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

题目

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简单共犯

D.复杂共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D
更多“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D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成立共同犯罪,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共同故意犯罪不仅是共同实施故意犯罪行为,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也构成共同犯罪。本题中,“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这就表明甲与乙在犯罪预备阶段有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是故意杀人的共犯。可以排除B选项。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行为意味着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将单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行为割裂开。如果共同犯罪中的一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达到了既遂状态,也就意味着所有共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也达到了既遂状态。本题中.甲和乙共同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实施阶段,甲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参与,乙继续在甲和乙的共同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并达到了既遂状态,甲作为共同犯罪人,其行为也自然达到了既遂状态。因此可以排除C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

  • 第2题: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正确?( )

    A.甲以抢劫故意、乙以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即使甲、乙的故意内容和成立的罪名不同,甲、乙仍然成立共犯

    B.甲邀乙一起去杀害丙,但事后证明乙没有责任能力,由于甲没有支配、控制乙的行为,不成立间接正犯,而是与乙成立共犯

    C.甲(16周岁)为乙(15周岁)盗窃望风,乙窃得1万元的,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犯关系。对甲的处罚才能做到罪刑相适应

    D.甲欲改装抢劫所得的汽车,知道真相的乙给了甲一套工具,甲随后改装该车,虽然甲不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但甲、乙仍然成立共犯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甲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在此案中,( )。

    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

    C.甲构成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D.乙、丙构成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


    正确答案:C
    解析: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的,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 第4题: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正确答案:BC
    解析:甲教唆乙实施盗窃罪,而乙接受了其教唆,并且付诸实施,因此,甲的盗窃罪成立。但是,乙在实施盗窃罪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符合刑法第269条转换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应该按照抢劫罪处理。而乙使用暴力抗拒抓捕,成立转化型的抢劫罪则不属甲故意犯罪意图之内的,因此,不对此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应该分别认定犯罪。

  • 第5题:

    甲将乙(8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父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父已经报警,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来到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和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B.甲和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和丙二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和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A,B,C
    解析:
    甲、丙之间在主观上有共同杀害乙的故意,并实施了共同杀害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但甲对乙的杀害行为被先前的绑架行为所包容,作为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而不单独定罪,故甲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 第6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答案:B,D
    解析:
    【详解】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甲乙两人在盗窃范围内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但在强奸范围内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乙不成立强奸罪。故选BD。

  • 第7题:

    关于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乙、丙三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
    B.甲、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
    C.甲、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
    D.甲单独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乙、丙不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


    答案:A,C,D
    解析:
    。主客观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甲与乙就出售、购买假币达成了共同故意,并约定由乙实施,因此选项B正确。

  • 第8题:

    ??甲盗窃了一辆摩托车,交给朋友乙帮忙销售,乙明知是甲盗窃的赃物,仍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丙。乙的行为:

    A. 与甲构成共犯
    B. 不构成犯罪
    C. 独立构成犯罪
    D. 与丙构成共犯

    答案:C
    解析: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共同故意犯罪需要事前同谋,但是甲乙没有,乙单独成立销售赃物罪。

  • 第9题: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B、甲构成盗窃罪
    • C、乙构成抢劫罪
    • D、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B,C

  • 第10题:

    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D

  • 第11题:

    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 A、必要共犯
    • B、任意共犯
    • C、简单共犯
    • D、复杂共犯

    正确答案:B,D

  • 第12题:

    甲赌博成性,先后欠下乙赌债2万元,并向丙借下高利贷1万元,乙和丙多次催要未果,遂劫持了甲的妻子,并向甲宣称,如果甲再不还钱的话就会强奸甲妻。后乙趁丙出门买饭时强奸了甲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丙构成绑架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 B、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 C、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共犯
    • D、乙、丙构成敲诈勒索罪、强奸罪

    正确答案:B

  • 第13题:

    根据该犯罪是否有特殊主体构成将共犯分为()。

    A、一般共犯与特殊共犯

    B、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

    C、事前共犯与事中共犯

    D、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某日晚,甲、乙如约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正确答案:BD
    解析: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所以,成立共同犯罪需要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在本案中,甲、乙只有共同盗窃的故意,没有共同强奸的故意,所以,甲、乙应当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而甲单独成立强奸罪,乙对甲的强奸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而言,本题考查的是共同实行过限行为的定性。

