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7.1.2注1。
更多“顶层带阁楼的坡屋面砌体结构房屋,其房屋总高度应按下列何项计算?(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总高度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B.对带阁楼的坡屋面房屋总高度应算到山尖墙的1/3高度处
    C.对带阁楼的坡屋面房屋总高度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D.带半地下室的房屋总高度应从半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2条表7.1.2注1规定,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 第2题:

    多层砌体房屋为带阁楼的坡面时,房屋的总高度应从室外地面算到下面哪一个位置?( )

    A.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
    B.屋面檐口的高度
    C.屋面山尖处
    D.屋面山尖墙的1/2高度处

    答案:D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1.2条。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顸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 第3题: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哪一项是不对的?( )

    A.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
    B.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限值可适当加大
    C.对带阁楼的坡屋面,房屋总高度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D.房屋的顶层,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1.4条规定,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当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两个方向整体抗弯能力接近都较弱,高宽比可适当减小。第7.1.2条表7.1.2的注1规定,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第7.1.5条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除木屋盖外的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

  • 第4题:

    对带阁楼的坡屋面砌体结构,其总高度应算至()

    • A、坡屋面起坡处(檐口处);
    • B、坡屋顶最高处;
    • C、山尖墙1/3高度处;
    • D、山尖墙1/2高度处。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在多层砌体结构中,下列对基础圈梁作用的描述中何项不正确?()

    • A、增加基础刚度
    • B、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
    • C、减轻房屋顶层女儿墙裂缝
    • D、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如何设置?


    正确答案:阁楼指为了有效利用坡屋顶的空间,在坡屋顶层设置水平楼板,在顶层楼层之上形成住人或储物的房间。结构计算时,不论是否住人,阁楼层均应做为一个质点考虑。带阁楼的确多层砌体房屋在设置构造时可根据阁楼层的屋面形式确定:当剖面形式为三角形,即檐口处无砖墙时,可按房屋实际层数安规范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并适当加强;剖面形式为屋屋形,即檐口处有砖墙时,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对待。
    特别注意,不论是三角形或屋形,坡屋顶山尖墙部位均需要沿山尖墙顶设置卧梁、屋盖处设置圈梁和在山脊处设置构造柱。

  • 第7题:

    在地震区,下列各类砌体结构中哪类结构建造的高度可以相对最高?()

    • A、烧结普通砖砌体房屋
    • B、混凝土小砌块房屋
    • C、混凝土中砌体房屋
    • D、粉煤灰中砌体房屋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顶层带阁楼的坡屋面砌体结构房屋,其房屋总高度应按()计算。
    A

    算至阁楼顶

    B

    算至阁楼地面

    C

    算至山尖端1/2高度处

    D

    算至阁楼高度的1/2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2条。

  • 第9题:

    问答题
    带阁楼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如何设置?

    正确答案: 阁楼指为了有效利用坡屋顶的空间,在坡屋顶层设置水平楼板,在顶层楼层之上形成住人或储物的房间。结构计算时,不论是否住人,阁楼层均应做为一个质点考虑。带阁楼的确多层砌体房屋在设置构造时可根据阁楼层的屋面形式确定:当剖面形式为三角形,即檐口处无砖墙时,可按房屋实际层数安规范表7.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并适当加强;剖面形式为屋屋形,即檐口处有砖墙时,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对待。
    特别注意,不论是三角形或屋形,坡屋顶山尖墙部位均需要沿山尖墙顶设置卧梁、屋盖处设置圈梁和在山脊处设置构造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多层砌体房屋为带阁楼的坡屋面时,房屋的总高度应从室外地面算到下面()位置。
    A

    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

    B

    屋面檐口的高度

    C

    屋面山尖处

    D

    屋面山尖墙的1/2高度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要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面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正确答案: 住宅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多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GB50011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该层的计算高度不应超过4m。
    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GB50011规范7.1.2条的规定,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
    当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应作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决定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限制的是下列中哪一个因素()?
    A

