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将甲送养给乙,后来发现乙自己有子女,存在假借收养之名贩卖儿童的嫌疑,孤儿院可以()。A.以收养不符合实质要件为由向乙主张收养行为无效B.请求法院宣告收养关系无效C.请求收养登记机关收回收养登记,宣告收养无效D.解除收养关系

题目

孤儿院将甲送养给乙,后来发现乙自己有子女,存在假借收养之名贩卖儿童的嫌疑,孤儿院可以()。

A.以收养不符合实质要件为由向乙主张收养行为无效

B.请求法院宣告收养关系无效

C.请求收养登记机关收回收养登记,宣告收养无效

D.解除收养关系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B, C
更多“孤儿院将甲送养给乙,后来发现乙自己有子女,存在假借收养之名贩卖儿童的嫌疑,孤儿院可以()。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男与乙女原系出自同一祖父母的堂兄妹,后来乙女为他人收养,依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他们()。

    A.可以结婚

    B.如果双方不生育子女,可以结婚

    C.不能结婚

    D.如果乙女为他人收养后改姓.和甲男不同姓.可以结婚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下列哪种行为应当认定为包庇罪?

    A:公安机关调查发现乙有走私犯罪的重大嫌疑,准备抓捕。参与该调查活动的公安人员甲打电话给乙通报这一情况,建议乙不要坐火车、飞机,并将自己的摩托车借给乙使用。乙骑摩托车逃往外地
    B:公安缉毒队调查发现乙有贩卖毒品的重大嫌疑,准备抓捕。该缉毒队员甲打电话给乙通报了这一情况,建议乙不要坐火车、飞机,并将自己的摩托车借给乙使用。乙骑摩托车逃往外地
    C:医师甲明知乙精神正常,故意出具乙患有精神病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证明
    D:某局长甲违章驾驶肇事致人死亡,乙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声称自己是肇事者

    答案:D
    解析:
    D项属于《刑法》第310条“作假证明包庇”的情形。A项属于《刑法》第417条之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行为;B项属于第349条之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为;C项属于伪证行为。

  • 第3题:

    有研究者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考察孤儿院中的儿童的智力水平是否比正常儿童低。已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常模的平均分是100,标准差是15。从孤儿院中随机抽取81个儿童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商的平均分数是97;那么从上述数据可知

    A.孤儿院长大的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智商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
    B.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的智商低于正常儿童的智商
    C.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的智商低于正常儿童的智商
    D.无法比较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的智商和正常儿童的智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首先可以求得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15÷9=5/3。再根据公式

    计算智商97分对应的标准分数为:一1.8。本题涉及的是单侧检验,单侧检验0.0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点是1.645,0.0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点是2.33。

  • 第4题:

    甲想以贩养吸,要求乙以1000元1克为其联系毒品卖家,乙遂积极奔走,终于成功买到毒品交给甲,甲将50克毒品送给乙。乙将其中的10克交给丙,对丙说这是补品劝其吸食,丙吸后大为高兴,遂给乙1000元以示酬谢。在劝丙之妻丁吸食时,丁发现是毒品而不吸,乙遂提出要举报丙吸毒,丁亦同意吸食,乙见丁长得漂亮,想与其作情人,就未向丁收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成立贩卖毒品罪
    B:就乙与丙的行为而言,乙构成贩卖毒品罪,引诱吸毒罪
    C:就乙与丁的行为而言,乙虽不成立贩卖毒品,但也构成犯罪
    D:乙成立贩卖毒品罪

    答案:C
    解析:
    A不正确,甲收买毒品后只有赠送乙50克的行为,故甲不成立贩卖毒品罪。B、D不正确,乙虽购买但没有贩卖行为。C正确,根据《刑法》第353条之规定,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

  • 第5题:

    甲是贩毒者,他觉得把毒品放在自己家不安全,于是要求知道真相的乙帮自己存放毒品。应如何认定甲、乙的行为?()

    A:甲成立贩卖毒品罪,乙无罪
    B:甲成立贩卖毒品罪,乙成立包庇罪
    C:甲、乙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D:如果甲欺骗乙,说给乙保管的是给妈妈治病的头痛粉,则甲成立贩卖毒品罪,乙无罪

    答案:C,D
    解析:
    【考点】贩卖毒品罪。详解: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甲、乙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C正确,A、B错误。若乙不知甲存于自己家中的是毒品,误以为是头痛粉,则乙不构成犯罪,甲单独成立贩卖毒品罪,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