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条约。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间,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一项条约不予继承?(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题目
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条约。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间,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一项条约不予继承?( )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相似考题
更多“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条约。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间,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一项条约不予继承?(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国国民特里尔在甲国犯罪后逃往乙国。甲国向乙国提出了引渡要求,但乙国表示拒绝。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乙国的下列不予引渡的理由哪些是正确的?( )

    A.乙国认为特里尔是政治犯,因而不予引渡

    B.特里尔的行为虽然构成了对甲国法律的违反,但根据乙国的法律并未构成犯罪

    C.乙国认为甲国是专制国家,其司法程序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

    D.甲、乙两国间没有有关引渡的条约


    正确答案:ABD
    “双重犯罪原则”和“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关于引渡的两大原则,其中,对于政治犯罪的认定一般取决于被请求国,因此AB正确。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当他国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提出引渡时,一国可以自由裁量,包括根据有关国内法或其他因素作出决定,因此D正确。C不是拒绝引渡的正确理由。

  • 第2题:

    甲乙丙三国相邻,后甲乙两国合并为丁国。如果有关各方之间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定,下列哪些事项是丁国应当继承的?( ) A.甲丙两国之间关于界湖划界和使用的双边条约 B.乙国中央政府为了某一港口建设而向丙国借的债务 C.乙丙两国之间的道路交通使用条约 D.甲丙两国缔结的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正确答案:ABC
    国家合并时,除非继承国和其他当事国另有协议,或有关条约对继承国的适用不符合条约的 目的和宗旨或者根本改变条约实施的条件,在国家继承日对任一继承国有效的条约继续对继承国有效。共 同防御条约等纯政治性的条约一般不予继承,关于边界划定、边境制度、道路交通、河流使用以及某一地 区的文化或非军事化等类事项的条约应予继承。国家债务是被继承国对另一国家、某一国际组织或其他国 际法主体所负担的任何财政义务。在国家合并的情况下,根据“债务随领土一并转移”的原则,被继承国 的国家债务原则上应全部转属继承国。所以ABC正确。

  • 第3题:

    丙国由甲乙两国合并而成,原乙国总统以个人名义从丁国某商业银行借款,用于合并前的一次救灾。原甲国中央政府、甲国某地方分别从丁国政府借债。相关国家未就两国合并后所涉债务达成过协议,关于上述未还债务及条约的继承。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圉某地方对丁国政府的债务属于地方债
    B.乙国总统对丁国商业银行所负之债是用于救灾的,应在国家继承之列
    C.甲国某地方对丁国政府的债务应由丙国继承
    D.甲围中央政府所借债务转属丙国政府承担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继承。A对,C错,甲国某地方对丁国政府的债务属于地方债,不属丙国继承债务的范围。B错,乙国总统个人对丁国商业银行所负之债不论目的、用途何在都不在国家继承之列。D正确,国家债务继承的范围包括国债和地方化债务。

  • 第4题:

    共用题干

    甲、乙两国相邻,近年来因领土纠纷经常发生武装冲突。1995年3月2日,甲国军队为了阻止乙国边民进入甲国,打死了数十名乙国人。1996年4月1日,乙国正式向甲国宣战。在联合国秘书长斡旋下,1998年8月3日甲、乙两国签订停战协议。1999年5月10日甲国违反停战协议再次针对乙国采取军事行动,2000年4月7日甲国宣布战败并无条件向乙国投降,2001年3月4日乙国单方面宣布结束与甲国的战争状态。根据战争和武装冲突法的相关规则,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两国的战争开始后,两国之间的互助条约立即废止,但与贸易交往有关的条约和边界条约依然有效
    B、1998年8月3日甲、乙两国签订停战协议意味着两国战争在法律意义上的结束,因此1999年5月10日甲国违反停战协议再次针对乙国采取军事行动意味着新一轮战争的开始
    C、甲、乙两国的战争从2001年3月4日结束
    D、假设甲、乙两国都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甲、乙两国战争中的战争犯罪行为可以由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

    答案:A,B,D
    解析:
    战争法的规则体系包括海牙规则体系和日内瓦规则体系。前者是关于战争的开始、结束和武器的使用规则。后者是关于战争时期的平民、战俘和伤病员的人道主义保护。


