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的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符合规范规定要求的是(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 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构造柱 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题目
底部的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符合规范规定要求的是( )。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
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构造柱
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相似考题
更多“底部的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符合规范规定要求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24m以上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指下列哪一种情况?( )

    A.底部二层
    B.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
    C.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小值
    D.底部三层,且不大于15m

    答案:B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0条。

  • 第2题: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下列说法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是( )。

    A.钢筋混凝土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
    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构造柱
    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的底部抗震墙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6度设防且总层数不超过六层时,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
    B.7度、8度设防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C.上部砌体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可不对齐
    D.应沿纵横两方向,均匀、对称设置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抗震墙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1.8条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②房屋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 第4题: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最小厚度是何含义?房屋抗震横墙是指什么样的墙体?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算不算抗震横墙?


    正确答案:GB500117.1.2规范条表7.1.2中,砌体房屋最小墙厚是指结构抗震验算时不小于此厚度的墙体才能承担地震作用;反言之,即不论层数或高度,小于此厚度的墙体只能做非抗震的墙、计入荷载而不做为承担地震作用的墙体参与结构计算。例如,粘土砖房屋子最小墙厚为0.24m,墙厚厚度小于此值,如0.12m或0.18m时,不论是否有基础,均只能算做非抗震隔墙壁。房屋抗震横墙是指符合最小墙厚要求的横向墙体,应满足抗侧力计算的要求。
    GB50011规范7.1.7条2款规定“沿平面内宜对齐”用语为“宜”,表示稍有选择,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这样做。符合厚度要求、即使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也属抗震横墙。

  • 第5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

    • A、l00mm
    • B、120mm
    • C、140mm
    • D、160mm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底层空间大,布置较灵活。主要用于底层需要大空间,如设置商场、餐厅等的建筑。
    (2)底部刚度小,上部刚度大,竖向刚度急剧变化,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抗震设计时,必须在结构底层加设抗震墙,不得采用纯框架布置。

  • 第7题:

    GB50011规范中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正确答案:底框房屋由于结构沿竖向刚度突变,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历次地震中均产生比较正确严重的破坏。为提高其抗震能力,GB50011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托梁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墙。

  • 第8题:

    以下是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形式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
    • B、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
    • C、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厚不应小于l00mm,并应少开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 D、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框架柱的截面不应小于400mm×400mm,圆柱直径不应小于450mm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以下是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和抗震构造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形式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

    B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

    C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厚不应小于l00mm,并应少开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D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框架柱的截面不应小于400mm×400mm,圆柱直径不应小于450m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抗规》的7.1节提到的"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多层内框架房屋"各是怎样的情况?

    正确答案: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砖砌房屋,是指底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砖墙承重房屋。多用于底部为商店、上部为住宅的建筑,如图2-3-8所示。由于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抗震性能较差,故底部宜做成一层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此时称为"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
    多层内框架房屋,是指外墙由砖墙(壁柱)承重,而内部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的组合结构房屋,如图2-3-9所示。这种建筑的特点是:(1)可使室内有较大的空间,比多层砖砌房屋布置灵活;(2)外墙既承重又保温隔热。2010年版《抗规》已取消此结构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主要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和()、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的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正确答案: 6度,7度,8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GB50011规范中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正确答案: 底框房屋由于结构沿竖向刚度突变,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历次地震中均产生比较正确严重的破坏。为提高其抗震能力,GB50011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托梁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允许底框支二层,但应采取有效措施,下列( )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A.调整侧向刚度,且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值不应小于1.0
    B.抗震墙采用条形基础、筏式基础
    C.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对齐或基本对齐
    D.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和框架柱共同承担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下列哪一项要求是符合规范规定的?( )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
    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置构造柱
    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答案:C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5.1条。过渡层应在底部框架柱、混凝土墙或约束砌体墙的构造柱所对应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

  • 第15题:

    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锚固按框支梁要求,其框架柱的配筋是否也按框支柱要求?


    正确答案:GB50011规范7.5.4条第4款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提出其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按框支梁要求,因结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房屋相比较低,其框架柱的抗震措施应符合7.1.10条规定的抗震等级要求,但不要求框架柱与托墙梁的节点满足强柱弱梁,故框架柱上、下端弯矩的调整可参照框支柱的要求执行。

  • 第16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

    • A、100mm
    • B、120mm
    • C、140mm
    • D、160mm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正确答案:底框-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和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设置结构洞口或设置坚缝,即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 第18题:

    GB50011抗震规范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作用相当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GB50011规范6.5.1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此规定,是参照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及对地震能量的耗散能力,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即使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 第19题:

    《抗规》的7.1节提到的"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多层内框架房屋"各是怎样的情况?


    正确答案: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砖砌房屋,是指底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砖墙承重房屋。多用于底部为商店、上部为住宅的建筑,如图2-3-8所示。由于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抗震性能较差,故底部宜做成一层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此时称为"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
    多层内框架房屋,是指外墙由砖墙(壁柱)承重,而内部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的组合结构房屋,如图2-3-9所示。这种建筑的特点是:(1)可使室内有较大的空间,比多层砖砌房屋布置灵活;(2)外墙既承重又保温隔热。2010年版《抗规》已取消此结构形式。

  • 第20题:

    问答题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最小厚度是何含义?房屋抗震横墙是指什么样的墙体?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算不算抗震横墙?

    正确答案: GB500117.1.2规范条表7.1.2中,砌体房屋最小墙厚是指结构抗震验算时不小于此厚度的墙体才能承担地震作用;反言之,即不论层数或高度,小于此厚度的墙体只能做非抗震的墙、计入荷载而不做为承担地震作用的墙体参与结构计算。例如,粘土砖房屋子最小墙厚为0.24m,墙厚厚度小于此值,如0.12m或0.18m时,不论是否有基础,均只能算做非抗震隔墙壁。房屋抗震横墙是指符合最小墙厚要求的横向墙体,应满足抗侧力计算的要求。
    GB50011规范7.1.7条2款规定“沿平面内宜对齐”用语为“宜”,表示稍有选择,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这样做。符合厚度要求、即使不对齐或不贯通的横墙也属抗震横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宜使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与上部砌体房屋部分的抗震性能均匀匹配,避免出现()和()出现在上部砌体房屋部分。

    正确答案: 特别薄弱的楼层,薄弱楼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GB50011抗震规范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作用相当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GB50011规范6.5.1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此规定,是参照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及对地震能量的耗散能力,且有利于墙板的稳定,即使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边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正确答案: 底框-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和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设置结构洞口或设置坚缝,即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