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不具有()和()的犯罪。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由此可见,具体罪名犯罪既遂的认定是以刑法分则的相应规定为依据的,对于其处罚标准也应依照刑法分则的法定刑处理,所以AB项表述正确。犯罪既遂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实害犯、危险犯和行为犯。在危险犯、行为犯的情况下犯罪结果并非犯罪既遂的判定要件,即使没有实现犯罪目的,也是可以构成犯罪既遂的,故选项C表述正确,而选项D错误。

  • 第2题: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解析:刑法分则各条就是以犯罪既遂为基准设置法定刑的,如果完全从形式上理解既遂,也可以认为既遂就是达到了分则各条设置的处罚基准状态。因此,对既遂犯,按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A项表述正确。构成要件说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根据构成要件说,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而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发生了实际的犯罪结果或者是否达到了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只要犯罪实行行为完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即便没有发生具体的犯罪结果或者没有实现行为人预期的犯罪目的,也构成犯罪既遂。故B、C项表述正确,D选项表述错误。

  • 第3题:

    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罪刑式条文对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刑罚种类及幅度。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 第4题:

    下列关于犯罪分类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一般主张,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为重罪,其他犯罪为轻罪
    B:自然犯是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法定犯是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代型犯罪
    C:隔隙犯是指在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时间、场所的间隔的犯罪
    D: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

    答案:A
    解析:
    【考点】犯罪的分类。详解:犯罪的理论分类包括:重罪与轻罪、自然犯与法定犯、隔隙犯与非隔隙犯等;犯罪的法定分类包括: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身份犯与非身份犯、亲告罪与非亲告罪和基本犯、减轻犯与加重犯等。重罪一般是指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其他犯罪为轻罪。A项说的是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而非法定刑,因此,A项不正确。自然犯是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法定犯是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代型犯罪,因此,B选项正确。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时间、场所的间隔的犯罪,为隔隙犯;否则,为非隔隙犯。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时间间隔的,为隔时犯;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场所间隔的,为隔地犯,因此C项正确。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加重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以基本犯为基础规定了加重情节与较重法定刑的犯罪,其中又分为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实施基本犯罪,因发生严重结果,刑法加重了法定刑的犯罪,称为结果加重犯;实施基本犯罪,因发生其他严重情节刑法加重了法定刑的犯罪,称为情节加重犯。减轻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以基本犯为基础规定了减轻情节与较轻法定刑的犯罪,因此,D项正确。

  • 第5题:

    我国79《刑法》第79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该规定称为司法比附原则。


    B . 司法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