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荀子的“化性起伪”的观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答案:A
    解析:
    “化性起伪”是荀子提出来的,即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行为。“伪”指的是后天的人为作用。《荀子·性恶》日:“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强调的就是后天的教育对人的熏陶和感化。?

  • 第2题:

    简述荀子的人性论观点。
    (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 第3题:

    7、荀子的化性起伪与庄子的去伪存真的“伪”意义相同。


    错误

  • 第4题:

    简述孟子、荀子教育作用论的主要观点,并加以比较分析。
    (1)简述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本善,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善端”,“求放心”。
    (2)简述荀子的“性恶论”,人性本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积伪”。
    (3)孟子、荀子都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孟子从伦理学的角度解释人性,强调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发展扩充人性。
    荀子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人性,强调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改造人性。
    孟子、荀子从各自的角度都得出了通过教育人人可以学为圣人的结论。
    孟子、荀子都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 第5题:

    43、荀子的化性起伪与庄子的去伪存真的“伪”意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