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卷乙卷生物高考试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部位排列,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项错误。

A项:减数第一次分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减数第一次分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图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的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④

D②④


D


下列细胞既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有丝分裂后期④有丝分裂中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C


关于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子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数
  • B、子细胞染色体单体分开
  • C、第二次减数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单体在遗传上与开始进行减数分裂时有着显著的不同
  • D、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两次

正确答案:D


若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为色盲基因携带者,生下一个XYY色觉的正常的孩子,则可能的原因是()

  • A、精子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 B、卵细胞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 C、精子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 D、卵细胞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正确答案:C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的后期B有丝分裂的末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解析:该试题考查细胞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是着丝粒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分离。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故答案为D。

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解析:该试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因为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说明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答案为D。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解析:该试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由于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可以通过药物抑制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A错误;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通过药物促进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C错误;通过药物减少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D错误。故答案为B。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解析:该试题主要考查探究酶的活性因素。由实验可知,酶P必须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酶P可以将底物转化为相应产物,A错误;由实验组和可知,当只有RNA组分时,在高浓度Mg2+条件下,酶P可以将底物转化为相应产物,而在底浓度Mg2+条件下则不行,因此在高浓度下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由实验组和可知,在低浓度Mg2+和高浓度Mg2+条件下,当只有蛋白质组分时,无法将底物转化为产物,因此蛋白质组分不具有催化活性,B和D错误。考试答案为C。

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B. C. D. 解析:该试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A。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解析:该试题考查ZW型性别决定的伴性遗传。根据题意,正交亲体雌鸡为芦花鸡,基因型为ZBW,雄鸡为非芦花鸡,基因型为ZbZb,反交亲体雌鸡为非芦花鸡,基因型为ZBZB,雄鸡为芦花鸡,基因型为ZbW,A正确;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ZBZb,为杂合体,B正确;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芦花鸡:非芦花鸡1:1,C错误;正交子代雌鸡都是非芦花鸡,雄鸡都是芦花鸡,因此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D正确。故答案为C。

简答题: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 。

(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跟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 。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3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O2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NO3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呈正相关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3)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O2多(4)定期松土解析:该试题主要考查无机盐的吸收方式。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从需要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能角度考虑。对离子的吸收最大速率可以从载体蛋白数量的有限来理解。定期松土的目的是提供氧气,进而提供能量。

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

答案:(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大于 不相同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解析:(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2)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此,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

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是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2)(Sn)/m (3)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解析:该试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选取样方是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等。种群数量是单位面积的总数量,因此该区域数量为(Sn)/m。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在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正确答案:错误


在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

  • A、同源染色体不分裂
  • B、着丝粒不分裂
  • C、染色单体分离
  • D、不出现交叉

正确答案:B


果蝇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断互换现象发生。


正确答案:正确


在减数分裂中,后期Ⅰ和后期Ⅱ分别发生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非姐妹染色单体的自由组合
  • E、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正确答案:C


在减数分裂I中,姐妹染色单体为什么必须保持配对?


正确答案:只有两者配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时候,细胞配子才能得到单倍体数量的基因。

更多 “2022年全国卷乙卷生物高考试题” 相关考题
考题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后期Ⅱ,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后期Ⅰ。正确答案:错误

考题 染色体不分离()。A、只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B、只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分离C、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E、是指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正确答案:E

考题 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由于()。A、着丝粒的分裂B、遗传性状的分离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E、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正确答案:C

考题 单选题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由于()。A 着丝粒的分裂B 遗传性状的分离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E 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正确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在果蝇测交实验中,如果重组型个体占测交后代总数的16%,则()。A 雌果蝇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未发生BCC互换B 雄果蝇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发生互换C 雌果蝇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发生互换D 雄果蝇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未发生互换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着丝粒不分离C、染色单体分离D、不出现交叉(Chiasma)正确答案:B

考题 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A、减数第一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单体分开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正确答案:A

考题 单选题减数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A 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B 第一次成熟分裂后期C 第二次成熟分裂前期D 第二次成熟分裂后期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在果蝇测交实验中,如果重组型个体占测交后代总数的16%,则()。A、雌果蝇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未发生BCC互换B、雄果蝇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发生互换C、雌果蝇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发生互换D、雄果蝇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未发生互换正确答案:C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 高尔基体、线粒体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C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能产生基因重组D 大肠杆菌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正确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错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B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C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