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主要是客观方面上的不同:敲诈勒索罪“诈取”财物,是采取恐吓、要挟的手段,给受害人施加压力,造成被害精神上的恐惧。在被害人不愿意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交出财物。这里的“诈”有恐吓、要挟的强制性因素。
诈骗罪的“诈取”财物,是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付财物。不存在强行索取的情况,这里的“诈”是指“诈术”,是一种欺骗,使被害人自己上当受骗,没有强制因素。因此,行为人非法占有财物使用欺骗的手段还在恐吓的强制手段,是区别二者的关键。
(1)行为人仅实施欺骗行为,被害人陷人认识错误并产生恐俱心理而处分财产的,应认定为诈骗罪。
(2)行为人仅实施胁迫行为,被害人虽陷人一定认识错误,但完全或主要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的,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3)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胁迫性质,被害人仅陷人认识错误并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而没有产生恐惧心理的,应认定为诈骗罪。
(4)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胁迫性质,对方仅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心理处分财产,而没有陷人认识错误的,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5)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胁迫性质,被害人既陷人认识错误又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处分财产的,属于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


更多“简述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正确答案:
    [答案]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客体均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又侵犯
     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主要存在于犯罪客观方面;(1)行为实施的内容不同。抢劫罪以当场实施暴力、以暴力相威胁为其行为内容。敲诈勒索罪仅限于威胁,不当场实施暴力,而且威胁的内容不只是暴力,还包括非暴力威胁。(2)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的威胁当着被害人的面实施,一般用言语或者动作来表示;敲诈勒索罪仅限于威胁,不当场实施暴力,而且威胁的内容不只是暴力,还包括非暴力威胁。(3)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他人财物。敲诈勒索罪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在实施威胁、要挟之后取得他人财物。(4)构成犯罪的数额不同。敲诈勒索罪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所以刑法规定以数额较大作为该罪的必要条件。

  • 第2题:

    简述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两者的犯罪主体都属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的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1)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2)在犯罪客观方面,敲诈勒索罪以威胁、要挟的方法,造成被害人心理上的恐惧从而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诈骗罪则是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仿佛是“自愿地交出财物”。

  • 第3题:

    简述盗窃罪与诈骗罪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两个: (1)敲诈勒索罪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属于复杂客体,而诈骗罪侵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 (2)敲诈勒索罪在客观上以威胁、要挟的方法,造成被害人心理上的恐惧从而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诈骗罪则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仿佛是“自愿地交出财物”。

  • 第4题:

    对于陈某以李某被绑架为名,发短信要求赵某交“安全费”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陈某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与绑架罪(未遂)的竞合
    B: 陈某构成诈骗罪(未遂)与绑架罪(未遂)的竞合
    C: 陈某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与诈骗罪(未遂)的竞合
    D: 对陈某应当数罪并罚

    答案:C
    解析:
    陈某对赵某实行威胁,意图索取财物未果,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
    陈某隐瞒李某死亡的事实,意图骗取财物未果,构成诈骗罪(未遂)。由于只有一个行为
    ,故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与诈骗罪(未遂)的想象竞合,应当从一重罪论处。
    故本题答案选C。

  • 第5题:

    简述敲诈勒索罪与以胁迫、威胁的方法实施抢劫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两个犯罪有许多相似之处,侵犯的客体均为复杂客体,除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两者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
    (1)行为的内容不同。抢劫罪以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为其行为内容;敲诈勒索罪仅限于威胁,不当场实施暴力,而且威胁的内容不只是暴力,还包括非暴力威胁。
    (2)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的威胁当着被害人的面实施,一般是用言语或动作来表示;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是当着被害人的面,也可以是通过第三者来实现,可以用口头的方式来表示,也可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表示。
    (3)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在实施威胁、要挟之后取得他人财物。行为人以暴力相威胁迫使被害人限期交出财物的行为,不应定为抢劫罪,而应当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4)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抢劫行为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法律不要求其劫取财物的数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敲诈勒索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刑法规定以数额较大作为敲诈勒索的必要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