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

题目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相似考题
更多“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 ”相关问题
  • 第1题:

    “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是“重罪十条”,所谓“重罪十条”,是指危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大犯罪的总称,把它们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并强调“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重罪十条”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A项、B项和D项均与题意不符,应当排除。注意:“重罪十条”直接成为《开皇律》中“十恶”的渊源。但是不要错误地认为“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开皇律》

  • 第2题:

    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篡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正确答案:A

  • 第3题:

    首次确立“十恶”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北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律疏议》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是首创“十恶”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开皇律》基本内容和篇章体例,较以往的封建法典有较大改革,表现之一就是首次确立“十恶”罪。《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排除A项、B项和D项。注意:虽然《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但不能将“重罪十条”混淆为“十恶”。

  • 第4题:

    我国古代封建成文法典体系中,篇目由12篇构成的有(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贞观律》

    D.《宋刑统》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考查要点是篇目为12篇的封建成文法典。在我国法制史上,自南北朝北齐政权时期以来,封建成文法典的篇目开始定型化,即一般由12篇组成,这种局面到了元朝才结束。具体而言,《北齐律》、《北周律》、《开皇律》、《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疏》、《大中刑律统类》、《大周刑统》、《宋刑统》等法典都是由12篇组成的。可见,A项、B项、C项和D项都是正确答案。考生在记忆上述法典篇目时,还要记住,在北齐至元朝这一时期的法典体系中:(1)只有《大业律》是由18篇组成的。(2)这里的篇目是指基本法典的篇目,而不是指非基本法典的篇目。如《唐六典》,属于行政法典,而非基本法典。(3)北齐以前的法典篇目不统一。如《法经》6篇、《九章律》9篇、《曹魏律》18篇、《晋律》20篇等。(4)明朝以后不以12篇作为法典篇目格局,《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是?篇,而不是12篇。考生应当记住我国法制史上重要法典的篇目。

  • 第5题:

    在我国的封建成文法典中,类似于总则篇的篇名有( )。A.《具法》B.《具律》C.《刑名律》D.《名例律》


    正确答案:ABCD
    在我国封建成文法典中,类似于总则篇的篇名有:《法经》的《具法》,《秦律》、《汉律》的《具律》,《曹魏律》的《刑名律》,《晋律》、《北魏律》的《刑名律》和《法例律》,《北齐律》及以后历代王朝封建成文法典的《名例律》。故备选选项应全选。

  • 第6题:

    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A.《大明律》 B.《北齐律》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答案:A,B,D
    解析:
    [详解]从北齐到清末的沈家本修律,名例律一直是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

  • 第7题:

    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法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首次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且将“八议”入律的是《曹魏律》

    B、《泰始律》中相当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是“刑名”和“名例”

    C、首次将“名例”作为总则,列为首篇的是《北齐律》

    D、该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后代封建法典影响最直接、最深远的一部法典是《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1)鉴于汉代律令繁杂,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新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的修改,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第三,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性上进了一大步。A项表述正确。(2)《晋律》又称《泰始律》或“张杜律”,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此,B项不正确,在《泰始律》中尚未出现“名例”律,正确的应该是“刑名”和“法例”。(3)北齐政权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历经十余年修成当时最有水准的法典《北齐律》。《北齐律》共12篇,其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由此,C、D项正确。@##

  • 第8题:

    第一次以“具律”作为法典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曹魏律》


    答案:B
    解析:
    解析:《法经》中称为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后,《秦律》始称具律。

  • 第9题:

    首次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进行改革的法典是(  )。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解析:尽管《曹魏律》、《晋律》和《北齐律》都对法典总则进行了改革,但首次进行改革的是《曹魏律》,但《北齐律》最终完成了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改革。

  • 第10题:

    “准五服以制罪”首次确立于(  )。
    A.《泰始律》
    B.《北齐律》
    C.《北魏律》
    D.《曹魏律》


    答案:A
    解析:
    解析:《晋律》又称《泰始律》,“服制定罪”最早规定在《晋律》。

  • 第11题:

    首次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法典是(  )。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唐律疏议》


    答案:C
    解析:
    【精解】《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并置于律首,《晋律》在《刑名律》后面增加《法例律》,共同作为法典的总则篇,《北齐律》将《刑名律》和《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开创了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先例,并被隋、唐、宋、元、明、清沿用,清末沈家本奉命修律,以总则的名称代替《名铡律》,从而结束了达1400年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的历史。

  • 第12题:

    首次规定“八议”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汉律》
    B.《曹魏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B
    解析:
    【精解】《曹魏律》首次明确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制度就是指对于封建特权阶层的八种人犯罪可以减免刑罚,故选B项。

  • 第13题:

    在中国古代,最早确定法典篇目为12篇的是()

    A.《曹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曾经对封建五刑制改革做出贡献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北魏律》

    D.《开皇律》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对五刑制度完善做出贡献的封建成文法典。《曹魏律》调整了刑罚,将汉律中的刑罚合并为七种,为封建制五刑制度的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泰始律》在《曹魏律》的基础上再度改革刑制,进一步简化刑名(由七种简化为五种),使得封建五刑制度真正名副其实。《北魏律》在《泰始律》的基础上将刑罚确定为死、流、徒、杖、鞭五刑,从而进一步完善于五刑制度。《开皇律》将五刑确定为笞、杖、徒、流、死五刑,五刑制度最终确立。综上所述,A项、B项、C项和D项都是正确答案。

  • 第15题:

    以“名例律”这一称谓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刑法典有( )。

    A.《曹魏律》

    B.《泰始律》

    C.《宋刑统》

    D.《大明律》


    正确答案:CD
    解析:考查要点是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名例律》。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法经》中将类似于近现代刑法总则的篇目称为“具法”。秦国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秦朝的《秦律》和汉朝的《九章律》沿用“具律”的名称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三国曹魏时期制定的《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西晋制定的《晋律》(《泰始律》)将“刑名律”分为“刑名律”和“法例律”两篇,共同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南北朝《北齐律》又将“刑名律”和“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自此,我国北齐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命名,作为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沈家本修律。《曹魏律》以“刑名律”命名总则,《泰始律》以“刑名律”和“法例律”两篇命名刑法总则,所以排除A项和B项。《宋刑统》是以“名例律”为统率,采取律下分门的编纂方式;《大明律》是以“名例律”为统率,分则按照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篇,共组成7篇,可见,C项和D项是正确答案。注意;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完善是常考知识点,考生应当认真复习该部分内容。

  • 第16题:

    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有( )。A.《北齐律》B.《开皇律》C.《晋律》D.《大明律》


    正确答案:ABD

    自《北齐律》以后的各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名。故选A项、B项和D项。

  • 第17题:

    首次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置于律首的是( )。A.《九章律》B.《曹魏律》C.《晋律》D.《北齐律》


    正确答案:B

    《法经》中的法典总则称为“具法”,商鞅改法为律,将“具法”改为“具律”,秦汉时期的法典将总则都称为“具律”,且篇目不在法典之首,《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律”,置于律首。故选B项。

  • 第18题:

    首次规定“重罪十条”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曹魏律》
    B.《开皇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D
    解析:
    【精解】《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重罪十条”即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十类大罪,《开皇律》在《北齐律》“重罪十条”基础上发展出“十恶”制度,故选D项。

  • 第19题:

    共用题干

    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
    A、《曹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泰始律》

    答案:C
    解析:
    A项说法反过来就是正确的,“质剂”是买卖契约,“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用的较短的契券。“傅别”是借贷契约,D项指的是“别”,“傅”是指将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要一分为二,札上有半文。
    《开皇律》由隋文帝杨坚制定,规定了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还规定了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恶不适用八议、不能自首、赦免。
    B项《法经》只留下盗、贼、网、捕、杂、具六个篇名,其内容已失传,《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才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古代成文法典。C项《宋刑统》全称应为《宋建隆重详定刑统》。D项中的《大中刑律统类》是唐宣宗时颁行的,而不是宋初的,故只有A项正确。
    《汉穆拉比法典》是奴隶制早期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乌尔拉姆法典》,故A项不正确。《唐律疏议》的《疏议》是官方制定、经过皇帝认可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C项不正确。《拿破仑法典》并非“拿破仑法典”,前者仅指《法国民法典》,后者包括《法国民法典》、《法国民事诉讼法》、《法国商法典》、《法国刑事诉讼法典》和《法国刑法典》。“拿破仑法典”加上拿破仑的宪法才成为一个完备的成文法体系,故D项也错。正确答案为B。
    只要了解故杀的渊源,就很容易解答本题。故杀的渊源已久,北魏时已经出现了故杀。北魏的《斗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忿怒,以兵刃杀子孙,五岁刑。殴杀者,四岁刑。若心有爱憎而故杀者,各加一等。”《隋律》中也有故杀,比如有“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的规定。按《唐律》规定,故杀是“非因斗争,无事而杀”,即双方并非因为斗殴,一方突然起意杀人。这样,从前的贼杀就被新出现的故杀和单独进行的谋杀所分解了。以后明清都继承了唐律对故杀的这一定义,并对之进行更进一步的阐释,从而将谋杀和与谋杀关系最为密切的故杀这一概念相区别。早在西晋,张斐对“故”的解释是“知而犯之”即明知故犯是“故”。因此,可以认为,谋杀、贼杀当然都包含于“故”杀人。西晋时期及以前的“故”均更强调主观意图,而谋杀和贼杀均更关注杀人行为的外部表征。也许正是因为“故”的这一含义的存在,所以,同属于故意杀人的谋杀和贼杀便各侧重于对其外部表征的描述以对二者相区别。但是后来“故”的含义最终演变成与“贼”相似,因此故杀这一新的杀人类型也取代了贼杀,而故杀和谋杀则成了一对需要认真区别的概念。

  • 第20题:

    曾经对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进行完善的法典有(  )。
    A.《九章律》
    B.《泰始律》
    C.《北齐律》
    D.《曹魏律》


    答案:B,C,D
    解析:
    解析:《曹魏律》具律改为刑名律,作为法典总则,《晋律》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律两篇,《北齐律》合并刑名、法例律两篇为名例律一篇,最终完善了刑法总则。

  • 第21题:

    (2006年真题)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纂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答案:A
    解析:
    解析:《北齐律》首创封建成文法典12篇的编纂体例,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隋、唐、宋法典都以此为基础,创立12篇的编纂体例。

  • 第22题:

    以具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法典是(  )。
    A.《九章律》
    B.《曹魏律》
    C.《泰始律》
    D.《北魏律》


    答案:A
    解析:
    解析:《九章律》在刑法总则篇的篇名上沿袭《法经》的“具法”和《秦律》中的“具律”。

  • 第23题:

    中国古代成文法典中的总则“名例律”自()中正式形成。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
    名例律的形成可追溯到战国李悝《法经》的具法篇。商鞅改法为律,至汉《九章律》皆称为“具律”;三国曹魏《新律》改具律为“刑名律”,冠于律首;晋律改称“刑名律”和“法例律”;北齐始称“名例律”,至隋唐正式确立为律典总则,仍列为众篇之首。所以ABC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