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我们说课程是经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校或教室内所遭遇的一切经验。()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学校可根据地域性特点、学校传统和优势自主开发地方课程
    C.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标准和教材(即教科书)
    D.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答案:D
    解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且教科书不等同于教材,教科书与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AC项错误。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故B项错误。

  • 第2题:

    下列表述与现代意义的“课程”含义最不接近的是( )。

    A.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
    B.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C.一切的课程内容应当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
    D.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答案:A
    解析: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弁》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课程的含义是“伟大事业”,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虽然他对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界定,但含义是很清楚的,指功课及其进程。

  • 第3题:

    小学课程在狭义上指小学的课程。它主要指小学生在小学教师指导下获得的所有学习经验,实质上是小学生的一种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


    指一门学科

  • 第4题:

    某校教师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从事人文社会类的课程教学,这类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导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他所教的这类课程称为( )。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相关课程

    答案:C
    解析: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根据题干中教师的介绍,可知是学科课程。

  • 第5题:

    1、课程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这种课程定义是将课程看成()

    A.知识、学科、科目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

    D.课程作为活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