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明德慎罚思想是西周时期政治家周公摄政时所提出的施政方针。该思想要求统治者在设政施政过程中要以德为主、慎重刑罚。( )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下面关于西周立法思想“明德慎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德慎罚”是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明德慎罚”思想中,“明德”是核心,“慎罚”是辅助,以德化人,教而后刑
    C.“慎罚”要求慎重断案,不滥用刑罚,提倡罚当其罪,注重教化
    D.“明德慎罚”是建立在保民的基础之上的,敬民保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西周统治者强调德治,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是对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重大转变。因此A项错误。

  • 第3题:

    试论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西周时期,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提出了“明德慎罚”说,周公认为,统治者应勤政修德。
    所谓“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的意思。因此,对于统治者本身来说,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绝不可骄奢淫逸。周公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民之依”就是说,统治者不可贪图安逸,要了解一点小民的疾苦,然后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措施,要像文王那样“不遑暇食”,不敢乐于游玩打猎;必须重视小民的力量,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必须宽以待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所谓“慎罚”,其一,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那些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惩处,虽然是小罪也应处以重刑。而对于那些过失犯罪和偶犯,则从轻处理,虽然有大罪也可减刑。其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强调“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只惩罚罪犯本人。其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其四,刑罚适中。就是用刑“不过”,又无“不及”,刑当其罪。这些思想,在当时世界刑法史上是罕见的。当然,周公并非一味讲宽大,也有严的一面。他主张对不忠、“不孝不友”、“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等罪犯严加惩处,“刑兹无赦”。
    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 第4题:

    试论述周公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西周统治者在思想上仍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基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的人才可承受天命。
    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有重大意义:①它解释了周灭商的原因和周的统治权的来源;
    ②它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
    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公吸取殷商的教训后得出来的。
    ①周公的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对统治者而言,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对统治人民而言,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宽以待民,使民心归服。
    ②慎罚是明德在刑事法律原则和政策上的体现,包括: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刑罚适中。

  • 第5题:

    下列说法中,周公所反对的是()

    • A、明德慎罚
    • B、罪人以族
    • C、刑罚适中
    • D、平易近民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周公所倡导的明德慎罚中的“明德”指的是()

    • A、加强自我克制
    • B、实行德治
    • C、加重刑罚
    • D、强化社会伦理

    正确答案:A,B

  • 第7题:

    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 《荀子•成相》:“治之理,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礼和刑,德和罚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富国》)赏必当功,罚必称罪,“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正论》)

  • 第8题:

    多选题
    周公所倡导的明德慎罚中的“明德”指的是()
    A

    加强自我克制

    B

    实行德治

    C

    加重刑罚

    D

    强化社会伦理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
    A

    明法慎刑

    B

    明礼慎罚

    C

    明德慎礼

    D

    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周公“明德慎罚”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1、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
    4、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明德慎罚”思想与“以德配天”说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主张德刑并用,崇尚德政,谨慎地使用刑罚,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所谓“明德”,就是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不可贪图安逸,要严于律己,勤政修德,绝不可骄奢淫逸。当然,周公提出“明德”,并不是由于心地仁慈,而是为了长久地维持其统治,是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所谓“慎罚”,是指统治者要谨慎用刑,不得滥杀无辜。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罪犯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要求区分“”(过失)和“非”(故意);“终”(惯犯)和“非终”(偶犯)。对于故意犯和惯犯,小罪也应处重刑;对于过失犯和偶犯,大罪也可以减刑。第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殷商的“罪人以族”和滥施族刑,强调“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只惩罚本人。第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第四、刑罚要适中。主张用“中罚”,就是用刑“不过”,又无“不及”,要刑当其罪。这些思想,在当时世界刑法史上是罕见的,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面关于西周立法思想“明德慎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德慎罚”是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明德慎罚”思想中,“明德”是核心,“慎罚”是辅助,以德化人,教而后刑
    C、“慎罚”要求慎重断案,不滥用刑罚,提倡罚当其罪,注重教化
    D、“明德慎罚”是建立在保民的基础之上的,敬民保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西周统治者强调德治,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是对殷商初期“天命”、“天罚”思想的重大转变。因此A项错误。

  • 第14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同时强调的是、()
    A.明法慎刑 B.明礼慎罚
    C.明德慎刑 D.明德慎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 第15题:

    请比较“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二者共同之处:
    “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都是周公提出的思想。都是西周统治者在总结商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思想。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都有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二者都突出了“德”的重要性。
    二者不同之处:
    “明德慎罚”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敬德”,二是要求统治者慎重刑罚。“以德配天”说则强调“有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前提。

  • 第16题:

    周公"慎罚"说的内容是什么?
    其内容为:1、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3、刑罚适中;
    4、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 第17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周公的思想()。

    • A、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 B、敬德保民
    • C、明德慎罚
    • D、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周公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周公在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贡献有().

    • A、西周礼治思想的奠基人
    • B、提出明德慎罚思想
    • C、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

    • A、明法慎刑
    • B、明礼慎罚
    • C、明德慎礼
    • D、明德慎罚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论述周公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西周统治者在思想上仍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基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的人才可承受天命。
    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有重大意义:①它解释了周灭商的原因和周的统治权的来源;
    ②它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
    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公吸取殷商的教训后得出来的。
    ①周公的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对统治者而言,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对统治人民而言,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宽以待民,使民心归服。
    ②慎罚是明德在刑事法律原则和政策上的体现,包括: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刑罚适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比较“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正确答案: 1.二者共同之处:“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都是周公提出的思想。都是西周统治者在总结商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思想。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都有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二者都突出了“德”的重要性。
    2.二者不同之处:“明德慎罚”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敬德”,二是要求统治者慎重刑罚。“以德配天”说则强调“有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前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周公"慎罚"说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3、刑罚适中;
    4、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论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正确答案: 西周时期,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提出了“明德慎罚”说,周公认为,统治者应勤政修德。
    所谓“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的意思。因此,对于统治者本身来说,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绝不可骄奢淫逸。周公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民之依”就是说,统治者不可贪图安逸,要了解一点小民的疾苦,然后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措施,要像文王那样“不遑暇食”,不敢乐于游玩打猎;必须重视小民的力量,适当满足他们的要求,必须宽以待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所谓“慎罚”,其一,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那些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惩处,虽然是小罪也应处以重刑。而对于那些过失犯罪和偶犯,则从轻处理,虽然有大罪也可减刑。其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强调“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只惩罚罪犯本人。其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其四,刑罚适中。就是用刑“不过”,又无“不及”,刑当其罪。这些思想,在当时世界刑法史上是罕见的。当然,周公并非一味讲宽大,也有严的一面。他主张对不忠、“不孝不友”、“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等罪犯严加惩处,“刑兹无赦”。
    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