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是()。A.偷割使用线路上的电线B.盗接他人通信线路C.偷开汽车至远处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应构成(  )。
    A.非法经营罪
    B.侵占罪
    C.盗窃罪
    D.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答案:C
    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第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号码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故选C项。这是关于盗窃罪的特殊形态的规定,另外盗窃信用卡而使用的,也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 第2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是( )。
    A.盗接他人电信线路
    B.复制他人电话号码
    C.伪造电信充值卡
    D.盗窃公用电信设施


    答案:D
    解析: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
    (一)对电信网的功能或者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二)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三)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
    (四)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为。
    其中ABC选项属于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 第3题:

    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在定罪处罚上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

    A.非法经营罪

    B.盗窃罪

    C.侵占罪

    D.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

  • 第4题: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盗窃罪?
    A.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B.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
    C.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而窃取财物的
    D.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


    答案:A,B,C,D
    解析:
    《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A项当选。《刑法》第210条第1款规定:“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B项当选。《刑法》第253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因此,C项当选。《刑法》第 265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D项当选。

  • 第5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是(  )。

    A.向互联网传播病毒
    B.盗接他人电话线路
    C.盗窃电话设施
    D.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

    答案:B
    解析:
    P375下列行为属于危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属于严格禁止的范畴。
    1 .对于此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ìì (法释[2004J 21 号)中提到,下列行为属于破坏公共电信设施罪,将受到刑法处罚:
    ( 1 )采用截断通信线路、损毁通信设备或者删除、修改、增加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等手段,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以下情况的:①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救灾、怆险、防汛等通信中断或者严重障碍, 并因此贻误救助、救治、救灾、抢险等,致使人员伤亡的:②造成财产损失达到规定数额的:③造成通信中断超过规定时间的:④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 2 )故意破坏正在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尚未危害公共安全,或者故意毁坏尚未投入使用的公用电信设施,造成财物损失,才知成犯罪的:
    ( 3 )盗窃公用电信设施的;
    ( 4 )指使、组织、教唆他人实伍本解释规定白故意犯罪行为的。
    2 .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3. 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击他人电信网络等电信设施。
    4. 危害电信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行为:
    1 .盗接他人电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吗号,使用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施或者码号:
    2 .伪造、变造电话卡及其他各种电信服务有价凭证
    3 .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唱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