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国人克里因杀人逃至乙国。克里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依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克里引渡给甲国 B.如克里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克里进行庇护 C.乙国可以既不对克里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克里提起刑事诉讼

题目
★★ 甲国人克里因杀人逃至乙国。克里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依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克里引渡给甲国
B.如克里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克里进行庇护
C.乙国可以既不对克里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克里提起刑事诉讼


相似考题
更多“★★ 甲国人克里因杀人逃至乙国。克里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依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国为牛肉出口大国,长期向邻国乙国供应牛肉。后因两国关系发生转变,乙国以甲国牛肉不符合其国内绿色仪器标准为由,+禁止进口甲国牛肉。甲国多次协商未果,宣布对乙国出口到甲国的纺织品征收300%的关税。两国间没有签订关于牛肉、纺织品的贸易规贝lj,也没有参加共同的关于牛肉、纺织品贸易的多边条约。对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乙国的行为属于国际不法行为

    B.甲国的行为属于国际法上的反报

    C.甲国的行为属于国际法上的报复

    D.只要不违反国际法,反报通常被认为是行为国的合法的对抗措施,是被允许的


    正确答案:AD
    【考点】反报与报复
    【解析】反报是指一国对他国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但不违法的行为以同样的或类似的行为作为回报;报复是指一国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作为回应。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引发的原因上:报复所针对的是一种违反国际条约或双边条约义务的国际不法行为;而引起反报的,通常是不礼貌、不友好或不公正的行为,而不是违反国际法的不法行为。在本题中.既然甲乙两国间没有贸易方面的双边、多边条约,那么在贸易领域两国间互不承担任何国际法上的幕务,乙国颁布法令和甲国征收关税都是一国自己的内政事务,乙国对甲国不负担任何国际义务,颁布禁止甲国牛肉进口法令就不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甲国对乙国该行为采取的对己国纺织品进口加征关税的措施也就不会构成报复措施,而是对f他国不公正的贸易措施作出的反报,目的在于使对方改变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因此AC项说法错误,BD项说法正确。

  • 第2题:

    甲国人艾某在甲国打工时因不满雇主詹某,炸毁了詹某的厂房和住所,逃至乙国。艾某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根据国际法,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乙国可以既不对艾某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B.如艾某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艾某进行庇护

    C.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艾某引渡给甲国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艾某提起刑事诉讼


    答案:C

  • 第3题:

    甲国人阿里在甲国侵吞了乙国某公司大量的资产,为逃避刑事处罚潜逃至丁国,在潜逃中阿里曾对丙国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设甲乙丙丁四国间无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依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一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丁国无权拿捕阿里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B.乙国对阿里有权实施保护性管辖,因此,丁国有义务将其引渡给乙国
    C.甲国不可以派警察到丁国将阿里缉拿归案
    D.因阿里对丙国的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因此,丁国有义务将其引渡给丙国

    答案:C
    解析:
    本题涉及国家的管辖权。A错,依国家的属地管辖权,国家对于其领土及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有进行管辖的权利,除非国际法另有规定。阿里潜逃在丁国,因此,丁国有权拿捕阿里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B错,尽管阿里不是乙国人,也不在乙国,但他侵害了乙国公司的重大利益,因此,乙国对阿里有权实施保护性管辖,可向丁国提出引渡要求,但引渡是一项基于条约的义务,由于乙国与丁国无司法协助协议,因此,丁国没有义务将阿里引渡给乙国。C正确,由于阿里为甲国人,因此,甲国对阿里有权行使属人管辖权,但由于阿里在丁国,须通过司法协助才能将其缉拿归案,甲国不能直接向丁国派警察对其缉拿。D错,与上述理由相同,尽管丙国可以向丁国提出引渡要求,但由于丙国与丁国没有司法协助协议,因此丁国没有义务将阿里引渡给丙国。

  • 第4题:

    甲国发生未遂军事政变,政变头目哈维逃到乙国。甲国法院缺席判决哈维15年有期徒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相关的任何特别协议。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国为执行判决,可派出军队进入乙国捉拿哈维
    B.乙国可以给予哈维庇护
    C.乙国没有给予哈维庇护的一般义务
    D.甲国法院的判决生效后,乙国有义务将哈维逮捕并移交甲国

    答案:B,C
    解析:
    一国的司法管辖权不可以自然地延伸到另一国,AD错。C正确,国家不存在给予外国人庇护的一般义务,即使有些国家的国内法可能作出不同规定。庇护是国家基于领土主权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庇护是一项国家基于领土主权而衍生的权利,国家不存在给予外国人庇护的一般义务,因此,乙国可以庇护哈维,也可不庇护,B正确。

