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概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般特指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本病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2.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有志贺志贺菌(A群)、福氏志贺菌(B群)、鲍氏志贺菌(C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B群福氏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次为D群宋内菌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各型痢疾杆菌均产生内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主要因素;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表现。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3.流行病学(1)传染源为菌痢患者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4.病理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肠黏膜的基本病变,急性期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此病变一般仅限于固有层,故很少引起肠穿孔及大量肠出血。慢性期则有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并导致肠腔狭窄。中毒型则结肠局部病变很轻,但全身病变重。
更多“细菌性痢疾概述 ”相关问题
  • 第1题:

    此病例的诊断为

    A.急性细菌性痢疾轻型(不典型)

    B.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典型)

    C.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D.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痢疾概述


    答案:
    解析: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多发于夏秋季节。

  • 第3题:

    患儿,男,12岁。突发寒战、高热、抽搐、昏迷。体检:体温40.5℃,脉搏140次/分,血压61/32mmHg,口唇发绀。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5×10/L,中性粒细胞82%,肛拭子取便,镜检脓细胞(+),拟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所属类型为

    A.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脑型)B.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C.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休克型)E.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混合型)

    答案:D
    解析:
    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高热,体温达40℃以上。反复惊厥、嗜睡、昏迷,可迅速发生呼吸衰竭及休克,但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发病后24h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按其主要表现可分为3型: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血压下降或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测不到,少尿或无尿,此型较常见;②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脑缺血、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发生脑疝,也可出现呼吸异常及呼吸衰竭,此型较严重;③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最为凶险,病死率很高。【该题针对“.细菌性痢疾病人护理与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4题:

    多见于夏季,2~7岁儿童好发,起病急,以高热、精神萎靡为主要症状,病程24小时内中毒症状明显,发展快,其最可能是

    A.慢性细菌性痢疾

    B.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型

    C.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

    D.急性细菌性痢疾普通型

    E.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正确答案:E

  • 第5题:

    阿米巴痢疾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变主要在盲肠与近端结肠。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排暗红色果酱样粪便为特征。本病易复发,易变为慢性。
    2.病原学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期。
    (1)滋养体 致病形态。
    (2)包囊 感染形态,抵抗力强,能耐受人体胃酸的作用,在潮湿环境中能存活数周至数月。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慢性、恢复期患者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
    (2)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后特异性抗体效价虽高,但不具保护作用,故可重复感染。
    (4)流行特征 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发病较多。
    4.病理 病变主要在结肠,依次多见于盲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阑尾和回肠末段。典型病变初期为浅表糜烂,继而形成小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烧瓶样溃疡,基底为结肠肌层,腔内充满坏死物质。溃疡大小不等,溃疡间黏膜正常。当溃疡破坏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时可并发肠穿孔,溃疡累及血管并发肠出血。慢性期病变,组织修复与破坏并存,可有肠息肉、肉芽肿或呈瘢痕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