世界上第二大半岛。故D项表述错误,不选。

  • 第2题:

    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习惯上被分为6个地区
    • B、亚洲习惯上被分为5个地区
    • C、包括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 D、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正确答案:A,D

  • 第3题:

    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包括非洲、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南亚次大陆属于哪一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 B、印度洋板块
    • C、美洲板块
    • D、太平洋板块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是仅次于中国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也是南亚次大陆举足轻重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潜力巨大。

    • A、巴基斯坦
    • B、印度
    • C、越南
    • D、泰国

    正确答案:B

  • 第6题:

    TC3区分为()四个次区。

    • A、南亚次大陆
    • B、东南亚
    • C、西太平洋
    • D、日本/朝鲜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西、北三面与()接壤。

    • A、印度
    • B、巴基斯坦
    • C、缅甸
    • D、斯里兰卡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多选题
    TC3区分为()四个次区。
    A

    南亚次大陆

    B

    东南亚

    C

    西太平洋

    D

    日本/朝鲜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兴起。

    正确答案: 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婆罗门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东、北、西三面分别与()为邻。

    正确答案: 阿拉伯海,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南亚的季风正确的说法是()。
    A

    南亚的冬季风小于夏季风

    B

    南亚的冬季风大于夏季风

    C

    南亚的冬季风大于东亚的冬季风

    D

    南亚的夏季风小于东亚的夏季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习惯上被分为6个地区

    B

    亚洲习惯上被分为5个地区

    C

    包括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D

    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隋唐时期陆路交通线和海路交通线都可到达的地区是( )

    A.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B.南亚次大陆、南洋诸岛
    C.南亚次大陆、日本列岛
    D.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

    答案: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隋唐时期对外交流的基本知识,隋唐时期陆路交通线和海路交通线都可到达的地区是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

  • 第1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有3个
    • B、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
    • C、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3个
    • D、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有4个

    正确答案:A,B

  • 第15题:

    南亚次大陆的自然地理有哪些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南亚即亚洲南部,包括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通常指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又称它为南亚次大陆,或称次大陆。
    本*区界线明显,年轻的新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总之,德干高原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至于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根据季风的进退,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2~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暴。6~9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
    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转入凉季。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发,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

  • 第16题: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东、北、西三面分别与()为邻。


    正确答案:阿拉伯海;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

  • 第17题: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兴起。


    正确答案:雅利安人;种姓制度;婆罗门教

  • 第18题:

    隋唐时期陆路交通线和海路交通线都可到达的地区是()

    • A、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 B、南亚次大陆、南洋诸岛
    • C、南亚次大陆、日本列岛
    • D、朝鲜半岛、南亚次大陆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有3个

    B

    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

    C

    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3个

    D

    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国家有4个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南亚次大陆属于哪一个板块?()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西、北三面与()接壤。
    A

    印度

    B

    巴基斯坦

    C

    缅甸

    D

    斯里兰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全球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包括非洲、中南美洲、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南亚次大陆的自然地理有哪些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南亚即亚洲南部,包括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通常指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又称它为南亚次大陆,或称次大陆。
    本*区界线明显,年轻的新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00公里,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总之,德干高原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至于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根据季风的进退,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2~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暴。6~9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
    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转入凉季。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发,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