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成立不作为犯罪的一项是:A.妻子明知丈夫受贿而不制止 B.张某路过一小河,见有一落水儿童正在呼救。张某水性极好,但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而未予救助 C.卖淫女与嫖客在嫖客的住宅内发生性关系,发现嫖客心肌梗塞死亡而离去 D.成年男子陆某任由幼女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而不制止

题目
下列选项中,成立不作为犯罪的一项是:

A.妻子明知丈夫受贿而不制止
B.张某路过一小河,见有一落水儿童正在呼救。张某水性极好,但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而未予救助
C.卖淫女与嫖客在嫖客的住宅内发生性关系,发现嫖客心肌梗塞死亡而离去
D.成年男子陆某任由幼女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而不制止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选项中,成立不作为犯罪的一项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 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 罪。该罪以不报告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 犯罪

    B.逃税罪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 只能由不作为的形式构成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 属于不作为犯罪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 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 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正确答案:BD
    [考点]不作为犯
    [答案及解析] BD。A项,根据我国《枪支管理办法》和我国《刑法》第l29条的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后,有及时报告的法律义务,未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则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法律的责难对象是不及时报告,而不是丢失枪支。该罪以不报告为构成要件,属于不作为犯罪。B项,根据我国《刑法》第101条的规定,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行为。可见,不履行纳税义务,不等于不作为,相反,不履行纳税义务,往往需要通过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记帐凭证等这些作为的形式才能实现。当然,逃税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现,比如,在账簿上不列收入,不进行纳税申报,所以,逃税罪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而不能说只能由不作为构成。故B项错误。C项,遗弃罪,规定在我国《刑法》第126条,是一个典型的纯正的不作为犯罪,只能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所以,C项正确。顺便说一句:遗弃罪不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是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一类自诉案件。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不等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D项,侵占罪中的侵占行为意指不法所有,既可以是作为,如将自己代为保管的财物出卖、赠与、消费等,也可以是简单的拒绝归还。法条中的拒不返还与非法占为已有表达的是一个含义,并不特指此罪为不作为犯罪。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D。

  • 第2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B.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的,成立不作为犯罪
    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
    D.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选项A一般公民发现他人建筑物发生火灾而故意不报警的,并不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因为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作为的防火行为的危害性并不相当。选项B荒山狩猎人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所以不成立不作为犯罪。选项C父母有法定的制止义务,选项D宠物饲养人有法定的制止义务,因此成立不作为犯罪。

  • 第3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4年)

    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围攻。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C.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
    A项,小偷翻墙入院行窃,主人有权进行正当防卫,包括利用宠物撕咬进行阻止。但是,正当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仅仅只是意图侵犯财产的盗窃犯,显然不能放任宠物将小偷咬死。在藏獒撕咬小偷导致小偷有死亡的危险之时,小偷的法益受损严重,主人有义务防止藏獒继续伤人。甲作为藏獒的主人,能够制止藏獒的撕咬而不制止,导致小偷被咬死,成立不作为犯罪。故A项正确。

    B项,路人甲自身对丙没有救助义务,但是乙由于先前的故意杀人行为对丙产生了救助义务。甲教唆乙不救助丙的,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故B项正确。

    C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义务阻止未成年人对他人的法益造成损害,甲看见乙掐住丙的脖子,本应阻止乙的危害行为,但未予理会,致使丙窒息而亡,成立不作为犯罪。故C项错误。

    D项,甲对仇人乙并没有法律上确定的救助义务。甲对乙实施救助,属于自愿接受行为,只有在救助行为发生实际作用之时终止救助的才成立不作为。如果扔下的绳子尚未开始发生作用,则不拉绳子救助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缺乏积极的因果关系,即相当于没有抛绳子,不成立不作为犯。故D项正确。

  • 第4题:

    下列选项中,不能成立无因管理的有(  )。

    A.违法事项
    B.不作为的事项
    C.公益性质的事项
    D.法定代理

    答案:A,B,C,D
    解析:
    违法的、纯属公益性质的、不作为的事项不能构成无因管理,而法定代理是“有因”,而不是“无因”。

  • 第5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捡拾毒品后未依法上交相关部门而私自销毁的,成立不作为方式的非法持有毒品罪
    B: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属于纯正不作为犯,而遗弃罪则属于作为与不作为竞合的犯罪
    C:宠物饲养者在宠物撕咬他人时不予制止,导致他人重伤的,成立不作为方式的犯罪
    D:商家发现销售了危险商品后不召回,引发事故的,成立作为与不作为相结合的犯罪

    答案:A,B,D
    解析:
    【考点】不作为犯罪。详解:非法持有毒品罪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有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捡拾毒品而私自销毁的,不满足持有的情形,不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选项A错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和遗弃罪都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选项B错误;宠物饲养者有看管宠物的义务,在宠物撕咬他人时不予制止,能履行其义务而不予履行,导致他人重伤的,属于不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选项C正确;商家发现销售了危险商品不召回,属于应履行召回义务而不履行,成立不作为犯。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D。