  • 第5题:

    甲国是一个香蕉生产大国,其蕉农长期将产品出口乙国。现乙国颁布法令,禁止甲国的香蕉进口。甲国在要求乙国撤销该禁令未果后,宣布对乙国出口到甲国的化工产品加征300%的进口关税。甲乙两国间没有及香蕉、化工产品贸易或一般贸易规则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对此,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A.乙国的上述做法违背其承担的国际法上的义务
    B.甲国的上述关税措施违背其承担的国际法上的义务
    C.甲国采取的措施属于国际法上的反报措施
    D.甲国采取的措施属于国际法上的报复措施


    答案:C
    解析:
    。由于甲乙两国间没有涉及香蕉、化工产品贸易或一般贸易规则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因此两国的做法都称不上是违背其承担的国际义务,进而也就不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所以这种行为只能是一种不礼貌、不友好的做法,并不属于国际不法行为。

  • 第6题:

    共用题干

    甲国人杰克,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杰克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现杰克逃匿于丁国。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A、杰克具有甲国国籍,故甲国对杰克有属人管辖权。
    B、依据被动属人管辖规则,乙国对杰克对乙国商船从事的海盗活动有管辖权。
    C、丁国有权拿捕杰克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氏归案

    答案:A,B,C
    解析:
    国家的管辖权是国家对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它以国家主权为根据,又是国家主权的最直接体现。一般将国家实践中的管辖权分为如下类型:(1)属地管辖权,又称属地优越权,是指国家对于其领土及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有进行管辖的权利,除非国际法另有规定。(2)属人管辖权,又称国籍管辖权,是指国家对于具有其国籍的人,具有管辖的权利,无论他们是在其领土范围内还是领土范围外。且属人管辖权的对象在不同程度上还包括具有该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以及船舶、航空器或航天器等特定物。属人管辖权分为主动属人管辖与被动属人管辖两类,前者指由加害行为实施者的国籍国进行管辖,后者指由加害行为受害者的国籍国进行管辖。故选项A、B正确。(3)保护性管辖,指国家对于在其领土外从事严重侵害该国或其公民重大利益行为的外国人进行管辖的权利。(4)普遍性管辖,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危害国际安全与和平及全人类利益的某些国际犯罪行为,不论行为人国籍及行为发生地,各国都有进行管辖的权利。目前,战争罪、破坏和平罪、违反人道罪、海盗罪等已被公认为国家普遍管辖权的对象。杰克多次在公海上从事海盗活动,属各国普遍管辖权的对象,因此选项C正确。一般情况下,任何一国的警察不能到国外行使职权,否则即为侵犯他国主权,故D项错误。


    国家主权豁免相关规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实践中,国家主权主要表现在司法豁免方面,可以概括为管辖豁免、诉讼程序豁免、执行豁免三层。国家豁免权可以通过明示和默示的方式自愿放弃。明示的方式主要是指国家或其授权的代表通过条约、合同、其他正式文件或声明等明白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放弃豁免。默示方式通常是指国家通过在外国法院的与特定诉讼直接有关的积极行为表示放弃豁免而接受外国法院的管辖,包括作为原告起诉、正式出庭应诉、提起反诉、作为利害关系人介入诉讼等。放弃一项豁免或一个特定诉讼的豁免不意味着放弃另一项豁免。国家在外国领土内从事商业活动本身不意味着对豁免的放弃,国家或其授权的代表为主张或重申国家的豁免权,对外国法院管辖作出回应,出庭阐述立场,或要求外国法院宣布判决或裁决无效,都不构成对豁免的默示放弃。A、B选项正确。


    经社理事会给予非政府组织的咨商地位只有前三种,并没有规定登记咨商地位。


    保护性管辖权,是指国家对于在其领土范围以外从事严重侵害该国或其公民重大利益行为的外国人选行管辖的权利。从国际实践看,这种管辖权的行使一般基于两个条件:(1)外国人在领土外的行为所侵害的是该国或其公民的重大利益,构成该国刑法规定之罪行或规定应处一定刑罚以上的罪行;(2)该行为根据行为地的法律同样构成应处刑罚的罪行(双重归罪原则)。保护性管辖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一是上述行为人进入该受害国境内被依法拘捕和管辖;其二是通过国家间对行为人的引渡实现受害国的管辖权。


