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

更多“(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河的下游地区,河床比河流的两边高出10米左右,以致其又称“地上河”,这是由于黄河泥沙含量大,到下游时水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而造成的。造成“地上河”的原因是(  )。
    A.黄河下游为防洪,以致把堤坝修得太高
    B.黄河泥沙含量大,到下游时由于水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
    C.黄河下游时常断流
    D.黄河下游经过的地方原来地势就比较高


    答案:B
    解析:
    文意指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黄河泥沙含量大,到下游时由于水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

  • 第2题:

    189、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小题1:D 小题2:A 略

  • 第3题:

    判断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河段的河型,并简述该河型河段的演变特点。


    B

  • 第4题:

    关于我国河流的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是( )。

    A.长江为国内最长的河流,在世界上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
    B.按流域面积排列,长江也是国内第一大河
    C.按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排序,在国内长江为第一位,黄河为第二位
    D.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下游为“地上河”

    答案:C
    解析:
    按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排序,在国内长江为第1位,珠江为第2位。故本题选C。

  • 第5题:

    14、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C 由于受地势分布的影响,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故从长江流域向北方调水,不能自流而需抽水北上。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影响水流的自然因素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