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人共有贺年卡36张,如果甲给乙5张,乙再给丙9张,三人的张数刚好相等,问原来甲、乙各有多少张?( ) A. 17、16 B. 17、3 C. 16、3 D. 23、3

题目
甲、乙、丙三人共有贺年卡36张,如果甲给乙5张,乙再给丙9张,三人的张数刚好相等,问原来甲、乙各有多少张?( )

A. 17、16
B. 17、3
C. 16、3
D. 23、3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丙三人共有贺年卡36张,如果甲给乙5张,乙再给丙9张,三人的张数刚好相等,问原来甲、乙各有多少张?( )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各有球若干个,甲给乙的球如乙现有的那么多球,甲也给丙如丙现有的那么多球,然后乙也按甲和丙手中球数分别给甲、丙添球,最后丙也按甲和乙手中的球数分别给 甲、乙添球,此时三人都各有16个球,问开始时甲有多少个?( ) A.26 B.14 C.8 D.10


    正确答案:A
    本题属于复杂的还原问题,要求开始时甲的数量,需要从第三次添球开始向前推。第三次添球后,甲、乙、丙三人手中都是16个球,第三次添球之前甲的球数是16÷2=8个;同样,乙的球数是16÷2=8个;第三次添球前丙的球数是16+8+8=32个;第二次添球之后,甲、乙、丙的球数分别是8,8,32。与上面相似,可以求得第二次添球之前甲的球数是8--2=4个;丙的球数是32"2=16个;乙的球数是8+16+4=28个;第一次添球之后,甲、乙、丙的球数分别为4,28,16。第一次添球前乙的球数是28÷2=14个;丙的球数是16-2=8个;甲的球数是4+14+8=26个;所以,开始时,甲、乙、丙三人手中的球数分别为26、14、8。(注意:倒推是解还原问题的主要方法。对于较复杂的还原问题,还常常根据题目特点,将倒推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求解。)故选A。

  • 第2题:

    甲、乙、丙各有球若干个,甲给乙的球等于乙现有的那么多球,甲给丙的球等于丙现有的那么多球,然后乙也按甲和丙手中球数分别给甲、丙添球,最后丙也按甲和乙手中的球数分别给甲、乙添球,此时三人各有16个球,问刚开始时甲有多少个球?(  )

    A.26    B.14    C.8    D.10


    本题正确答案为A。本题可以使用倒推法求取答案。
      由题意知,第三次添球后甲、乙、丙三人手中各有16个球。故在第三次添球前,甲、乙的球为16÷2=8,而丙的球是16+8+8=32(个)球。
      在第二次添球前,甲的球为8÷2=4(个),丙为32÷2=16(个),乙的球数为8+4+16=28(个)。
      第一次添球前,乙的球为28÷2=14(个),丙的球为16÷2=8(个),甲的球为4+14+8=26(个),故A项正确。

  • 第3题:

    l05.甲、乙、丙三人共有一套房屋,甲有50%份额,乙有30%份额,丙有20%分额,这套房屋租赁给丁期间,甲欲转让其份额,乙、丙、丁均主张优先购买权。该优先购买权应由

    A.]行使

    B.乙、丙行使

    C.丁、乙抓阄决定

    D.甲决定


    正确答案:B
    105.B【解析】《民法通则》第78条规定:“财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 第4题:

    甲、乙、丙各有球若干,甲给乙的球和乙现有的球一样多,甲给丙的球和丙现有的球一样多,然后乙也按甲和丙手中的球数分别给甲、丙添球,最后丙也按甲、乙手中的球数分别给甲、乙添球,此时三人都各有球16个,开始时甲有多少个球?( )

    A.26

    B.24

    C.32

    D.30


    正确答案:A
    从最后一次开始向前推,第三次,甲有8个,乙有8个,丙有32个,第二次,甲有4个,乙有28个,丙有16个,第一次,甲有26个,乙有14个,丙有8个。

  • 第5题:

    甲、乙、丙三人手中各有若干颗糖,第一次甲给乙和丙的颗数各等于乙和丙手中原有的颗数,第二次乙给甲和丙的颗数各等于甲和丙两人手中的颗数,第三次丙给甲和乙两人的颗数各等于甲和乙两人手中现有的颗数,这时甲、乙、丙三人手中恰好每人有8颗糖,问丙原有多少颗糖?( )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A
    本题用列表法来解,列表,得

    由表可知,第三次丙给甲和乙两人糖后,甲、乙、丙手中各有8颗糖。那么当第二次乙给甲和丙糖后,甲和乙手中各有4颗糖,而丙手中则有16颗糖。同样,第一次结束时,甲、乙、丙三人手中的颗数分别有2颗、14颗和8颗。
    依此类推,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13颗、7颗、4颗糖。本题选A。

  • 第6题:

    甲、乙、丙三人合买一本书,他们的钱刚好购买一本书。甲说:“如果我能再得到16元,那么我的钱数将是乙的2倍。”乙说:“如果我能再得到3元,那么我的钱数将是丙的3倍。”丙说:“如果我能再得到3元,那么我的钱数将是甲的一半”。问此书的价格为多少元?

