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化工厂,主要生产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某工人在定期对聚合反应釜进行清釜作业时,突感头晕、头痛,伴乏力、恶心,并出现步态蹒跚。最可能是A.氯乙烯急性中毒的麻醉症状B.氯乙烯慢性中毒的类神经症C.中暑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D.缺氧引起的窒息症状E.氯乙烯慢性中毒的麻醉症状

题目

上海某化工厂,主要生产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某工人在定期对聚合反应釜进行清釜作业时,突感头晕、头痛,伴乏力、恶心,并出现步态蹒跚。最可能是

A.氯乙烯急性中毒的麻醉症状

B.氯乙烯慢性中毒的类神经症

C.中暑引起的循环血量不足

D.缺氧引起的窒息症状

E.氯乙烯慢性中毒的麻醉症状


相似考题
更多“上海某化工厂,主要生产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某工人在定期对聚合反应釜进行清釜作业时,突感头晕、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9年)某有机化学品生产采用釜式反应器,其生产工序为原料进料-氮气置换-升温反应-出料-反应釜水洗-反应釜备用,下列存在废气排放的工序有( )。

    A.氮气置换
    B.反应釜备用
    C.反应釜水洗
    D.升温反应

    答案:C,D
    解析:
    氮气置换主要是置换出反应釜中的空气,防止后续反应釜中可爆炸性气体与空气接触发生爆炸,排放的是空气,无污染物;故A不选;升温反应会有废气产生,故C正确;反应釜水洗时由于反应釜中有机化学品或未完全反应的原料,故清洗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废气,故D正确。

  • 第2题:

    某男,做化工厂聚合釜清釜工28年。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右季肋部疼痛1年余。查体:眼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和蜘蛛痣。肝下界于右肋下2cm,脾大左肋下0.5cm。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

    根据工种和临床所见推测其最可能的职业性接触为
    A.三硝基甲苯
    B.聚氯乙烯
    C.乙醇
    D.氯乙烯
    E.苯胺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某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12.9ha,企业有员工140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0年5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气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C,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 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2.试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一般事故。该起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该起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1)只有一名生产车间主任值班,仅在21时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副厂长以上领导带班。说明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2)操作工王某为新到岗工人,未进行培训,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说明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3)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有:(1)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3)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4)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②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2)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3)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①保持完好的防腐层;②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③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问题;④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⑤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

  • 第4题:

    某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12.9ha,企业有员工140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0年5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入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气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C,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2.试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一般事故。该起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该起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有:(1)只有一名生产车间主任值班,仅在21时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副厂长以上领导带班。说明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2)操作工王某为新到岗工人,未进行培训,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说明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3)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有:(1)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3)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4)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②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2)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3)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①保持完好的防腐层;②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③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问题;④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⑤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

  • 第5题:

    某市一化工厂,占地面积为12.9 ha,企业有员工140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0年5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人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加人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气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继续采取保温措施,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为小于0.1%),并未采取任何措施。5月15日21时只有生产车间主任巡视了工人到岗情况。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后,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人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人失踪,2人受伤。
    [问题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什么事故?应如何成立事故调查组?
    [问题2]
    试分析该化工厂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问题3]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什么义务?
    [问题4]
    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
    [问题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该起事故属于一般事故。该起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该起事故调查组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也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问题2]
    (1)只有一名生产车间主任值班,仅在21时巡视工人到岗情况,无副厂长以上领导带班。说明领导带班制度未严格执行。(2)操作工王某为新到岗工人,未进行培训,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说明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到位。(3)该企业工人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处理异常情况能力偏低,对生产异常情况处置不当。
    [问题3]
    (l)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3)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4)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问题4]
    (l)压力容器安全操作:①平稳操作,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②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2)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3)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①保持完好的防腐层;②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③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问题;④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⑤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