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受扭构件的配筋方式可为( )。 A.仅配置抗扭箍筋B.配置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C.仅配置抗扭纵筋D.仅配置与裂缝方向垂直45度方向的螺旋状钢筋”相关问题
  • 第1题: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应如何配筋?

    A.只配与梁轴线成45°角的螺旋筋
    B.只配抗扭纵向受力钢筋
    C.只配抗扭箍筋
    D.既配抗扭纵筋,又配抗扭箍筋

    答案:D
    解析:
    提示: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扭矩应由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共同承担。

  • 第2题:

    若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受扭纵筋与受扭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则当构件受扭破坏时()。

    • A、仅纵筋达到屈服强度
    • B、仅箍筋达到屈服强度
    • C、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强度
    • D、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强度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受扭构件中的抗扭纵筋()的说法不正确。

    • A、应尽可能均匀地沿周边对称布置
    • B、在截面的四角可以设抗扭纵筋也可以不设抗扭纵筋
    • C、在截面四角必设抗扭纵筋
    • D、抗扭纵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也不应大于短边尺寸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受扭的素混凝土构件,一旦出现斜裂缝即完全破坏。若配置适量的受扭纵筋和受扭箍筋,则不但其承载力有较显著的提高,且构件破坏时会具有较好的延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超筋破坏,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抗扭纵筋用量过多,抗扭箍筋用量过少
    • B、抗扭纵筋用量过少,抗扭箍筋用量过多
    • C、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用量均过多
    • D、抗扭纵筋用量过多,抗扭箍筋用量适当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ζ在0.6~1.7之间时,()

    • A、均布纵筋、箍筋部分屈服
    • B、均布纵筋、箍筋均屈服
    • C、仅箍筋屈服
    • D、不对称纵筋、箍筋均屈服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为0.6≤ξ≤1.7,当构件破坏时,以下何项正确?()
    A

     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强度;

    B

     仅纵筋达到屈服强度;

    C

     仅箍筋达到屈服强度;

    D

     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强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一般应()
    A

    只配抗扭纵筋

    B

    只配抗扭箍筋

    C

    既配抗扭纵筋,同时配抗扭箍筋

    D

    配与构件轴线成45度角的螺旋箍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受扭构件的配筋方式可为()。
    A

    仅配置抗扭箍筋

    B

    配置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

    C

    仅配置抗扭纵筋

    D

    仅配置与裂缝方向垂直的45°方向的螺旋状钢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中ξ、βt的含义是(  )。[2013年真题]
    A

    ξ—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1≤ξ≤1.7,ξ值小时,箍筋配置较多;β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5≤βt≤1.0

    B

    ξ—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ξ≤1.7,ξ值大时,抗扭纵筋配置较多;β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5≤βt≤1.0

    C

    ξ—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ξ≤1.7,ξ值小时,抗扭箍筋配置较多;β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βt≤1.0

    D

    ξ—剪扭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ξ≤1.7,ξ值大时,抗扭纵筋配置较多;βt—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0≤βt≤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ζ为受扭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当0.5≤ζ≤2.0时,纵筋与箍筋在构件破坏时基本上都能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为了安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中规定:0.6≤ζ≤1.7;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常取ζ=1.2。ζ值较大时,抗扭纵筋配置较多。
    βt为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若小于0.5,则不考虑扭矩对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的影响,此时取βt=0.5。若大于1.0,则不考虑剪力对混凝土受扭承载力的影响,此时取βt=1.0。故0.5≤βt≤1.0。

  • 第11题:

    多选题
    受扭构件是由()来抵抚由外荷截产生的扭矩
    A

    混凝土

    B

    弯起钢筋

    C

    抗扭箍筋

    D

    抗扭纵筋

    E

    架立钢筋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受扭构件的配筋方式可为()。
    A

    仅配抗扭箍筋

    B

    配置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

    C

    仅配置抗扭纵筋

    D

    仅配置与裂缝方向垂直的45°方向的螺旋状钢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A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B仅箍筋达到屈服

    C仅纵筋达到屈服

    D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A

  • 第14题:

    受扭构件的配筋方式可为()。

    • A、仅配抗扭箍筋
    • B、配置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
    • C、仅配置抗扭纵筋
    • D、仅配置与裂缝方向垂直的45°方向的螺旋状钢筋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受扭构件的配筋方式可为()

    • A、仅配置抗扭箍筋
    • B、配置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
    • C、仅配置抗扭纵筋
    • D、仅配置与裂缝方向垂直的45°方向的螺旋状钢筋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混凝土构件受扭承载力所需受扭纵筋面积,以下列()项理解是正确的。

    • A、为对称布置的包括四角和周边全部受扭纵筋面积
    • B、为对称布置的四角受扭纵筋面积
    • C、为受扭纵筋加抗负弯矩的上边纵筋面积
    • D、为受扭纵筋加抗正弯矩的下边纵筋面积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应如何配筋?()

    • A、只配与梁轴线成45°角的螺旋筋
    • B、只配抗扭纵向受力钢筋
    • C、只配抗扭箍筋
    • D、既配抗扭纵筋,又配抗扭箍筋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判断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必须配置受扭纵筋和箍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受扭构件与受弯构件的纵筋和箍筋配置要求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1)纵筋:受扭纵筋应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截面四角必须布置受扭纵筋;受弯纵筋则根据受力情况可集中布置在受拉区或受压区。
    (2)箍筋:由于受扭构件的箍筋在整个周边上均受拉力,因此受扭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型沿外周边布置;受剪构件箍筋在整个截面上均匀,可采用多肢箍筋,且不需要封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ζ<1.7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A

    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B

    仅箍筋达到屈服

    C

    仅纵筋达到屈服

    D

    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一般应()。
    A

    配与构件轴线成45度的螺旋箍筋

    B

    配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

    C

    只配抗扭纵筋

    D

    只配抗扭箍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应()。
    A

    只配与梁轴线成45度的螺旋钢筋

    B

    减小钢筋直径

    C

    只配抗扭窟筋

    D

    抗扭窟筋纵筋都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应如何配筋?()
    A

    只配与梁轴线成45°角的螺旋筋

    B

    只配抗扭纵向受力钢筋

    C

    只配抗扭箍筋

    D

    既配抗扭纵筋,又配抗扭箍筋


    正确答案: C
    解析: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扭矩应由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