    战争开始使交战国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条约关系的变化。凡以维持共同政治行动或友好关系为前提的条约,如同盟条约、互助条约或和平友好条约立即废止。一般的政治和经济类条约,如引渡条约、商务条约等,除条约另有规定外,也停止效力。关于规定缔约国间固定或永久状态的条约,如边界条约、割让条约等一般应继续维持,除非这类条约另有规定,或缔约方另有协议。故A选项错误。从国际实践看,战争的结束一般分两步,停止敌对行动和结束战争状态。敌对行动的停止包括停战、无条件投降、停火与休战。本题中,1998年8月3日甲乙两国签订停战协议是停战,2000年4月7日甲国宣布战败并无条件向乙国投降是无条件投降,均属于敌对行动的停止。战争状态的结束是交战各方停止战争行动,并全面解决了相关的政治、经济、领土和其他问题,从法律上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彼此间的和平关系。实践中,结束战争状态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缔结和平条约、联合声明、单方面宣布结束战争。本题中,2001年3月4日乙国单方面宣布结束与甲国的战争状态,这是战争状态结束的标志。甲、乙两国的该战争从2001年3月4日结束。应当注意,停止敌对行动只是一种临时的、为实现最终和平所作出的过渡性安排;而结束战争状态则意味着交战问题的最终解决和恢复彼此间的和平状态。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根据2002年7月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规定,国际刑事法院于2002年7月在荷兰海牙成立,所管辖的犯罪行为限于发生在规约生效后的行为。故即使甲、乙两国都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甲、乙两国在该场战争中的战争犯罪行为也不能由国际刑事法院管辖,D选项错误。


    交战国在战争中对敌国财产的处理应区分公产和私产,如交战国对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除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外,可予没收;对境内的敌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可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对占领区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但对可供军事需要的可征用等等。另外,交战国在海上遇上敌国公私船舶,均可予以拿捕没收,但从事探险、科学研究以及执行医院任务的船舶除外。对敌国公私航空器均可以拿捕没收。A项所述是符合国际法规定的,B项对占领区内的敌国公民私人财产予以没收是违法的行为,C项拿捕没收私人航空器及其所载货物是合法的,D项拿捕没收进行科学研究的私人船舶是违法的。因此,B、D项是正确选项。


    战时中立,是指在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不参与战争、保持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战时中立不同于永久中立,开始于非交战国声明其选择中立地位,或事实上已经开始的中立行为;结束于战争结束,或战时中立国宣布结束中立地位开始参加战争。中立国应当遵守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在中立国的权利方面,中立国的领土主权应得到交战国的尊重。交战国不得在中立国领土或管辖区域从事战争行为,不得将中立领土用作战争基地、战争通讯设施基地,或在中立国领土内或水域内将商船改成军舰。禁止交战国的军舰在中立国的领海内从事逮捕或临检等敌对行为。非因风浪、燃料不足或不能航行等原因,不得将捕获物带到中立国港口;对于在不应停泊的中立国口岸停泊的交战国军舰,经通知仍不离开的,中立国有权采取措施,在战争期间予以扣留。综上所述,本题中的A、B、C项都是丙国的权利义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对战俘的待遇包括:(1)交战方应将战俘拘留所设在比较安全的地带。(2)不得将战俘扣为人质,禁止对战俘施以暴行或恫吓及公众好奇的烦扰;不得对战俘实行报复,进行人身残害或肢体残伤,或供任何医学或科学实验;不得侮辱战俘的人格和尊严。(3)战俘应保有其被俘时所享有的民事权利。(4)对战俘的衣、食、住要能维持其健康水平。(5)尊重战俘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允许他们从事宗教、文化和体育活动。(6)战俘享有司法保障,受审时享有辩护权,还享有上诉权。(7)战事停止后,战俘应即予以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并非所有的武装冲突都是国际法上的战争,故A选项错误。作为战争的武装冲突,通常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持续一定时间、波及范围较广的武装冲突,故B选项正确。战争开始,交战国间的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一般自动断绝。应当注意,这是战争开始的后果而不是武装冲突的后果,故C选项错误。如果国家间处于战争状态,全部战争法开始适用;由于非战争的武装冲突没有法律上战争状态的存在,传统战争法规的第一部分内容,即关于宣战、媾和、中立等规则和制度一般不能适用其中。故D选项错误。本题的应选项为B。

