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

题目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世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立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令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赵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相似考题
更多“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4分)
    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 第2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正确答案: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管理人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第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语句。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答案:
    解析:
    鲍叔牙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羞耻。

  • 第4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公有争国之名,然而周人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三)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入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序》。

    请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答案】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两句在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者总结出来的深刻的历史教训。
    【解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为史传所作的序,意在对历史有所总结,所以在论述中,从史实引出理论,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