  • 第6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男任由幼女孙某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而不予制止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猥亵儿童罪,属于间接正犯
    B:乙在黑夜中将汽车停在高速公路上,没有设置任何提醒后方车辆注意的标识,导致后车追尾的,成立不作为的交通肇事罪
    C:出租车司机丙对男乘客赵某在出租车内强奸女乘客王某的行为不予制止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强奸罪,属于帮助犯
    D:锅炉工丁在当班时,故意不给锅炉加水,而是与他人通宵斗地主,造成锅炉爆炸事故的,成立作为与不作为方式相结合的犯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不作为犯罪。详解:成立不作为犯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有作为义务。主要有以下几种义务: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A中由于幼女不具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甲男有义务阻止幼女进行猥亵行为,在其能够阻止的情况下(如推开幼女),而没有阻止,其已构成不作为的猥亵儿童罪,选项A正确。乙在黑夜中将汽车停在高速公路上没有设置任何提醒,其行为是一种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其应当履行警示的义务且能够履行但却没有履行,构成不作为的交通肇事罪,选项B正确。出租车司机对于坐在出租车内的乘客负有保护安全的义务,且丙有能力履行(如可以立即停车让女乘客下车)但却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行为构成不作为的强奸罪,属于帮助犯,选项C正确。丁在当班时故意不给锅炉加水,其身为锅炉工,有义务对锅炉正常运转进行管理,但其却不履行相应义务,成立不作为犯,选项D错误。

  • 第7题: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作伪行为的特定义务,(前提条件)
    (2)客观上,行为人有能力履行特定的作为义务。(重要条件)
    (3)行为人实际上没有履行特定的作为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关键条件)

  • 第8题: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该罪以不报告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 B、逃税罪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正确答案:B,D

  •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罪的是()。

    • A、遗弃罪
    • B、放火罪
    • C、玩忽职守罪
    • D、滥用职权罪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围攻。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 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 C、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窒息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 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问答题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作伪行为的特定义务,(前提条件)
    (2)客观上,行为人有能力履行特定的作为义务。(重要条件)
    (3)行为人实际上没有履行特定的作为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关键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B

    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

    C

    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D

    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不作为犯罪分为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真正不作为犯,即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即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为作为形式的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真正不作为犯一样,其作为义务主要来源于:①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②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③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④先行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B项,所有不作为犯的成立均要求行为人具有作为的可能性,法律规范与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而不会强求不能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
    C项,不真正不作为犯既可能是行为犯,也可能是结果犯
    D项,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比如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 第13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救助。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犯罪
    B.在离婚诉讼期间,丈夫误认为自己无义务救助落水的妻子,致妻子溺水身亡的,成立过失的不作为犯罪
    C.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向乙的咖啡投毒,看到乙喝了几口后将咖啡递给丙,因担心罪行败露,甲未阻止丙喝咖啡,导致乙、丙均死亡。甲对乙是作为犯罪,对丙是不作为犯罪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 A项,儿童溺水时,其父甲有基于家庭关系(紧密生活共同体)而产生的救助义务,救生员乙有基于保护功能接管而产生的救助义务,两人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可以成立不作为犯罪。故A项正确。
    B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彼此有基于家庭关系而产生的救助义务,丈夫知道对方在离婚判决生效之前仍是自己的妻子,却误以为法律已经解除了自己的救助义务,是一种对法律的错误理解(可以简单理解为“法律没有学好”),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不会阻却丈夫对妻子不履行救助义务、放任对方死亡的故意责任。丈夫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B项错误。
    C项,甲对母亲有基于作为家庭这样的紧密生活共同体而产生的救助义务,在有能力救助的情况下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满足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构成要求。故C项正确。
    D项,甲给乙投毒,是作为的杀人。甲看到丙也在喝自己配置的有毒咖啡,基于先前的投毒行为,甲有救助丙的义务,甲在能够阻止而不阻止的情况下,对丙的死亡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故D项正确。

  • 第14题:

    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D.因没有救助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的判断。故意犯罪也能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因此,乙杀丙后对丙的生命具有救助义务,那么乙不救助就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使丙不能得到救助,甲就成为乙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成立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是:( )

    A.犯罪主体
    B.犯罪主观方面
    C.犯罪对象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C
    解析:
    刑法中犯罪成立的四个构成要件分别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对象不是犯罪成立的构成要件。