  • 第5题:

    A 国与 B 国是邻国。多年来,AB 两国和睦相处,在多个领域展开互利合作,签署了大量双边条约。后 A 国分裂为 CD 两个新国家,下列 AB 两国间的条约,CD 两国无需继承的有

    A.陆地边界条约
    B.大陆架划界条约
    C.界河水资源分配协定
    D.安保同盟协定

    答案:D
    解析:
    条约继承的实质是在领土发生变更时,被继承国的条约对于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一般地,与领土有关的“非人身性条约”,如有关领土边界、河流交通、水利灌溉等条约,属于继承的范围;而与国际法主体人格有关的所谓“人身性条约”以及政治性条约,如和平友好、同盟互助、共同防御等条约,一般不予继承。

  • 第6题:

    甲国分裂为乙国和丙国,甲国不再存在。根据条约法公约的规定,对于甲国加入或缔结的条约、()

    A、甲缔结的及于全部领土的自然资源方面的条约,乙、丙应予以继承
    B、甲加入的某友好条约,乙、丙可以不予继承
    C、甲缔结的中立化条约,乙、丙应予以继承
    D、甲缔结的涉及现乙国境内的边界条约,乙国应予继承

    答案:A,B,C,D
    解析:
    条约的继承实质是在领土发生变更时,被继承国的条约对于继承国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条约继承的一般原则为:与国际法主体资格相关联的条约,例如参加某一国际组织的条约,是随着被继承国的消灭而消灭的;政治性条约,如同盟条约、友好条约等,这类条约,一般称为人身性条约,由于情势变迁,一般不予继承;经济性条约酌情继承,如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处理与领土、资源相关的所谓非人身性条约,如边界条约、有关自然资源和道路交通的条约,一般应予以继承;有关中立化或非军事区的条约,一般是应该继承的。在国家分立或分离时,不论被继承国是否存在,原来对其全部领土有效的任何条约,对所有继承国有效,而只对部分领土有效的任何条约,则只对与该部分领土有关的继承国有效。根据以上原则,可以判断,A、B、C、D项为正确项。

  • 第7题:

    某油田位于跨越甲、乙两国边界的底土中,两国均为联合国成员国,且它们之间没有相关的协议。依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该油田为甲、乙两国的共有物,任何一国无权单独进行勘探和开采
    • B、油田位于两国各自底土中的部分由甲、乙两国分别所有
    • C、该油田的开发应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监督下进行
    • D、一方开发油田的收益必须与另一方分享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甲乙丙三国订有贸易条约。后甲乙两国又达成了新的贸易条约,其中许多规定与三国前述条约有冲突。新约中规定,旧约被新约取代。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条约法,下列判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旧约尚未失效
    • B、新约不能完全取代旧约
    • C、新约须经丙国承认方能生效
    • D、丙国与甲乙两国间适用旧约
    • E、甲国议会的做法违反国际法
    • F、甲国政府如果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 G、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束力
    • H、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束力

    正确答案:C

  • 第9题:

    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条约。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些条约应予继承?( )

    •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甲国分立为“东甲”和“西甲”,甲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由“东甲”继承,“西甲”决定加入联合国。“西甲”与乙国(联合国成员)交界处时有冲突发生。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乙国在联大投赞成票支持“西甲”入联,一般构成对“西甲”的承认 
    • B、“西甲”认为甲国与乙国的划界条约对其不产生效力 
    • C、“西甲”入联后,其所签订的国际条约必须在秘书处登记方能生效 
    • D、经安理会9个理事国同意后,“西甲”即可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条约。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一条约不予继承?()
    A

    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

    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

    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

    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继承。根据条约继承的相关规则,人身条约一般是不予继承的,"非人身性条约"一般是可以继承的。故选C。

  • 第12题:

