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函数问题。
第二步,刚开始注水时,水流入容器底部,容器下半部分是下宽上窄的类似圆锥形状的容器,随着水深h的均匀增加,每上升1个单位高度的注水量V越来越小;当下半部分注满后,上半部分是个倒置的类似圆锥状的容器,下窄上宽,随着水深h的均匀增加,每上升1个单位高度的注水量V越来越大。
更多“如右图所示,向高度为H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下列反映注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关系模式P(H,I,J,K,L),根据语义有如下函数依赖集,下列属性组中的( )是关系P的候选码。 F={H→J,IJ→K,JK→H,HI→L}。

    Ⅰ、(H,I)

    Ⅱ、(H,K)

    Ⅲ、(I,J)

    Ⅳ、(J,K)

    V、(I,K)

    A.只有Ⅲ

    B.Ⅰ和Ⅲ

    C.Ⅰ、Ⅱ和Ⅳ

    D.Ⅱ、Ⅲ和Ⅴ


    正确答案:B
    解析:候选码的定义是:设K为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或属性组。若K→U在F+中,而找不到K的任何一个真子集K',能使K'→U在F+中,则称K为关系模式R的候选码。简单的说,候选码的子集不能再是候选码。本题将选项逐个代入可知应当选B)。

  • 第2题:

    往一个圆柱形容器里注水,已知容器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40cm,当注入水柱高为h,水柱高由低到高变化时,水柱体积v(cm3)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v与h都是变量
    B. h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
    C. v与h之间的关系可为v=100πh
    D. v=150cm3时,h=25cm
    E. 当h是40cm时,v达到最大值为4000π,此时不能再注入水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该容器体积V=πr2*h,当h=25cm时,v=2500πcm3,所以D项错误。

  • 第3题:

    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应掌握的要点有( )、外观观察及蒸发量的测定。
    A.向池内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B.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人为设计水深的1/3
    C.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E.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4h


    答案:B,D,E
    解析:
    B、D、E

  • 第4题:

    物块沿倾角为0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h分别为( )。


    答案:D
    解析:
    物块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据受力分析可知,其加速度为:a=gsinθ+μgcosθ;根据匀

  • 第5题:

    水池满水试验时,应按要求向池内注水,下列各项要求正确的是( )。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二分之一
    B、向池内注水宜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一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D、对大、中型水池,第一次注水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E、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答案:B,C,E
    解析:
    2020教材P193 / 2019教材P195
    1、池内注水:(1)向池内注水应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大于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3)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做外观检查和沉降量观测。当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继续注水。(4)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 第6题:

    水池满水试验时,水池注水下列哪些是错的()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二分之一。
    B、注水刚冰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 1m / d .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h 。
    D、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E、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检查

    答案:A,B,C
    解析:
    试验要求: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一;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 2m / 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4h;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检。

  • 第7题:

    鼓风机出口压力(H)变化与通气量(V)的关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V1/V2)3=H1/H2
    • B、(V1/V2)2=H1/H2
    • C、V1/V2=H1/H2
    • D、V1/V2=(H1/H2)2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下列关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说法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向水池内注水分2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 B、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m/24h,相邻两次冲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 C、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度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 D、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三次以上
    • E、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观察

    正确答案:B,C,E

  • 第9题:

    下列关于三视图投影关系说明,错误的是()

    • A、V投影和H投影都可以反映形体的长度和高度
    • B、V投影和W投影都反映了形体的高度
    • C、H投影不反映形体的高度
    • D、H和W投影都能反映形体的宽度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多选题
    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应掌握的要点有()、外观观察及蒸发量的测定。
    A

    向池内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B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C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

    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E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干24h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正确的注水方式是()。
    A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B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3m/24h

    C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

    D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8h注水一次

    E

    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说法中,表述正确的是()
    A

    向水池内注水分2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B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m/24h,相邻两次冲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C

    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度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

    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三次以上

    E

    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观察


    正确答案: B,E
    解析: 向水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m/24h,相邻两次冲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度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观察。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

  • 第13题:

    函数f(x)的导函数f'(x)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则在(-∞,+∞)内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0)
    B.(-∞,1)
    C.(0,+∞)
    D.(1,+∞)

    答案:B
    解析:
    因为x在(-∞,1)上,f'(x)>0,f(x)单调增加,故选B.

  • 第14题:

    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应掌握的要点有()、外观观察及蒸发量的测定。
    A.向池内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B.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C.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E.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


    答案:B,D,E
    解析:

  • 第15题:

    水池满水试验要求正确的是( )。(2007 试题)
    A、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
    B、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一
    C、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不应小于24h
    D、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E、注水至设计水深12h 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答案:A,B,C,D
    解析:
    E选项应该是24h。参见教材P106、107。

  • 第16题:

    光滑函数f(χ)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水池满水试验时,正确的注水方法是( )。
    A、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不少于36h
    B、注水分四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4
    C、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D、注水分五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5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池满水试验与流程及标准。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参见教材P174。

  • 第18题:

    如右图所示三角形屋架受力简图,.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


    答案:A,C
    解析:
    A支座是竖直的没有水平作用力,所以A支座的水平反力为O。B支座的竖直反力为 P。若仅a与B同时增加,但6/a比值不变时,各杆轴力相应变化。

  • 第19题:

    在排水量不变的情况上,初稳性高度h与重心竖向位置的关系是重心越高,h越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下列水池满水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 B、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 D、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 E、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正确答案:B,C,E

  • 第21题:

    多选题
    水池满水试验时,应按方案要求向池内注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向池内注水宜分2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B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C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D

    对大、中型水池,第一次注水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永至规定深度

    E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正确答案: C,E
    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水池满水试验中,池内注水的要求有()
    A

    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B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高度为设计水深的1/3

    C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D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E

    注水至设计水位12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水池满水试验中,池内注水的要求:
    (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做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4)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水池满水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B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C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D

    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E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正确答案: C,B
    解析: 考点为给水排水构筑物满水试验有关规定。考点来自《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试验规范》GB50141规定:
    (1)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3)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4)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对照上述规定,不难判断出A、D为干扰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