  • 第16题: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该罪以不报告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B:偷税罪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答案:A,C
    解析:
    根据不作为犯罪的构成特征,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应当有及时报告的职务上的义务,如不及时报告而造成严重后果,则构成不作为的丢失枪支不报罪,故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01条的规定,偷税罪(现变更为“逃税罪”)既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以积极作为的方式构成,因此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261条的规定,遗弃罪只能由不作为的方式构成,因此C选项正确。行为人代为保管他人财物,具有返还的义务,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拒不返还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应当属于侵占罪。但是其拒不返还既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以积极作为的方式构成,因此选项D不正确。本题选AC。

  • 第17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当然适用于不作为犯罪,不真正不作为犯的
    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
    B、在特殊情况下,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不需要行为人具有作为可能性
    C、不真正不作为犯属于行为犯,危害结果并非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要素
    D、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

    答案:D
    解析:
    选项A错误,作为义务在来源上可以分为:(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
    (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因此,“作为义务必须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的说法错误。
    选项B.C错误,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即(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2)负有作为义务的人有能力履行该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后果(即有因果关系)不作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与作为相并列的行为,在于它与作为一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或者说它与作为一样,侵害或者威胁了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时,其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
    选项D正确,从犯罪构成看,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中均存在不作为犯罪,如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等。

  • 第18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均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故不真正不作为犯不存在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问题
    B.即使没有“结果回避的可能性”,也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
    C.由于对生命的保护是绝对的,所以当生命法益遭受侵害的时候,无关的第三人也具有作为的救助义务
    D.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包括“自己的先前行为”,而不作为本身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先前行为”

    答案:D
    解析:
    ①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不一定全部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有的情形法律并未明文规定,比如行为人实施的先前行为有可能导致行为人负有防止更严重结果出现的义务,故不真正不作为犯存在是否违反罪刑法定的问题。A 选项错误。②要成立不作为犯罪必须要有“结果回避的可能性”。B 选项错误。③无论什么情况下,无关的第三人偶然经过或者出现在法益侵害现场的,都不具有作为的义务。C 选项错误。④不作为可以成为“自己的先前行为”。D 选项正确。

  • 第19题:

    什么是刑法中危害社会的行为?它有哪些基本表现开形式?在什么条件下才级成立犯罪的不作为?


    正确答案: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客观上是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二,主观上是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的行为。刑法理论上将形形色色的危害社会行为归纳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
    所谓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即刑法禁止而去做的情况。如抢劫、强奸等。
    所谓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如遗弃、拒传军令等。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行为人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
    第一,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第二,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第三,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如果行为人虽有某种特定义务,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和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尾,而不是一般的危害性。因为只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

  • 第20题:

    关于不作为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该罪以不作为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 B、逃避追缴欠税罪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正确答案:B,D

  • 第21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表述错误的是()。

    • A、宠物饲养人在宠物撕咬儿童时故意不制止,导致儿童被咬死的,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 B、路人经过建筑物发现发生火灾故意不报警的,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 C、父母能制止而故意不制止未成年子女侵害行为的,可能成立不作为犯罪
    • D、荒山狩猎人发现弃婴后不救助,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刑法中危害社会的行为?它有哪些基本表现开形式?在什么条件下才级成立犯罪的不作为?

    正确答案: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客观上是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第二,主观上是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的行为。刑法理论上将形形色色的危害社会行为归纳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
    所谓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即刑法禁止而去做的情况。如抢劫、强奸等。
    所谓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如遗弃、拒传军令等。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行为人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
    第一,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第二,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第三,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如果行为人虽有某种特定义务,但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和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尾,而不是一般的危害性。因为只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船工甲见乙落水,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

    B

    甲为县公安局长,妻子乙为县税务局副局长。乙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止。甲的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立受贿罪共犯

    C

    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欲施救,乙劝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因只有甲有救助义务,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D

    甲将弃婴乙抱回家中,抚养多日后感觉麻烦,便于夜间将乙放到菜市场门口,期待次日晨被人抱走抚养,但乙被冻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行为人有作为义务;②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③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作为义务的来源主要有:①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②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③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④先行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A项,船工甲见乙落水,救其上船,已履行了其职务上的义务不成立不作为犯罪。后发现乙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的行为应构成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项,甲并没有制止乙收受贿赂的作为义务,故不成立受贿罪共犯。
    C项,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因此负有救助义务,属于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乙虽不负有作为义务,不单独构成不作为犯罪,但其明知幼童可能死亡而阻止甲救助,系教唆甲实施不作为犯罪,因此,乙和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共犯
    D项,甲将弃婴抱回家中抚养的行为使其对婴儿负有照顾的义务,属于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甲在夜间将乙放在菜市场门口任其冻死,构成不作为犯罪。

  • 第24题:

    问答题
    什么是刑法中危害社会的行为?它有哪些基本表现形式?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犯罪的不作为?

    正确答案: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危害社会行为归纳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所谓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刑法禁止做而去做的情况。
    所谓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客观方面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一般的危害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