    纽伦堡审判及东京审判对于从事严重违反国际法的国际罪行的国家,在承担国家责任的同时,也追究其领导人的责任,即双罚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各国应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未来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公约和议定书把参加国分为三类:(1)工业化国家,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故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议定书规定可以采取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绿色技术,折抵温室气体排放量;(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将欧盟国家视为一个整体,只需集团总体上完成减排量即可。故选项D正确。


    关于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与实践,一般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在国际层面,国内立法不能改变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因此,国家不得以其国内法规定来逃避承担的国际义务。在国内层面,国内法可以排除国际法的适用,但国家要对此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对于三权分立的国家,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均属于国家行为。由此可见,甲国立法机构不是绝对无权通过与条约不一致的立法,只是甲国的这种做法将会对此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如果甲国政府做出违背条约的国内立法,应当承担国际法上的责任。综上所述,C项为正确选项。


    国家不当行为,是指国家违背其国际法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国际法律责任才能成立。主观要件,是指引起国家责任的行为根据国际法必须能够归因于国家从而构成国家行为;客观要件,是指违背国际义务。即一国行为不符合对其有效的国际义务的要求。按照所违背的国际义务的性质,国家不当行为可分为一般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罪行两类。A项所说情况是国家行使属人管辖权的情况,不构成国家不当行为。

  • 第7题:

    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丙三国都是一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了保留,乙丙均未提出保留,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 A、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
    • B、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
    • C、乙丙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
    • D、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乙丙两国依原来条约的规定适用

    正确答案:A,D

  • 第8题:

    杜某为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三等秘书,艾某为丙国驻乙国使馆的随员。杜某在乙国首都实施抢劫,有1名乙国人在抢劫中被其杀死。艾某当时恰好目击了该抢劫杀人事件。甲乙丙三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三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 A、如杜某本人表示放弃其管辖豁免,则乙国即可以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无论使馆是否同意
    • B、如艾某本人表示愿意出庭作证,则乙国即可以带其到法庭作证,无论使馆是否同意
    • C、乙国向甲国提出请求,要求放弃杜某的豁免,如甲国没有答复,则可以认定甲国已经同意放弃,从而对杜某提起刑事诉讼
    • D、如甲国表示放弃杜某的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杜某径行提起刑事诉讼,而不论杜某本人是否同意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

    •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甲国人约某在甲国侵吞了乙国某公司大量的资产,为逃避刑事处罚潜逃至丁国,在潜逃中约某曾对丙国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设甲、乙、丙、丁四国间无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依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丁国无权拿捕约某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 B、乙国对约某有权实施保护性管辖,丁国有义务将约某引渡给乙国
    • C、甲国不可以派警察到丁国将约某缉拿归案
    • D、因为约某对丙国的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丁国有义务将约某引渡给丙国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甲国人克里因杀人逃至乙国。克里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依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

    •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克里引渡给甲国
    • B、如克里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乙国自行决定是否对克里进行庇护
    • C、乙国可以既不对克里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克里提起刑事诉讼

    正确答案:B,C

  • 第12题:

    多选题
    依《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甲乙丙三国都是一项多边条约的缔约国。当甲国对该条约的某项条款提出了保留,乙丙均未提出保留,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A

    如乙国接受该保留,则甲乙两国之间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

    B

    即使丙国反对该保留,在甲丙两国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

    C

    乙丙之间也应适用保留后的条约规定

    D

    如乙国反对保留,而丙国接受保留,乙丙两国依原来条约的规定适用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条约保留的法律效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约规定
    (2)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若反对保留国并不反对该条约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生效,则保留所涉及的规定在保留的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
    (3)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按照原来条约的规定AD对

  • 第13题:

    杜某为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三等秘书,艾某为丙国驻乙国使馆的随员。杜某在乙国首都实施抢劫,有1名乙国人在抢劫中被其杀死。艾某当时恰好目击了该抢劫杀人事件。甲乙丙三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三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A.如杜某本人表示放弃其管辖豁免,则乙国即可以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无论使馆是否同意 

    B.如艾某本人表示愿意出庭作证,则乙国即可以带其到法庭作证,无论使馆是否同意 

    C.乙国向甲国提出请求,要求放弃杜某的豁免,如甲国没有答复,则可以认定甲国已经同意放弃,从而对杜某提起刑事诉讼 

    D.如甲国表示放弃杜某的管辖豁免,则乙国可以对杜某径行提起刑事诉讼,而不论杜某本人是否同意 

     


    ABC .

