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是直诉制度的首创。西晋时期,首次创立了“登闻鼓”直诉制度,即有冤情者可以在朝堂外击鼓,以直接向皇帝诉冤的制度。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上请制度和录囚制度起源于汉朝,因此,排除A项和C项。恤刑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成为一项刑罚适用原则,该刑罚原则又称为“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原则。可见,D项也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
更多“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创立的制度是( )。A.上请制度B.直诉制度C.录囚制度D.恤刑制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施“登闻鼓”上诉直诉制度的有( )。

    A.西晋

    B.东吴

    C.西蜀

    D.北魏


    正确答案:AD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起诉制度上有所变化,主要是上诉直诉制度的改进。“登闻鼓”是设在朝堂外连的大鼓,凡吏民有冤允许击鼓以闻,以便皇帝尽快掌握审判中的情况,反映了这时期许多皇帝都要亲自过问司法。“登闻鼓”制度最早始于晋武帝,允许有重大枉屈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甚至皇帝。后来北魏在京城外悬设“登闻鼓”。上诉直诉制度在诉讼制度中是特别程序,这一制度的实行,加强了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司法机关的检查监督。因此此题选AD。

  • 第2题:

    “录囚”制度,始于( ).

    A.汉朝

    B.南北朝

    C.西晋

    D.隋朝


    正确答案:A
    所谓“录囚”,是指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是否有失公正,并纠正冤假错案。汉代录囚有皇帝录囚、刺史录囚及郡守录囚。录囚制度始于汉。

  • 第3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首次确立的制度有( )。

    A.八议

    B.官当

    C.服制定罪

    D.重罪十条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考查要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首次创立的制度。“八议”入律是封建特权制度正式法律化表现之一。“八议”是指封建官僚中八种人犯罪后,须“议其所犯”,对他们所犯罪刑实行减免刑罚的制度,这表现了封建法律特权思想。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以后遂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八议”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清末沈家本颁布《大清新刑律》,该制度才被废除。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官当”正式规定于《iC魏律》和《陈律》中。“官当”制度的形成,表明封建特权法的进一步发展。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西晋《泰始律》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所谓“准五服以制罪”,即对于亲属间的互相犯罪,根据五种丧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来定罪量刑。服制越近,对以尊犯卑者的处罚越轻,对以卑犯尊者的处罚越重;服制越远,则与此相反。这一原则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对后世各代封建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北齐首创的“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指的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凡犯有“重罪十条”之一者,不在“八议”、上请、赎免之列,一律予以严惩。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

  • 第4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变化不包括

    A.北周时期正式设置大理寺

    B.登闻鼓直诉制度建立

    C.死刑三复奏制度确立

    D.刑讯制度化


    正确答案:AC

  • 第5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不包括、( )

    A.会审

    B. “官当”

    C.“准五服制罪”

    D.定流刑为减死之刑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官当”、“准五服以制罪”、定流刑为减死之刑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发展变化的内容。 而秋审是清代的一项制度,因此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 第6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减少冤案,允许向皇帝直诉,建立了(  )。
    A.登闻鼓制度
    B.拦车马制度
    C.嘉石制度
    D.匦函制度


    答案:A
    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在起诉制度上已有所变化,主要是上诉直诉制度的改进。西晋时期在朝堂外悬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冤情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甚至皇帝。

  • 第7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的有( )

    A.重罪十条
    B.八议制度
    C.登闻鼓直诉制度
    D.官当制度

    答案:A,B,C,D
    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汉律的基础上,加重了法律儒家化的色彩,主要表现是:准五服以制罪、官当制度、八议制度、重罪十条、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等。

  • 第8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首次出现的制度有(  )。
    A.法律形式上首次出现了格和式
    B.罪名上首次出现了重罪十条
    C.特权制度上首次出现了八议、官当
    D.刑罚执行上首次出现了死刑复奏


