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更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正确理解了这一段话()。A.法律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B.法律完全是客观规律的翻版C.法律既可以反映客观规律,也可以不反映客观规律D.法律是否能反映客观规律,完全受立法者自身素质所决定

题目

“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更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正确理解了这一段话()。

A.法律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

B.法律完全是客观规律的翻版

C.法律既可以反映客观规律,也可以不反映客观规律

D.法律是否能反映客观规律,完全受立法者自身素质所决定


相似考题
更多““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更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 ”相关问题
  • 第1题:

    马克思说:“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下列哪些说法不违背这句话的原意?( )

    A.立法应反映客观规律

    B.立法不是立法者所代表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C.客观规律与法律规范是同时产生的

    D.法律要具有科学性


    正确答案:AD
    马克思把立法者和自然科学家作类比,说明法律和客观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立法应该科学的反映客观规律,所以A、D两项正确。

  • 第2题:

    马克思说:“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下列哪些说法不违背这句话的原意?(  )

    A.立法应反映客观规律
    B.立法不是立法者所代表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C.客观规律与法律规范是同时产生的
    D.法律要具有科学性

    答案:A,D
    解析:
    马克思把立法者和自然科学家作类比,说明游律和客观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立法应该科学的反映客观规律,所以A、D两项正确。

  • 第3题:

    (2005年真题)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段话表明(  )。
    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
    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答案:C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立法的科学性原则。对马克思的话不能断章取义,应当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之一,最终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法律只是将社会生产方式所要求的规则“表述”出来而已。马克思这段话中的“精神关系”应当理解为被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关系。选项A错误,因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强调的是立法者与自然科学家在“表述”问题上的相似性,并非要求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选项B错误,因为法律并非完全客观。法律首先是国家意志和阶级意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立法者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反映客观规律。选项C正确,因为法律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选项D错误,因为法律具有客观性,并非与物质社会无关的“绝对精神”的体现。

  • 第4题:

    马克思说:“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下列哪些说法不违背这句话的原意?( )A.立法应反映客观规律B.立法不是立法者所代表的国家意志的体现C.客观规律与法律规范是同时产生的D.法律要具有科学性


    正确答案:AD
    马克思把立法者和自然科学家作类比,说明法律和客观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立法应该科学的反映客观规律,所以AD两项正确。

  • 第5题:

    材料: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做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
    问题:(1)指出马克思的论断的法理学含义。
    (2)说明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


    答案:
    解析:
    (1)马克思的论断说明了立法活动应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维护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立法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存在,不能凭主观臆想进行。从实际出发首先要求立法要从现实的国情出发,符合国情;其次还要求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2)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认识——法的物质制约性:
    ①法的内容、产生、变更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即决定法律本身及运动的因素从最终意义上讲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而并非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法律具有符合规律性的一面,这里的客观规律就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法一定要反映这一条件,而不可能脱离这一条件。
    ②法的效果和生命力取决于统治阶级对客观历史条件、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法是物质生活条件这一客观规律的反映,但这一反映由于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并不能保证时刻准确,特别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意志本身有可能偏离客观规律,又加上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相关性、妥协性,故最终反映到法律上的物质生活条件并非与客观规律相一致,这一反映的准确度、近似度就决定了法的效果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