    A.25

    B.30

    C.40

    D.45


    正确答案:D
    设甲的钱数为x元.则乙的钱数为(x+16)÷2=(0.5x+8)元.丙的钱数为(0.5x-3)元。故0.5x+8+3=3x(0.5x-3)。解得x=20。则乙的钱数为0.5×20+8=18元,丙的钱数为0.5×20—3=7元。此书的价格为20+18+7=45元。

  • 第7题:

    甲、乙、丙、丁四人做手工盒,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28 个,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 31 朵,已知丁做了 33 朵,问甲做了多少个?


    A. 24个
    B. 26个
    C. 27个
    D. 28个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根据题干可知,甲乙丙共做了84个,乙丙丁共做了93个,则丁-甲=9个,甲=24个。故答案为A。

  • 第8题:

    甲、乙、丙共同投资, 甲的投资是乙、丙总数的1/4 , 乙的投资是甲、丙总数的1/4 ,假如甲、乙再各投入20000元,则丙的投资还比乙多4000元,三人共投资了多少元钱。


    A. 80000
    B. 70000
    C. 60000
    D. 50000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假设甲乙丙投资分别是a,b,c,a=(b+c)/4;b=(a+c)/4;根据上面两个式子得到a=b ,c=b+4000+20000,a=b=12000 C=36000,12000+12000+36000=60000。因此,三人共投资是60000元。方法二:假设甲乙丙投资分别是a,b,c,a=(b+c)/4;b=(a+c)/4;根据上面两个式子得到a=b,c=b+4000+20000,a+b+c=3b+24000。答案是3的倍数。故答案为C。

  • 第9题:

    三人对同一样品的分析,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得结果为:甲:31.27%、31.26%、31.28%;乙:31.17%、31.22%、31.21%;丙:31.32%、31.28%、31.30%。则甲、乙、丙三人精密度的高低顺序为()。

    • A、甲>丙>乙
    • B、甲>乙>丙
    • C、乙>甲>丙
    • D、丙>甲>乙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甲将20万元借给乙,乙到期未还;乙将25万元借给丙,丙到期也未还。如果甲欲起诉实现自己的债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乙为被告起诉,丙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B、甲可以丙为被告起诉,乙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C、甲可以乙与丙为共同被告起诉
    • D、甲可以乙为被告起诉,丙不能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正确答案:B,D

  • 第11题:

    出票人甲签发一张汇票给收款人乙,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再行背书转让给最后的持票人丁。对该业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是乙的前手、乙是甲的后手
    • B、甲、乙都是丙的前手、丙是甲、乙的后手
    • C、甲、乙、丙都是丁的前手,丙是丁的直接前手
    • D、甲、乙、丙都是丁的再前手,都要向丁承担票据责任
    • E、丁是甲、乙、丙的后手,可以向甲、乙、丙行使追索权。

    正确答案:A,B,C,E

  • 第12题:

    单选题
    甲、乙两人沿着直线从A地步行至B地,丙从B地步行至A地。已知甲、乙、丙三人同时出发,甲和丙相遇后5分钟,乙和丙相遇。如果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分别为85米/分钟、75米/分钟、65米/分钟。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A

    8000

    B

    8500

    C

    10000

    D

    105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3题:

    甲、乙、丙三人分别带了若干块糖进行分配,第一次甲给乙、丙,各给乙、丙已有糖块数少4块;第二次乙给甲、丙,各给甲、丙已有糖块数少4块;第三次丙给甲、乙,各给甲、乙已有糖块数少4块,最后甲、乙、丙三人各有糖44块,则最初甲、乙、丙三人各带( )块糖。

    A.26、39、69

    B.69、39、24

    C.24、24、84

    D.14、44、74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三次分配前:甲有(44+4)÷2=24(块),乙有(44+4)÷2=24(块),丙有44+(44-24)×2=84(块),第二次分配前:甲有(22+4)÷2=14(块),丙有(84+4)÷2=44(块),乙有24+(24-14)+(84-44)=74(块)。故原先丙有(44+4)÷2=24(块),乙有(74+4)÷2=39(块),甲有14+(44-24)+(74-39)=69(块),故选B。

  • 第14题:

    有甲、乙、丙三人,丙的年龄是甲的年龄的 ,乙今年14岁,又知丙的年龄是甲、乙年龄之差的 ,丙今年多少岁?( )

    A.9

    B.6

    C.12

    D.14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甲、乙两人各有钱若干元,若甲给乙24元,二人钱数相等;如果乙给甲30元,则甲的钱数是乙的3倍。则甲原来有多少钱?( )

    A.154

    B.132

    C.108

    D.84


    正确答案:B
    这是一道和差倍问题。假设甲、乙两人的钱数分别是x、Y元,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x-24=Y+24;x+30=3(Y-30),解得:x=132,Y=80。所以甲原来有132元。

  • 第16题:

    甲、乙各有钱若干元,甲拿出1/3给乙后,乙再拿出总数的1/5给甲,这时他们各有160元。问甲、乙原来各有多少钱?