      解析: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有关规定,外交人员的享有完全的对接受国刑事管辖的豁免,外交人员也免除作证义务。然而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可以由其派遣国放弃,但这种放弃只能由派遣国作出。外交人员本身没有做出这种放弃的权利。本题中,A项错误,因为管辖豁免的放弃只能由派遣国明示作出,外交人员本身没有作出这种放弃的权利。同样,B项中外交人员有免除作证的义务,放弃这种特权由派遣国明示作出。C项错误,因为放弃豁免权应明示作出,甲国未答复视为不放弃。

     

  • 第14题:

    甲国人A在乙国杀死了一乙国公民和一丙国参赞,后潜逃至丁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假设乙、丁两国不存在双边司法协助协议,那么乙国无权要求丁国将A引渡给乙国

    B.在甲、乙两国间存在双边司法协助协议的情况下,乙国可以要求甲国将A引渡给自己

    C.因为A杀死丙国的参赞,即使丙、丁两国间存在双边司法协助协议的时候,丁国也可以以A为政治犯,根据“政治犯不引渡”的原则拒绝引渡

    D.A在丁国可以向丁国申请庇护,若丁国拒绝将其引渡给别国,可视为丁国为其提供庇护


    正确答案:A
    [考点]引渡
    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将在本国境内而被外国追诉的人移交给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国家之间一般没有引渡义务,引渡需要根据有关国际条约进行,如果没有国际条约的话,各国有权拒绝引渡。
    本题中,如果不存在相关司法协助的双方协议,丁国没有义务将A引渡别国,因此A项的表述正确,为应选项。虽然A是甲国公民,但是由于A不在甲国境内,所以甲国无法将A引渡给别国,即使甲、乙两国之间订有司法协助协议,乙国也无权要求甲国将A引渡给自己。此时只有丁国才可以对位于自己境内的A实施引渡,所以B项的判断是错误的。A杀死C国外交官属于侵害外交代表,不得将其视为政治犯罪,不属于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情形。
    所以C项错误,应该排除。关于D项,庇护是指一国对于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避难的外国人,准予其入境和居留,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引渡给另一国的行为。根据国际法,对于从事侵略战争、种族灭绝和种族隔离、劫机、侵害外交代表等罪行的人以及其他被条约或习惯国际法认为是国际罪行的人,不得进行庇护。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

  • 第15题:

    甲国人汤姆和马约尔在甲国侵吞了乙国某公司大量的资产,事发后马约尔潜逃至公海时,对丙国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最后逃至丁国。汤姆在甲国逃跑时持枪向路人射击,造成包括乙国驻甲国参赞在内的数人死亡,甲国警方迅速赶到并将拒捕的汤姆击毙。设甲乙丙丁四国间无引渡协议,依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凶甲国警方没能阻止住汤姆的枪击,甲国应对乙国参赞的死亡承担连带责任
    B.基于保护性管辖,乙国有权派员到公海将逃往那里的马约尔缉拿
    C.甲国对最后逃至丁国马约尔具有属人管辖权,可通过司法协助将其缉拿归案
    D.尽管马约尔对丙国的船舶实施了海盗行为,丁国也无义务将马约尔引渡给丙国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的主体——国家的管辖权,A错,当枪击事件发生后甲国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了局势,履行了政府的正常职能,也不存在违背国际法义务的不作为,因此,甲国在这一事件中没有国家责任。B错,保护性管辖不能在公海行使,这是保护性管辖与普遍管辖的区别所在。C对,甲国对马约尔有权行使属人管辖权,可通过司法协助将其缉拿归案,不能直接向丁国派警察对其缉拿。D正确,由于丙国与丁国没有引渡协议,因此,丁国没有义务将马约尔引渡给丙国。

  • 第16题:

    甲乙两国之间爆发了战争,根据海牙体系的规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国在与乙国的战争中,使用了某种新型作战方法,造成乙国大量平民伤亡,由于该作战方法在任何条约中未被规定,因此,甲国的做法是符合国际法的
    B.甲国根据情报,认为乙国的武装分子躲藏在一居民聚居区内,于是对该居民区实施了轰炸,甲国的这一行为符合国际法
    C.甲国在与乙国的战争中使用了某种炸弹,该炸弹中所含放射性物质对乙国的水源造成了污染,甲国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国际法
    D.乙国士兵化装成平民,对甲国军队进行了攻击,乙国的这一行为是符合国际法的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 甲国发生军事政变未遂,政变领导齐某逃到乙国。甲国法院缺席判决齐某20年有期徒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相关的任何特别协议。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国为执行判决,可派出军队进入乙国捉拿齐某
    B.乙国可以给予齐某庇护
    C.乙国有义务给予齐某庇护
    D.甲国法院的判决生效后,乙国有义务将齐某逮捕并移交甲国


