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科尔伯特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科尔伯格品德形成理论中的阶段1是()。


    答案:惩罚和服从取向

  • 第2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加德纳

    答案:C
    解析:
    这是识记内容,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第3题: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并细化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分析这三个水平的时候,可以将三个水平与皮亚杰提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在分析这六个阶段的时候,要明晰每一个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

  • 第4题:

    在科尔伯格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评价基本原则的阶段是( )

    A.前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习俗后水平

    答案:B
    解析:
    后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叫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一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思想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

  • 第5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
    (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 第6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第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是以对惩罚的恐惧为标准的;第二阶段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
    世俗水平,包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第三阶段,孩子的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家庭成员与朋友的期望;第四阶段,开始承认社会管理的必要,并将道德与法律等同看待。
    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第五阶段,人们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并非所有法律都是合理的;第六阶段形成了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道德原则;第七阶段,是后来附加的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 第7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 第8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 A、习俗水平
    • B、前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前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习俗水平: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分析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一.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包括: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止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包括: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以下特征:
    1)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
    2)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
    3)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
    4)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理论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科学地安排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另外,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提出的理论是(  )。
    A

    人格发展阶段论

    B

    心理社会发展论

    C

    道德发展阶段论

    D

    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认知派的观点。()


    正确答案:对

  • 第14题:

    以下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理论是根据美国社会的情况作出的划分
    B.该理论中的每个阶段是人的一生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且具有不可逆性
    C.科尔伯格认为人的各个道德发展阶段持续的时间不一致
    D.科尔伯格的理论反映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

  • 第15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①第一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 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第一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第二阶段)。②第二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至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

  • 第16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习俗水平: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

  • 第17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受皮亚杰观点影响,科尔伯格于50年代未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更确切地说,是道德判断的发展理论。发现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一)前习俗水平。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1.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

  • 第18题:

    “好孩子”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中习俗水平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关于品德阶段性发展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由()提出的。

    • A、皮亚杰
    • B、科尔伯格
    • C、马斯洛
    • D、布鲁姆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受皮亚杰观点影响,科尔伯格于50年代未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更确切地说,是道德判断的发展理论。发现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一)前习俗水平。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
    1.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该理论认为:
    第一,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
    第二,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
    第三,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
    2.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
    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将道德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1)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
    2)世俗水平,包括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
    3)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
    (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