    A.120元 200元

    B.150元 170元

    C.180元 140元

    D.210元 110元


    正确答案:C
    根据题意,可列表如下:

  • 第17题:

    一项古老的扑克游戏,有着一些特殊的规定:由一名发牌者依次向甲、乙、丙三人发牌,每人只发一张牌;发牌者手中有三张J、三张Q和三张K。发牌者发牌时要符合下列条件: 如果给甲发J,则给乙发K; 如果给乙发Q,则给甲也发Q; 如果给丙发J或K,则给乙发J。 以下哪项陈述为真,能确定唯一的发牌方案?( ) A.给甲发J B.给乙发J C.给乙发K D.给丙发K


    正确答案:A
    规则推演型题目。可用假设法求解。假设A项正确,即给甲发J,则根据发牌者遵守的第一个发牌条件可知,应给乙发K,据此结论对第三个发牌条件作否定后件式推理,可知给丙发Q,这一发牌方案是确定的,即假设是正确的。其余几项的发牌方案都不确定,如B项只能推出不给甲发J,但无法确定给甲发的牌是Q还是K。故选A。

  • 第18题:

    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 35 朵
    B. 36 朵
    C. 37 朵
    D. 39 朵

    答案:A
    解析:
    假设法,丁为41,乙、丙、丁平均为39,那么假设丙为39,则乙为37,甲、乙、丙平均数为37,那么甲只能为35。故答案为A。

  • 第19题:

    甲、乙、丙三人各出资4万元合建了一栋三层楼房,三人约定该楼房由3人共有,甲居住第一层、乙居住第二层、丙居住第三层。乙由于长年在外地做生意,便打算将其居住的第二层卖给他人,甲、丙得知后,认为甲、乙、丙三人情同手足,关系融洽,如果将第二层卖给他人,极有可能导致住户之间关系难以协调,增加纠纷,因此表示反对。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三人区分所有该建筑物,乙有权出卖其居住的第二层
    B.甲、乙、丙三人对该楼是按份共有关系,乙有权转让第二层,只不过甲、丙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
    C.甲、乙、丙三人对该楼是按份共有关系,乙无权出售其居住的第二层
    D.甲、乙、丙三人对该楼是共同共有关系,乙无权出售其居住的第二层


    答案:A,B,D
    解析:
    《物权法》第97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甲、乙、丙三人对各出资4万元合建的三层楼为按份共有关系,其各自共有的份额为小楼的1/3,而非三层中的任何之一层。乙出卖其所居住的第二层并非是转让自己的份额,而是对共有物的重大处分,必须取得占有2/3以上份额的共有人同意,甲、丙均反对,故此乙无权出售其居住的第二层。

  • 第20题:

    甲、乙、丙三人买书共花费96元钱,已知丙比甲多花16元,乙比甲多花8元,则甲、乙、丙三人花的钱的比是3∶4∶5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已知:(1)只有破获03号案件,才能确认甲、乙、丙三人都是罪犯;(2)03号案件没有破获;(3)如果甲不是罪犯,则甲的供词是真的,甲说”乙不是罪犯”;(4)如果乙不是罪犯,则乙的供词是真的,乙说”我和丙是好朋友”;(5)现查明丙根本不认识乙。问:根据上述已知情况,甲、乙、丙三人中谁是罪犯?谁不是罪犯?


    正确答案: 甲乙是罪犯,丙不是罪犯。

  • 第22题:

    甲、乙、丙三人共有一套房屋,甲有50%份额,乙有30%份额,丙有20%分额,这套房屋租赁给丁期间,甲欲转让其份额,乙、丙、丁均主张优先购买权。该优先购买权应由( )。

    • A、丁行使
    • B、乙、丙行使
    • C、丁、乙抓阉决定
    • D、甲决定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朵,已知丁做了41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

    35

    B

    36

    C

    37

    D

    39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甲、乙、丙三人一共做了37×3=111朵,乙、丙、丁三人一共做了39×3=117朵,则丁比甲多做了117-111=6朵花,故甲做了41-6=35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