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在理解世界的时候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相关问题
  • 第1题:

    马克思认为,应当把世界当做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坚持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

    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正确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形态,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心主义哲学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因此A选项能够区别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但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不选。B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但是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并不是其相对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资产阶级历史观也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不选。C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重要区别点,但是不能与有的唯心主义哲学(如黑格尔哲学也同样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相区别,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事物、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又避免了唯心主义的抽象性,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彻底、科学的哲学体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选项符合题意。

  • 第3题:

    23、马克思讲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关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旧唯物主义是有问题的,因此唯物主义不等于正确

    B.唯心主义是可取之处的,因此唯心主义不等于错误

    C.唯物主义是有问题的,但坚持唯物主义好过坚持唯心主义

    D.唯心主义是有问题的,但坚持唯心主义好过坚持唯物主义


    AB

  • 第4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坚持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

    C.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正确答案:D
    D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形态,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心主义哲学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因此A选项能够区别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但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不选。B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但是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资产阶级历史观也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不选。C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重要区别点,但是不能与某些唯心主义(如黑格尔哲学也同样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相区别,不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事物、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又避免了唯心主义的抽象性,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彻底、科学的哲学体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选项符合题意。

  • 第5题: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正确分析】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不仅提出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而且揭示了这种能动反映的基础和机制,这就是实践。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能把客观的事物提供给主体作为其认识的内容,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内容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干扰分析】A选项“主体对各种识要素的建构”和D选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是能动反映的必要途径和内在环节。C选项“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完全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