    单选题
    甲国与乙国为邻国,向来交好,彼此间缔结了若干双边条约,涉及边界的划定、共同防御等方面。后来,甲国由于民族纷争,一分为三,即丙国、丁国、戊国。丙国、丁国、戊国三国与乙国之间未曾缔结过任何条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既然甲国分立为丙丁戊国,乙方可以单方面终止其与甲国曾经缔结的一切双边条约

    B

    丙国有权依据乙国与甲国曾经签订的双边条约主张其与乙国之间的边界划定标准

    C

    在民族纷争中,丁国将戊国境内某一博物馆长期存在的一件珍贵文物拿走,放在丁国新建的博物馆中,据为已有。根据国际法的继承原则,丁国的做法是受国际法保护的

    D

    戊国无权拒绝继承甲国曾经进攻乙国所负担之债务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与国际法主体人格有关的所谓“人身性条约”、“政治性条约”,如国家间缔结的和平友好、军事同盟、共同防御等条约,一般不予继承。而“非人身性条约”,如有关道路交通、河流航行、水利、领土边界等条约,则属于继承的范围。故甲乙之间缔结的划界协定仍由丙丁戊三国继承,故A项错误,B项正确。
    动产的国际法继承,奉行与所涉领土的实际生存原则。凡是与所涉领土生存或活动有关的国家动产,不论其所处地理位置,都应转属继承国。故C项中所述的文物应由戊国继承,故C项错误。
    恶债,如战争债务、征服债务,即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或继承国根本利益的债务,原则上不继承。故D项说法错误。

  • 第13题:

    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两国多年来签署了若干双边协议、协定。后来甲国分裂为东甲、西甲两国。那么在所涉各方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的情况下,根据国际法上继承规则,东甲、西甲两个新国家,可以对下列选项中( )不予继承。

    A.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B.甲乙两国大陆架划界协定

    C.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答案:A

  • 第14题:

    甲、乙两国2006年发生边境武装冲突,随即先后宣布与对方进入战争状态。此前,甲、乙两国先后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1960年)、《边界条约》(1966年)、《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1980年)、《引渡协定》(1982年)等一系列条约。在此状态下,如果这些条约中不存在相关的特别约定,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两国间的《和平友好条约》自动废止

    B.两国间的《边界条约》暂停执行

    C.两国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自动废止

    D.两国间的《引渡协定》暂停执行


    正确答案:AD

  • 第15题:

    甲乙两国签署了贸易、通商等若干双边协定,乙国新《对外贸易管理法》出现了与两国条约不符的条款,依国际法相关规则及中国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只要乙国新《对外贸易管理法》符合乙国的立法程序,则无需承担国家责任
    B.如两国的《贸易双边协定》的作准文本用语分歧,则该协定无效
    C.如乙国分立为两国,则分立的两国必须与甲闰重新签署界河协定
    D.乙国分立为两国后,分立的两国应继承原甲国与他国的界河协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家继承、国家责任、条约法。A错,该选项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如乙国通过了与双边协定义务不一致的立法,导致乙国实施了违反条约义务的行为,则依照国际法将引起甲国在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B错,依条约法公约,条约的分歧应采用公约规定的方式消除,或依目的及宗旨调和,而不是无效。C错,依国家继承的规则,界河协定属于应当继承的范畴。D正确。

  • 第16题:

    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薪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的ABD三项恰属“非人身性条约”,应该予以继承。

  • 第17题:

    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后 甲、乙合并为一个新国家丙国。此时,丁国政府发现,原甲国中央政府、甲国地方省从丁国政府 举借大额债务。乙国元首也曾以个人名义从丁国的商业银行借款用于乙国救灾。上述债务均 未偿还。甲乙丙丁四国没有关于所涉债务事项的任何双边或多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原 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可由丙国政府继承
    B.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可由丙国政府继承
    C.上述债务均转属丙国政府承担
    D.随着一个新的国际法主体丙国的出现,上述债务均巳自然消除


