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为保卫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解放区设人民法庭配合工作,专门审理违抗和破坏土地法大纲、危害土地改革运动和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案件,人民法庭为临时性的机关,土地改革工作结束后即撤销。人民法庭设审判委员会,委员由政府委派和村民选举产生。


更多“土地改革中的人民法庭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审判处分一切违抗,破坏土地改革的罪犯,《跨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组成()。

    A.人民法庭

    B.土地审判组成

    C.土改法庭

    D.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在解放战争中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1947年7月-9月,我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②在这个大纲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但部分地区一度发生过侵犯部分中农利益、侵犯某些民族工商业以及斗地主、富农的方法不适当等“左”的错误,党中央采取措施纠正.
    (3)上改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我党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別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①解放区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对我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②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③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 第3题:

    苏童小说《罂粟之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土地改革。

    苏童小说《罂粟之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土地改革。


    正确

  • 第4题:

    对“人民法庭”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人民法庭
    B.人民法庭领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C.人民法庭可以审理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
    D.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


    答案:D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为便利当事人进行诉讼和人 民法院审判案件,基层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设立人民法庭。故A项错误。
    该规定第6条第(_二)项规定,人民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两者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故B 项说法错误。
    该规定第6条第(一)项还规定,人民法庭审理民事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审理经济案 件。故C项说法错误。
    该规定第4条规定,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和组成部分,在基层人民法院的领导下进行工 作。故D项说法正确,当选。

  • 第5题:

    土地改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标是要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关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新中国建立前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村广大贫苦农民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运动之中,获得了土地,当家做了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