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题目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相似考题

3.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他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来源:shangxueba.com]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更多“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正确答案:B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 第2题: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

    • A、道德境界
    • B、自然境界
    • C、功利境界
    • D、天地境界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人生观是人生三境界的第三个境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

    • A、功利境界
    • B、学术境界
    • C、艺术境界
    • D、伦理境界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冯友兰在论人生境界中提到,()是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

    • A、自然境界
    • B、功利境界
    • C、天地境界
    • D、道德境界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沟通时忽略了表达方感受的是哪一个境界()。

    • A、最低境界
    • B、低境界
    • C、高境界
    • D、最高境界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四种划分的是()
    A

    自然境界

    B

    天地境界

    C

    功利境界

    D

    宇宙境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境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美学的最根本是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B

    境界对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具有指引的作用。

    C

    境界只有理性层面。

    D

    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冯友兰所划分的人生境界的是:()
    A

    道德境界

    B

    自由境界

    C

    天地境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心有灵犀属于沟通境界的那一个境界()。
    A

    最低境界

    B

    低境界

    C

    高境界

    D

    最高境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
    A

    道德境界

    B

    自然境界

    C

    功利境界

    D

    天地境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A

    道德境界

    B

    功利境界

    C

    审美境界

    D

    科学境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级人生境界
    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 第14题:

    冯友兰提出人生境界包括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

    • A、天地境界
    • B、观念境界
    • C、生命境界
    • D、思想境界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 A、道德境界
    • B、功利境界
    • C、审美境界
    • D、科学境界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

    • A、功利境界
    • B、伦理境界
    • C、政治境界
    • D、学术境界
    • E、宗教境界

    正确答案:A,B,C,D,E

  • 第17题:

    心有灵犀属于沟通境界的那一个境界()。

    • A、最低境界
    • B、低境界
    • C、高境界
    • D、最高境界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下列不属于冯友兰所划分的人生境界的是:()

    • A、道德境界
    • B、自由境界
    • C、天地境界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冯友兰在论人生境界中提到,()是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
    A

    自然境界

    B

    功利境界

    C

    天地境界

    D

    道德境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是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的‘

    B

    “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

    C

    “道德境界”中的人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而有意识地不再关注自我

    D

    “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超自然的自由境界


    正确答案: B
    解析:
    AC两项错误,“极为排斥”、“不再关注自我”与原文不符;B项正确,“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符合文段表达意思;D项错误,“超自然”表述错误,原文是“超然于现实之外”。

  • 第21题:

    单选题
    沟通时忽略了表达方感受的是哪一个境界()。
    A

    最低境界

    B

    低境界

    C

    高境界

    D

    最高境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
    A

    功利境界

    B

    学术境界

    C

    艺术境界

    D

    伦理境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原文中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是指(  )。
    A

    具有动物本能行为的人

    B

    由于生活原因而缺乏求知欲望的人

    C

    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

    D

    低级趣味在所有趣味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最后一段中“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可知,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是指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因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