    答案:A
    解析:
    国家继承包括条约继承和非条约继承,其中,关于条约继承,对与领土有关的非人身性条约如 边界、河流交通、水利灌溉条约可继承;与被继承国家的国际法主体人格有关的人身性、政治性'条约,如和平友 好、同:盟互助、共同防御条约不继承。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非条约继承中有关债务的继承是国家债务、地方化债务可予继承;地方债务、私人债务和恶债不予继承, 国家合并债务全部转属继承;所以本题中甲国中央政府所借债务为国家债务由丙国继承,但甲国地方省及乙 国元首所借债务分别为地方债务和私人债务,丙国不予继承,故c、D项错误。

  • 第18题:

    共用题干

    甲国人A在乙国犯劫机罪、抢劫罪后逃回甲国,乙国向甲国提出引渡的要求,则下列判断中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如果甲、乙两国之间没有签订引渡条约,则是否对A引渡,可由甲国自由裁量
    B、如果甲、乙两国之间签订有引渡条约,则甲国不得拒绝将A引渡
    C、劫机罪、抢劫罪均属于可引渡的罪行
    D、如果甲国拒绝引渡,则乙国有权派出警察到甲国将A缉拿

    答案:B,D
    解析:
    我国《国籍法》第3~6条有明确规定。我国不承认我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所以,一旦取得外国国籍,则不具有我国国籍,C、D均错。根据《国籍法》第4、6条的规定,A、B正确。
    根据《国籍法》第5条的规定,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蒋某是中国人并定居在甲国,仍具有中国国籍,其女出生在甲国,如果按照甲国国籍的有关规定,出生即具有甲国国籍,则不再有中国国籍。如果按照甲国国籍的有关规定,出生未获得甲国国籍的,则具有中国国籍,故本题的应选项为A项。
    本题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高某目前位于中国境内,中国对其具有属地管辖权。其次认定高某目前国籍状态。高某原始国籍为中国公民,因此,本题的关键在于判定其中国国籍是否丧失。根据《国籍法》第3条的规定,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而第9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国外定居的,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本题高某在甲国探亲而非定居期间获得甲国国籍。因此,他不属于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的情况。《国籍法》第14条的规定,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除第9条规定以外,必须办理申请手续。高某并没有完成该程序。因此,依照中国的法律,高某仍然具有中国国籍。关于引渡问题,依《引渡法》第8条的规定,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因此,D选项为正确选项。A项涉及可引渡的罪行,即所谓双重犯罪原则,一般它可以作为引渡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A为错项。B涉及引渡请求的冲突解决规则,它的前提是各方都满足引渡条件。本题中甲乙两国虽然与高某的行为都具有某种连结点,但并不充分满足引渡的条件,所以B项不选。最后,无论是国际法的一般规则还是中国的引渡法,健康原因都不必然成为拒绝引渡的理由,因此C项不选。
    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1)一国国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其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也就是说,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2)受害人自受害行为发生起到外交保护结束的期间内,必须持续地拥有保护国国籍,也即“国籍继续原则”。(3)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之后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才可以提出外交保护。此为“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因此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因为外交保护是国家的一项权利,可以由公民的请求而引起,也可由国家主动行使。
    引渡的主体是国家。在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当他国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提出引渡时,一国可以自由裁量,包括根据有关国内法或其他因素作出决定。因此A项说法是正确的。引渡的对象是被请求国指控为犯罪或被其判刑的人,可能是请求国人、被请求国人和第三国人。在国际实践中,除非有关引渡条约或国内法有特殊规定,一般的各国有权拒绝引渡本国公民。因此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国际法中关于引渡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实践中,认定政治犯罪的决定权属于被请求国。国际法规定了一些不应视为政治犯罪的行为,包括:(1)战争罪、反和平罪和反人类罪;(2)种族灭绝或种族隔离罪行;(3)非法劫持航空器;(4)侵害包括外交代表在内的受国际保护人员罪行等。因此,劫机罪和抢劫罪均属于可引渡的罪行。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甲国对其公民具有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因此虽然甲国拒绝将A引渡,乙国也无权派出警察赴甲国对A进行缉拿。D项说法错误。

  • 第19题:

    已知甲国是一个多法域的国家,甲国中东甲和西甲两个区域分别施行不同的民事法律制度。中国公民张某经常居所在东甲区,同时在西甲区还有别墅一套,另外其在甲国和中国还有投资股权和存款若干。后张某因病在东甲区去世而未立遗嘱。其甲国妻子和中国的子女因继承发生纠纷诉至中国法院。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上述财产继承的法律适用,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动产适用甲国东甲区法律,不动产适用甲国西甲区法律
    • B、动产适用甲国法,不动产适用中国法
    • C、动产适用中国法,不动产适用甲国法
    • D、首先根据甲国的区际冲突规范处理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于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

    • 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甲国国民特里尔在甲国犯罪后逃往乙国。甲国向乙国提出了引渡要求,但乙国表示拒绝。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乙国的下列不予引渡的理由哪些是正确的?( )

    • A、乙国认为特里尔是政治犯,因而不予引渡
    • B、特里尔的行为虽然构成了对甲国法律的违反,但根据乙国的法律并未构成犯罪
    • C、乙国认为甲国是专制家,其司法程序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
    • D、甲、乙两国间没有有关引渡的条约

    正确答案:A,B,D

  • 第22题:

    单选题
    甲国分立为“东甲”和“西甲”,甲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由“东甲”继承,“西甲”决定加入联合国。“西甲”与乙国(联合国成员)交界处时有冲突发生。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乙国在联大投赞成票支持“西甲”入联,一般构成对“西甲”的承认

    B

    “西甲”认为甲国与乙国的划界条约对其不产生效力

    C

    “西甲”入联后,其所签订的国际条约必须在秘书处登记方能生效

    D

    经安理会9个理事国同意后,“西甲”即可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国际法上的承认一般是指既存国家对于新国家、新政府或其他事态的出现,以一定的方式表示接受或同时表明愿意与其发展正常关系的单方面行为。
    A项,国际实践中承认的形式有明示和默示两种:①明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以明白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承认的意思。包括通过正式通知、函电、照会、声明等单方面表述,也包括在缔结的条约或其他正式国际文件中进行明确表述。②默示承认形式是指承认者不是通过明白的语言文字,而是通过与承认对象有关的行为表现出承认的意思。主要包括:与承认对象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承认对象缔结正式的政治性条约;正式接受领事或正式投票支持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一般也被认为是一种默示承认。所以,乙国在联大投赞成票支持“西甲”入联,就是正式投票支持其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的行为,是一种默示的承认。
    B项,国际法上的继承是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国家继承是国际法上继承的一种。发生国家继承的前提是领土的变更。国家继承的对象分为以下两大类,即对处理与所涉领土有关事务的“非人身条约”和有关中立化和非军事区的条约,一般继承。所以,甲国与乙国的划界条约对“西甲”有效力。
    C项,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联合国宪章》和其他相关规则,联合国任何会员国所缔结的一切条约及国际协定应尽速在秘书处登记,未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的条约或国际协定,不得在联合国任何机关援引。显然,签订的国际条约效力与在秘书处登记没有关系,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并不是条约的生效条件,而条约生效是其登记的前提条件。
    D项,《联合国宪章》第4条规定,凡其他爱好和平之国家,接受本宪章所载之义务,经本组织认为确能并愿意履行该项义务者,得为联合国会员国。准许上述国家为联合国会员国,将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以决议行之。据此,成为联合国会员国,不仅仅需要9个理事国的同意,还需要安全理事会的推荐

  • 第23题:

    多选题
    甲国国民特里尔在甲国犯罪后逃往乙国。甲国向乙国提出了引渡要求,但乙国表示拒绝。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乙国的下列不予引渡的理由哪些是正确的?( )
    A

    乙国认为特里尔是政治犯,因而不予引渡

    B

    特里尔的行为虽然构成了对甲国法律的违反,但根据乙国的法律并未构成犯罪

    C

    乙国认为甲国是专制家,其司法程序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

    D

    甲、乙两国间没有有关引渡的条约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双重犯罪原则"和"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关于引渡的两大原则,其中,对于政治犯罪的认定一般取决于被请求国,因此AB正确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当他国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提出引渡时,一国可以自由裁量,包括根据有关国内法或其他因素作出决定,因此D正确C不是拒绝引渡的正确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