  • 第15题:

    国有公司经理甲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盗骗该公司大量财物,此案( )。

    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

    C.甲构成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D.乙、丙构成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甲赌博成瘾,欠乙赌债2万元,向丙借高利贷3万元,乙和丙多次催要未果,遂劫持了甲的妻子,并威胁称,如果甲再不还钱的话就强奸甲妻。后乙趁丙出门时强奸了甲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构成绑架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B.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C.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共犯

    D.乙、丙构成敲诈勒索罪、强奸罪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


    答案:B,C
    解析:
    【详解】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甲乙两人在盗窃范围内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但在抢劫范围内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甲不成立抢劫罪。故选BC。

  • 第18题: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答案:A,B,C
    解析:
    在共同犯罪中,按照“一人行为,全部负责”的原则,甲、乙不仅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而且均应对重伤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其中一人犯罪既遂的,共同犯罪整体既遂,全体共犯人承担既遂的罪责,对其他共犯人不需要考虑未完成罪的问题,只需要考虑作用的大小,区分主犯、从犯。D选项说法正确,其他项均错误。

  • 第19题:

    甲将乙(6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的父亲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的父亲已经报案,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到了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构成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丙构成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甲丙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D.甲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承继行为怎样构成共同犯罪,其关键在于承继行为加入的时间必须是在犯罪既遂之前。承继行为成立怎样的共同犯罪,需要具体分析。其中,在结合犯中,后行为人仅参与后一犯罪的,则不构成结合犯,仅成立后一犯罪。 A项错误。我国《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可以看出,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属于刑法规定的结合犯,属于科刑的一罪。本案中,甲绑架乙后,杀害乙的行为只构成绑架罪。 B项错误。如A项所述,甲属于结合犯,丙仅以帮助的故意参与后一甲杀死乙的犯罪的,仅成立后一犯罪。因此,丙不构成绑架罪,只构成故意杀人罪。 C项错误。甲丙不构成绑架罪共犯,因为丙没有绑架乙的意思。同时,绑架罪既遂的标准是带着胁迫第三人的目的实力控制了人质。本案中,甲以向乙父勒索财物的目的将乙绑架到自己家中,已经构成了绑架罪既遂,后来丙参与杀害乙的,不属于承继的共同犯罪。因此,甲丙不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D项正确。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甲丙共同实施了杀害乙的行为,并且均是以杀人的故意实施的,由于绑架后杀死被绑架人的属于结合犯,只构成绑架罪,甲的罪名是绑架罪,乙是故意杀人罪。但二人就相同的故意杀人罪部分,成立共同犯罪。

  • 第20题: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对此,下歹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


    答案:B,C
    解析:
    【精解】甲和乙有共同盗窃的故意,乙也实施了盗窃的行为,所以甲与乙是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乙在实施盗窃的过程中,为了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转化为抢劫罪。但是甲无抢劫的故意,所以甲的行为没有转化为抢劫。由于乙已经实施甲教唆的盗窃行为,所以不属于被教唆人没有犯教唆之罪。故选B、C项。

  • 第21题:

    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B、甲构成盗窃罪
    • C、乙构成抢劫罪

    正确答案:B,C

  • 第22题:

    甲依法配置猎枪,某日乙向甲借枪,甲问干什么用,乙说因与丙有仇,又打不过丙,所以借枪杀丙,甲碍于情面,将猎枪借与乙,乙持猎枪将丙杀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B、甲构成乙的共犯
    •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D、甲无杀死丙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甲依法配置猎枪,某日乙向甲借枪,,甲问干什么用,乙说因与丙有仇,又打不过丙,所以借枪,杀丙,甲碍于情面,将猎枪,借与乙,乙持猎枪,将丙杀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非法出借**支罪
    • B、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D、甲无杀死丙的故意,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

  • 第24题:

    多选题
    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

    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

    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

    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