    砌体强度与高厚比

    B

    砌体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C

    房屋类别、最小墙厚度、地震设防烈度及横墙的数量

    D

    房屋类别与高厚比及地震设防烈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2条。

  • 第13题:

    下列关于防震缝设置的叙述,何项正确?( )

    A.房屋高度相同时,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震缝宽度也相同
    B.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时,其防震缝宽度可比采用框架结构时小50%
    C.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抗震墙结构时,其防震缝宽度可比采用框架结构小50%
    D.砌体结构防震缝的宽度总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答案:D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4条。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①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②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①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①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③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砌体结构的防震缝宽度取70-100mm。

  • 第14题:

    顶层带阁楼的坡层面砌体结构房层,其房屋总高度应按下列何项计算?( )

    A.算至阁楼顶
    B.算至阁楼地面
    C.算至山尖墙的1/2高度处
    D.算至阁楼高度的1/22处

    答案:C
    解析:
    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 第15题:

    顶层带阁楼的坡屋面砌体结构房屋,其房屋总高度应按()计算。

    • A、算至阁楼顶
    • B、算至阁楼地面
    • C、算至山尖端1/2高度处
    • D、算至阁楼高度的1/2处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多层砌体房屋为带阁楼的坡屋面时,房屋的总高度应从室外地面算到下面()位置。

    • A、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
    • B、屋面檐口的高度
    • C、屋面山尖处
    • D、屋面山尖墙的1/2高度处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由于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在不同地面标高上的层数和高度不同,结构竖向刚度不均匀,对结构有不利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对于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或至檐口标高的方法,室外地坪应从低处计算。按同样要求,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六层,高处有五层,则总层数应按六层计算。
    若多层砌体房屋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每层楼板均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横墙也采取有效措施与山体连接,结构的墙体刚度较大,则可按从地面较高处计算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但此时应按抗震规范4.1.8条考虑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六层,高处有五层,采取上述措施加强结构与山体的连接后,则该房屋总层数可按五层算。

  • 第18题:

    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要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面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正确答案:住宅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多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GB50011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该层的计算高度不应超过4m。
    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GB50011规范7.1.2条的规定,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
    当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应作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处。

  • 第19题:

    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决定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限制的是下列中哪一个因素?()

    • A、砌体强度与高厚比
    • B、砌体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 C、房屋类别、最小墙厚度、地震设防烈度及横墙的数量
    • D、房屋类别与高厚比及地震设防烈度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由于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在不同地面标高上的层数和高度不同,结构竖向刚度不均匀,对结构有不利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对于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或至檐口标高的方法,室外地坪应从低处计算。按同样要求,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六层,高处有五层,则总层数应按六层计算。
    若多层砌体房屋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每层楼板均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横墙也采取有效措施与山体连接,结构的墙体刚度较大,则可按从地面较高处计算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但此时应按抗震规范4.1.8条考虑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放大作用。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六层,高处有五层,采取上述措施加强结构与山体的连接后,则该房屋总层数可按五层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带阁楼的坡屋面砌体结构,其总高度应算至()
    A

    坡屋面起坡处(檐口处);

    B

    坡屋顶最高处;

    C

    山尖墙1/3高度处;

    D

    山尖墙1/2高度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多层砌体结构中,下列对基础圈梁作用的描述中何项不正确?()
    A

    增加基础刚度

    B

    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

    C

    减轻房屋顶层女儿墙裂缝

    D

    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


    正确答案: A
    解析: 基础圈梁距女儿墙的距离太大,其对减轻女儿墙裂缝的效果不大。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高,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当无地下室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

    B

    当按现行规范的要求设置构造柱时,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可较规定的限值有所提高

    C

    各层横墙很少的砌体房屋应比规定的总高度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

    D

    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4m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宽度,对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应比规定相应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小层数。砖房的层高不宜超过4m,砌块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6m,房屋的高度在无地下室时,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