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6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查体: 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Hb76g/L,WBC12.5×10/L,其中N 75.8%, ESR56mm/h, CRP 36mg/L,PPD试验(1:10000)(-),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CA-199及CA-125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

题目

患者男性,46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查体: 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Hb76g/L,WBC12.5×10/L,其中N 75.8%, ESR56mm/h, CRP 36mg/L,PPD试验(1:10000)(-),大便常规: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血CEA、CA-199及CA-125均正常水平。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提问1:该病例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克罗恩病

B、肠结核

C、慢性细菌性痢疾

D、结肠癌

E、溃疡性结肠炎

F、肠道阿米巴肉芽肿

提问2:临床对该病例诊断意义最大的检查方法是A、血沉

B、PPD试验

C、X线钡剂灌肠检查

D、血CEA测定

E、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

F、结肠镜活组织检查

提问3:为协助诊断,可采用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有A、Ga显像

B、Tc-MIBI

C、In-Oxine-WBC显像

D、Tc-AGAB显像

E、Tc-IgG显像

F、F-FDG

提问4:若行In-Oxine-WBC炎症显像,其叙述正确的是A、无需肠道准备

B、影像质量好于Tc-HMPAO-WBC显像

C、肠道病变往往在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即可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24小时及48小时延迟相示相应部位仍呈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

D、正常的胃肠道及肾内均无明显放射性浓聚

E、抗生素治疗对显像诊断的阳性率影响甚大

F、可评价肠道病变的范围、复发及治疗的效果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性,46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35岁,反复脓血便5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便细菌培养阴性,初步诊断

    A.道功能紊乱

    B.溃痞性结肠炎(中度)

    C.Crohn病

    D.肠癌

    E.结肠癌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女性,35岁。反复脓血便5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初步诊断为

    A:肠道功能紊乱
    B:溃疡性结肠炎
    C:克罗恩病
    D:肠结核
    E:结肠癌

    答案:B
    解析:
    患者反复脓血便5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便细菌培养阴性,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

  • 第3题:

    患者,男性,60岁。反复脓血便5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粪便细菌培养阴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溃疡性结肠炎
    B:结肠癌
    C:Crohn病
    D:肠结核
    E:胃癌

    答案:A
    解析:
    患者反复脓血便5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便细菌培养阴性,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

  • 第4题:

    男性,37岁,间歇性左下腹痛、黏液脓血便5年,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为明确诊断首选检查为

    A、复查大便培养

    B、结核菌素试验

    C、全胃肠道钡餐检查

    D、结肠镜检查

    E、血沉+C反应蛋白


    参考答案:D

  • 第5题:

    患者,女,45岁。反复发作脓血便10余年,此期间有时伴膝关节疼痛,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X线钡剂检查见乙状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变细。
    该病腹痛的特点是
    A.腹痛—进食—缓解 B.腹痛—进食—加痛
    C.腹痛—便意—便后缓解 D.腹痛—便意—便后无变化


    答案:C
    解析:
    ①女性患者,反复脓血便10余年,有肠外表现(膝关节疼痛),大便培养无痢疾杆菌生长,可诊断为炎症性肠病。X线检查提示病变位于乙状结肠,因此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大。克罗恩病多发于回肠末端,脓血便少见。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常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X线检查结果也不符合。慢性细菌性痢疾无肠外症状,大便培养常有阳性发现。②溃疡性结肠炎常有“腹痛— 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伴里急后重。克罗恩病常表现为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疼痛,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肠结核常表现为脐周、下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腹痛、 腹泻、腹胀等症状。③中毒性巨结肠、癌变、肠出血、肠梗阻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其中,中毒性巨结肠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患者,本例病程10余年,X线检査提示肠壁变硬,肠管变细,说明肠管管壁因纤维化而增厚,故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的几率很小。

  • 第6题:

    女性,36岁,反复脓血便4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便细菌培养阴性,初步诊断为()

    A肠道功能紊乱

    B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CCrohn病

    D肠结核

    E结肠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