    答案:B
    解析:
    。一国的司法管辖权不可以自然地延伸到另一国,AD错。C错,国家不存在给予外国人庇护的一般义务,即使有些国家的国内法可能作出不同规定。庇护是国家基于领土主权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庇护是一项国家基于领土主权而衍生的权利,国家不存在给予外国人庇护的一般义务,因此,乙国可庇护齐某,也可不庇护,B正确。

  • 第18题:

    中国某国有企业在甲国设有办事处,办事处雇用的甲国人哈里利用职务之便,将办事处的大量公款窃为已有。后哈里到乙国又因争执将一乙国人打死。哈里从未到过中国,目前哈里在甲国。中国与甲国之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协定,但中国与乙国间有引渡协定。根据国际法及中国的有关法律,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 A、中国对哈里的上述侵占公款案有管辖权
    • B、乙国向甲国就哈里杀人案请求引渡,如获成功,哈里被引渡到乙国后,乙国可以不经甲国同意,将其转引渡给中国
    • C、中国对哈里的上述侵占公款案拥有管辖权,可以自行派公务人员赴甲国缉拿哈里归案
    • D、中国法院可以对哈里首先作出缺席判决,然后申请甲国对该判决予以执行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甲国人克里因杀人逃至乙国。克里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依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 )

    •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克里引渡给甲国
    • B、如克里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克里进行庇护
    • C、乙国可以既不对克里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克里提起刑事诉讼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甲国人艾某在甲国打工时因不满雇主詹某,炸毁了詹某的厂房和住所,逃至乙国。艾某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基于以上情况,根据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

    •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艾某引渡给甲国
    • B、如艾某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艾某进行庇护
    • C、乙国可以既不对艾某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艾某提起刑事诉讼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甲国人詹氏,多次在公海对乙国商船从事海盗活动,造成多人死亡:同时詹氏曾在丙国实施抢劫,并将丙国一公民杀死。现詹氏逃匿于丁国。如果甲乙丙丁四国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多边或双边协议,根据国际法中有关规则,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 A、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乙国
    • B、丁国有义务将詹氏引渡给丙国
    • C、丁国有权拿捕詹氏并独自对其进行审判
    • D、甲国有权派出警察到丁国缉拿詹氏归案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中国某国有企业在甲国设有办事处,办事处雇用的甲国人哈里利用职务之便,将办事处的大量公款窃为己有。后哈里到乙国义因争执将一乙国人打死。哈里从未到过中国,目前哈里在甲国。中国与甲国之间没有任何司法协助方面的协定,但中国与乙国问有引渡协定。根据国际法及中国的有关法律,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

    • A、中国对哈里的上述侵占公款案有管辖权
    • B、乙国向甲国就哈里杀人案请求引渡,如获成功,哈里被引渡到乙国后,乙国可以不经甲国同意,将其转引渡给中国
    • C、中国对哈里的上述侵占公款案拥有管辖权,可以自行派公务人员赴甲国缉拿哈里归案
    • D、中国法院可以对哈里首先作出缺席判决,然后申请甲国对该判决予以执行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甲乙两人都是是丙国驻丁国的一等秘书,一天甲与乙出外办公,酒后甲无故将一名丁国13岁少年杀死,乙没来得及制止,但亲眼目击了该事件的全过程,该少年当场死亡,丙丁两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两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

    • A、丁国的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和处罚
    • B、甲的相关责任可以因丁国的管辖豁免而被豁免
    • C、乙没有出庭作证的义务
    • D、乙没有提供证词的义务

    正确答案:B

  • 第24题:

    单选题
    甲乙两人都是是丙国驻丁国的一等秘书,一天甲与乙出外办公,酒后甲无故将一名丁国13岁少年杀死,乙没来得及制止,但亲眼目击了该事件的全过程,该少年当场死亡,丙丁两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两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
    A

    丁国的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和处罚

    B

    甲的相关责任可以因丁国的管辖豁免而被豁免

    C

    乙没有出庭作证的义务

    D

    乙没有提供证词的义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