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首先给出“温带和寒带的河流,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每当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的时节,就会发生凌汛。”这一规律,并对规律加以详尽的解释。然后出示叶尼塞河、尼罗河、黄河等河流,让学生指出哪些河段能发生凌汛、哪些河流不发生凌汛。这是何种教学方法()A、探究法B、例规法C、规例法D、比较法

题目

教师首先给出“温带和寒带的河流,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每当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春季河水开始解冻的时节,就会发生凌汛。”这一规律,并对规律加以详尽的解释。然后出示叶尼塞河、尼罗河、黄河等河流,让学生指出哪些河段能发生凌汛、哪些河流不发生凌汛。这是何种教学方法()

A、探究法

B、例规法

C、规例法

D、比较法


相似考题
更多“教师首先给出“温带和寒带的河流,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每当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春季河水 ”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河凌汛发生在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因冰坝阻塞水流甚至带来洪灾的一种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纬度差异是引起凌汛的主要原因。秋末冬初、北部河水首先封冻,南来的未结冰的水流受阻排泄不畅、于是抬高水位,引起凌汛。冬末南部的河水先解冻,而北部河面依然冰层很厚,上游大量的水流夹带冰凌一起下泄,不仅无法破坏下游的冰层、甚至浮冰还会增进冰层的加厚,极易形成冰坝或冰桥、阻塞水流、抬高水位,发生凌汛。如果凌汛与黄河春季的洪汛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更大危害。因此要兴建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防止凌汛泛滥成灾。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黄河凌汛产生的原因
    B.黄河凌汛是一种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
    C.防止黄河凌汛泛滥成灾的必要性
    D.黄河凌汛产生的危害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什么是黄河凌汛,紧接着介绍了引起凌汛的主要原因,然后具体介绍了“凌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危害,最后通过“因此”提出对策,要兴建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防止凌汛泛滥成灾。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主旨句,强调了要防止凌汛泛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2题:

    已知河流某均匀河段的流量为5m3/s,河段始端的河水BOD浓度为25mg/L,河段末端的河水BOD浓度为20mg/L,河水功能区划分为IV类水质,该河段BOD的环境容量为(  )。

    A.13.0t/d
    B.10.8t/d
    C.4.3t/d
    D.2.2t/d

    答案:D
    解析: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整体容量)或各环境要素,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根据题中给出条件,可计算出该河段环境容量为:(25-20)×10-6×5×3600×24=2.16t/d≈2.2t/d。

  • 第3题:

    【单选题】*南半球中高纬海域强锋面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___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

  • 第4题:

    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其中,地球上的南北回归线是:
    A.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B.低纬与高纬的分界线
    C.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D.极昼与极夜的分界线


    答案:A
    解析:
    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66°30′)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0′)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

  • 第5题:

    已知河流某均匀段的流量为1m3/s,河段始端河水的COD浓度为15mg/L,河段末端河水的COD浓度为10mg/L,河流的功能区划分为三类水体,该河COD的静态环境容量为(  )。

    A.0.43t/d
    B.0.86t/d
    C.1.3t/d
    D.1.73t/d

    答案:B
    解析: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地表水三类水体的COD的标准值≤20mg/L,则该河COD的静态环境容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