    答案:A,B,C,D
    解析:
    【精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首次”,包括曹魏政权的“八议”、死刑复奏,两晋政权的服制定罪、登闻鼓直诉制度,北魏政权的“官当”、格、杖刑,西魏的式、北齐的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大理寺、重罪十条等,故备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 第9题: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正确答案:基本上沿袭汉制,而又有所发展。中央审判机关仍为廷尉,或称大理,唯北周称为秋官大司寇,但机构却日趋扩大。中央行政机构兼领司法事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司法制度逐渐走上了司法行政与审判分离而又相互牵制的道路,反映了封建司法机构不断完善和强化的趋势。这一时期诉讼制度的主要变化,是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对司法的控制日趋加强。首先,封建皇帝更加频繁、直接地干预和参与司法审判;其次,规定了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再次,加强了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最后,限制了人民的诉讼权利。这一时期监察机关明显发展,是建立了皇帝直接领导的独立的监察机关—御吏台。

  • 第10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允许以官职或爵位抵罪的法律制度,该制度称为()

    • A、官当
    • B、八议
    • C、赎刑
    • D、十恶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废除了宫刑、改革了妇女从坐制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2题:

    多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加强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对司法权的控制,具体表现在()。
    A

    皇帝亲临听讼和录囚

    B

    设立了御史台

    C

    建立直诉制度,比如“登闻鼓”

    D

    设立了审刑院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

    D.西周时期


    正确答案:A
    “死刑复奏制度”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为了减少错杀无辜,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将死刑权收归中央。三国时期魏明帝曾规定:除谋反、杀人罪外,其余死刑案件必须上奏皇帝。这是最早关于“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

  • 第14题:

    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发展。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这一制度的建立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 第15题:

    上请制度最早确立于

    A.西汉

    B.三国

    C.南北朝

    D.隋代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A.律博士 B.登闻鼓制度
    C.死刑复奏制度 D.废除宫刑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诉讼制度。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奠定了基础。这一制度的建立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首次创立的制度有(  )。
    A.上请
    B.亲亲得相首匿
    C.秋冬行刑
    D.恤刑原则


    答案:A,B,C
    解析:
    解析:恤刑原则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

  • 第18题:

    唐朝对伤害罪实行(  )。
    A.保辜制度
    B.直诉制度
    C.上请制度
    D.别推制度


    答案:A
    解析:
    【精解】唐朝对伤害罪实行保辜制度,即督促犯罪行为人在法定期间内积极救治被害人的制度,故选A项。

  • 第19题: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北齐时期正式设立了大理寺
    B.登闻鼓直诉制度在这一时期确立
    C.禁止刑讯逼供
    D.死刑复奏制度设立

    答案:A,B,D
    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讯采用“测立法”,这就表明在此时期还是存在刑讯逼供的,因此C选项不正确。

  • 第20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特权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正确答案:八议、官当

  • 第21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加强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对司法权的控制,具体表现在()。

    • A、皇帝亲临听讼和录囚
    • B、设立了御史台
    • C、建立直诉制度,比如“登闻鼓”
    • D、设立了审刑院

    正确答案:A,C

  • 第22题: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罚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方面成绩可观,刑罚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法定刑的规范化。魏《新律》将法定刑分为死、完、作、赎、罚金、杂抵罪数种。晋律定刑为五种:死、赎、杂抵罪和罚金。北魏律定刑为六种:死、流、宫、徒、鞭、杖。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死、流、徒、鞭、杖五刑。
    第二方面:刑罚更加宽缓。体现:
    首先,免除宫刑,进一步废除肉刑。自汉武帝改革刑制以后,宫刑时用时废。北魏律还把宫刑作为一种法定刑。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北齐后主天流五年,先后诏令废除宫刑,从此宫刑不复作为一种法定刑。其次,连坐的范围有所缩小。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连坐范围,并开连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连坐范围,创连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北魏律》孝文帝以诏令特加缩小:非干名犯义之重罪者,连坐处死皆止自身。
    再次,定流刑为减死之刑。北魏、北齐均按‚降死从流‛原则,将流刑降为法定刑,从而填补了自汉文帝改革刑罚以来,死、徒二刑间的空白。

  • 第23题:

    单选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允许以官职或爵位抵罪的法律制度,该制度称为()
    A

    官当

    B

    八议

    C

    赎刑

    D

    十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