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同时强调的是、() A.明法慎刑 B.明礼慎罚 C.明德慎刑 D.明德慎罚

题目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同时强调的是、()
A.明法慎刑 B.明礼慎罚
C.明德慎刑 D.明德慎罚


相似考题
更多“★★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同时强调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同时强调的是:( )

    A.明法慎刑

    B.明礼慎罚

    C.明德慎刑

    D.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 第2题:

    西周法制的指导思想是()。

    A、明德慎罚

    B、代天行罚

    C、以德配天

    D、敬天保民


    参考答案:A

  • 第3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对“天罚”思想进行了修正并提出的立法思想是( )

    A.天命天罚
    B.明刑弼教
    C.明德慎罚
    D.德主刑辅

    答案:C
    解析:
    西周将天与德、礼与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以德配天”原则指导下的“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和“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C正确。对于历代的立法思想是法硕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望考生在备考中熟练记忆。

  • 第4题:

    “以德配天”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 )王朝提出的。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答案:C
    解析:
    【详解】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 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所 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这一思想的提出,显然 是在为西周代商制造舆论,但同时也意味着神权的动摇。因而,西周统治者感到仅靠 神权已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兼顾人事,重视民心向背。选项A不正确,从文献 记载来看,夏代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恭行天罚”、“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选 项B不正确,“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在商代发展到高峰,将实施刑罚说成是上帝的意志,是秉承神的旨意,代天行罚。选项D不正确,东周是西周以后的历史阶段,这个时候礼崩乐坏,西周确立的宗法秩序巳彻底崩溃。

  • 第5题:

    董仲舒强调“以德配天”的政治道德,目的是要抬高统治者地位,以便统治者压迫人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要求立法与司法领域全面贯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西周统治者提出了“德”的观念,提倡以德治国,“()”。


    正确答案:明德慎罚

  • 第8题:

    周公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周公在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贡献有().

    • A、西周礼治思想的奠基人
    • B、提出明德慎罚思想
    • C、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西周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当“以德配天”。这里的“德”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基本方面?( )

    • A、敬天
    • B、敬祖
    • C、保民
    • D、德教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判断题
    董仲舒强调“以德配天”的政治道德,目的是要抬高统治者地位,以便统治者压迫人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西周统治者提出了“德”的观念,提倡以德治国,“()”。

    正确答案: 明德慎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要求立法与司法领域全面贯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正确论述是:关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正确论述是:

    A、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阶层的基本政治观点

    B、在西周政治生活、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发挥了实际的指导作用

    C、该思想是在夏商两代“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

    D、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统治阶层在政治上的成熟

    E、西汉中期以后,该思想被儒家学派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思想与方针,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法律观念


    参考答案:ABCDE

  • 第14题:

    ()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

    A、“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德重法轻”

    C、“神权”

    D、“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西周统治者主张“以德配天”,其“德”的要求主要包括()。
    A.敬天 B.敬宗 C.爱吏 D.保民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西周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天命”是靠民意来维系的。周公反复强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既然“天命”关怀民意,时常根据民众的意愿选择统治者,那么,以严刑峻法残害民众,自然要受到“天命”的谴责,为“天命”所唾弃。这就是夏桀和殷纣王先后被推翻的根本原因。这一思想的提出,显然是在为西周代商制造舆论,但同时也意味着神权的动摇。因而,西周统治者感到仅靠神权已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兼顾人事,重视民心向背,既“敬天”,又“保民”。而“敬宗”是“德”在宗法上的要求,即“亲亲”和“尊尊”,旨在维护家长制和君主制。总的要求就是统治者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和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选项C不正确。“德”并不包括对官吏的爱护。

  • 第16题:

    “以德配天”的学说是什么时期提出的()

    • A、夏
    • B、商
    • C、西周
    • D、秦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 A、以德配天
    • B、义刑义杀
    • C、明德慎罚
    • D、德主刑辅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

    • A、求上帝的保佑
    • B、上帝立周
    • C、动摇了神权
    • D、强调德治,弱化天命

    正确答案:A,C

  • 第19题: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 B、天命与天法罚
    • C、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
    • D、法网严密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

    • A、明法慎刑
    • B、明礼慎罚
    • C、明德慎礼
    • D、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以德配天”的学说是什么时期提出的()
    A

    B

    C

    西周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A项,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天命观。同时,为了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汉代中期以后,该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律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C项,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根据《周礼》的记载,听称责(责同债)以傅别。为了保证债的履行,要求当事人订立契约“傅别”。“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D项,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于实行一妻多妾制,王位的继承必须是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否;如妻无子,则不得不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如何。

  • 第23题:

    多选题
    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
    A

    求上帝的保佑

    B

    上帝立周

    C

    动摇了神权

    D

    强调德治,弱化天命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  )。
    A

    明法慎刑

    B

    明礼慎罚

    C

    明德慎礼

    D

    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即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