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并具有疣足和刚毛,运动敏捷;次生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速。
(一)分节现象: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这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
(二)次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或称真体腔。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左右两团中胚带继续发育中胚带内裂开成腔,逐渐发育扩大,其内侧中胚层附在内胚层外面,分化成肌层和脏体腔膜,与肠上皮构成肠壁;外侧中胚层附在外胚层的内面,分化为肌层和壁体腔膜,与体表上皮构成体壁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故又称裂体腔。因此,次生体腔为中胚层所覆盖,并具有体腔上皮或称体腔膜。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环节动物的次生体腔由体腔上皮依各体节间形成双层的隔膜,分体腔为许多小室,各室彼此有孔相通。次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在体腔内流动,不仅能辅助物质的运输,也与体节的伸缩有密切关系。
更多“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重要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所列的特征中,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同拥有的特征是:_____。

    A.后口、三胚层、分节现象

    B.分节现象、两侧对称、次生体腔

    C.后口、三胚层、两侧对称

    D.后口、次生体腔


    后口、三胚层、分节现象

  • 第2题:

    简答题4: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出现分节现象;②产生真体腔;③为闭管式循环;④为后肾管型排泄系统;⑤消化系统由于真体腔的产生和体腔膜参与使之更完善和复杂,消化道具纵肌、环肌,分前中后肠;⑥为链状神经系统;⑦具有刚毛和疣足;⑧多数雌雄同体,少数雌雄异体,生殖细胞来源于体腔膜;⑨发育时卵裂为螺旋式卵裂,多毛类具担轮幼虫,其他均为直接发育。

  • 第3题:

    5、以下所列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A.脊索、后口、次生体腔

    B.肛后尾、三胚层、两侧对称

    C.咽鳃裂、两侧对称、次生体腔

    D.后口、三胚层、分节现象


    神经管在背面与神经索在腹面

  • 第4题:

    中胚层和两侧对称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胚层的产生,极大地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为各器官的复杂化打下了基础。由于出现分化的肌肉,大大地强化了机体的运动,同时强化了动物摄食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新陈代谢能力也强化了。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更趋发达而向前集中两侧对称是动物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左、右之分,背部起保护作用,腹面负责运动和摄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集中,运动也由不定向变为了定向。 左右对称使动物既适于水中游泳,又始于水底爬行,从而为过渡到陆地爬行打下基础。由于高度分化,使动物能够主动寻找食物并逃避敌害,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更为迅速、准确。

  • 第5题:

    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义?


    两侧对称的出现,促使动物身体明显地分出前、后、左、右及背、腹。背面主司保护功能,而腹面承担爬行与摄食。向前的一端由于经常首先接触外界条件而使神经系统和感官向前端集中逐步出现了头部,使动物能作定向运动和主动地摄取食物,使其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为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特别是运动机能的负担,并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的分化,为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如:肌肉的复杂化增强了运动机能,取食范围更广,另外运动的加强还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