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企业和乙企业签定了一个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向乙提供一台设备,价值30万元人民币,货到10天以内付款。丙、丁两个企业愿意为乙担保,在保证人一栏里签了字。甲方于1996年12月8日交货,乙方直至97年初都未付款。甲方直接要求丙、丁支付货款和利息。问:1、甲方能否直接要求丙、丁承担保证责任?2、本合同没有约定担保人的保证方式,乙、丙、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丙和丁又应该怎样分担担保责任?3、如果该合同债务已经转让,并且丙曾经口头同意、丁曾经书面同意这一转让,他们还要不要承担保证责任?4、丙、丁除为乙支付货款外,要不

题目

甲企业和乙企业签定了一个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向乙提供一台设备,价值30万元人民币,货到10天以内付款。丙、丁两个企业愿意为乙担保,在保证人一栏里签了字。甲方于1996年12月8日交货,乙方直至97年初都未付款。甲方直接要求丙、丁支付货款和利息。

问:1、甲方能否直接要求丙、丁承担保证责任?

2、本合同没有约定担保人的保证方式,乙、丙、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丙和丁又应该怎样分担担保责任?3、如果该合同债务已经转让,并且丙曾经口头同意、丁曾经书面同意这一转让,他们还要不要承担保证责任?

4、丙、丁除为乙支付货款外,要不要支付利息?


相似考题
更多“甲企业和乙企业签定了一个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向乙提供一台设备,价值30万元人民币,货到10天以内付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企业与乙企业订立了一买卖合同,约定由乙企业向甲企业提供一设备,甲应于收货后付款20万元。后甲企业因原厂长经营不善被撤换。新厂长上任后改变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原订的设备不再需要。因此,在乙企业按合同交货时,甲企业的新任厂长指令拒收,并提出这是原厂长订的合同,现要对以前的合同进行清理,原订的买卖合同无效。试分析甲企业拒收乙企业提供的设备是否合法?


    参考答案:甲企业拒收不合法,属于一种违约行为。因为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的关系是同一人格的关系,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实施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组成部分,法定代表人的更换虽属于法人的变更,但法定代表人的职责未变,法人的主体资格未变。因此,甲企业厂长的更换不能改变其法人的主体资格,原订立的合同仍然有效。

  • 第2题:

    甲公司和银行签订协议,规定由银行按照甲公司的约定购进一台设备,银行购进后融资租赁给甲公司,银行向乙企业购进设备价值500万元,甲公司每年支付租金200万元,分3年付清,结清后设备归甲公司所有,则甲公司该业务应纳印花税为( )元。

    A.250

    B.300

    C.500

    D.600


    正确答案:B
    对银行和其它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甲公司应纳印花税:2000000×3×0.05‰=300(元)。

  • 第3题:

    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了一批总价款100万元的建筑材料,甲企业支付了60万元,约定其余的40万元在3个月内付清。后甲企业将一台价值30万元的施工设备交由乙企业代为保管。3个月后,几经催告,甲企业仍未支付乙企业40万元货款。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乙企业不得留置该设备
    B.乙企业可以留置该设备以担保货款债权的实现
    C.乙企业可以直接拍卖该设备以抵偿货款
    D.该设备所有权直接归乙企业所有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甲公司和银行签订协议,规定由银行按照甲公司的约定购进一台设备,银行购进后融资租赁给甲公司,银行向乙企业购进设备价值500万元,甲公司每年支付租金200万元,分3年付清,结清后设备归甲公司所有,则甲公司该业务应纳印花税为( )元。

    A.250

    B.300

    C.500

    D.600


    正确答案:B
    解析:对银行和其它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甲公司应纳印花税=2000000×3×0.05‰=300(元)

  • 第5题:

    (2010年)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了一批总价款 100万元的建筑材料,甲企业支付了 60万元,约定其余的 40万元在 3个月内付清。后甲企业将一台价值 30万元的施工设备交由乙企业代为保管。 3个月后,几经催告,甲企业仍未支付乙企业 40万元货款。则甲企业要求提取该设备时,乙企业可以将该设备留置以担保货款债权的实现。( )


    答案:对
    解析:
    本题涉及两个合同,“建筑材料买卖合同”和“施工设备保管合同”,甲企业欠付的 40万元是“建筑材料买卖合同”的价款,施工设备是“施工设备保管合同”的标的物,二者显然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是由于发生在甲企业和乙企业两个企业之间,因此不必拘泥于同一法律关系,允许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