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咏史怀古诗所描写的历史典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②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③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

题目
“咏史怀古诗”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咏史怀古诗所描写的历史典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②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③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①句是李商隐的《贾生》中的诗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的故事;②句是于谦的《岳忠武王祠》中的诗句,描写的是南宋时岳飞的故事;③句是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的诗句,描写了西晋灭吴的故事;④句是陈子龙的《渡易水》中的诗句,描写了战国时荆轲刺秦的故事。故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④①③②。故本题答案选D。
更多““咏史怀古诗”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咏史怀古诗所描写的历史典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古诗十九首》以()为主。

    • A、叙事诗
    • B、抒情诗
    • C、咏史诗
    • D、田园诗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要查找描写桥的古诗,应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的关键词最好是()。

    • A、“桥古诗”
    • B、“描写桥的古诗”
    • C、“描写桥古诗”
    • D、“关于桥的古诗”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为什么说咏史怀古诗词是“古”与“今”的结合?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咏史怀古诗词区别一般抒情诗歌的另一个显性特征,是它的多维时空跨度。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类诗歌可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具有着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从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多维的时空跨度。词从眼前所见赤壁之景,写到千年以前潇洒倜傥的少年英雄周瑜,再写到当下华发早生的自我,在时间、空间不断的转移、切换中,完成了对于古人古事的咏怀和自己此时此刻心志的抒写。刘禹锡的名诗《金陵五题》就是很好的例证。其三《台城》说:“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昔日六朝万户千门的繁华和现在的野草丛生,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和转换,体现了咏史诗作为一类诗歌题材所独有的艺术特质。
    咏诗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与统一,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 第4题:

    晚唐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晚唐的钟声,敲碎了几代士人共有的中兴的梦想;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纷争,成了侵损唐朝肌体的几颗毒瘤,使这个维持了二百多年的朝代,一天天走向衰亡。于是无可挽回的衰亡,留给知识分子的只能是无尽的追忆和感伤;繁华逝去殆尽,沉重的哀叹,伴随着晚唐的诗人们,并成为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主调。杜牧的〈赤壁〉其下二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即是杜牧对古事的思索。
    这两旬的构思十分巧妙,赤壁之战胜负早已成为历史往事,作者偏偏对过去了的历史作一个不可能的假设:如果周瑜得不到东风之便的话,历史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这两句虽是对历史的感叹,却不失之于枯燥的议论,而是出之于新鲜可感的具象。诗中的东风、周郎、铜雀、二乔都是那样具体可以把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更为新颖的是诗人把周瑜赤壁之战胜利的原因,归结为偶得的东风这一偶然因素,否认了常人所认为的周瑜才略过人的观点,这又是异于常人的议论,发前人所未发。联系杜牧失意的一生,虽身怀旷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这不能不使诗人产生自我无“东风”可凭、良才无处施展的感叹。这是诗人由咏史而引发的对现实境况和自身际遇的感慨。

  • 第5题:

    简述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诗意与情调。


    正确答案:许浑在当时诗名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许浑与杜牧是朋友,杜牧集中曾混入他不少诗。他擅长写近体诗,而且以七言律绝闻名于世。他的咏史怀古诗不乏佳作,如《金陵怀古》:“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如《咸阳城东楼》:“独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在凭吊古迹的感叹中,充满了对唐王朝暴风雨将来临的忧思。他的七律,对偶工整精密,格律谐调圆润,锻句炼字又不追求险奥奇峭,所以显得格律平稳妥贴。

  • 第6题:

    多选题
    咏史怀古诗中的“临古地”类型包含哪些对象?()
    A

    古城

    B

    历史

    C

    遗址

    D

    遗迹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杜牧咏史怀古诗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在咏史怀古诗词中,文人与废墟之间会产生某些关系,它包含了哪些意识?()
    A

    作家意识

    B

    时间意识

    C

    政治意识

    D

    自我意识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晚唐咏史怀古诗有什么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晚唐的钟声,敲碎了几代士人共有的中兴的梦想;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纷争,成了侵损唐朝肌体的几颗毒瘤,使这个维持了二百多年的朝代,一天天走向衰亡。于是无可挽回的衰亡,留给知识分子的只能是无尽的追忆和感伤;繁华逝去殆尽,沉重的哀叹,伴随着晚唐的诗人们,并成为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主调。杜牧的〈赤壁〉其下二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即是杜牧对古事的思索。
    这两旬的构思十分巧妙,赤壁之战胜负早已成为历史往事,作者偏偏对过去了的历史作一个不可能的假设:如果周瑜得不到东风之便的话,历史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这两句虽是对历史的感叹,却不失之于枯燥的议论,而是出之于新鲜可感的具象。诗中的东风、周郎、铜雀、二乔都是那样具体可以把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更为新颖的是诗人把周瑜赤壁之战胜利的原因,归结为偶得的东风这一偶然因素,否认了常人所认为的周瑜才略过人的观点,这又是异于常人的议论,发前人所未发。联系杜牧失意的一生,虽身怀旷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这不能不使诗人产生自我无“东风”可凭、良才无处施展的感叹。这是诗人由咏史而引发的对现实境况和自身际遇的感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中晚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正确答案: 中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1)作家作品大量出现。当时诗坛的大部分作家都染指咏史怀古诗的创作,如刘禹锡就写了26首咏史怀古诗。
    (2)咏史怀古诗的总体水平较高。白居易的《长恨歌》、刘禹锡的《西寨山怀古》更是上乘之作。
    晚唐出现了一大批咏史诗人和大量咏史之作。周昙和胡曾是晚唐两位专力于咏诗怀古诗歌创作的诗人,胡曾也著有《咏史诗》三卷,共150首,也都是七言绝句。其他饶有成就的诗人还有温庭筠、许浑、皮日休、杜牧、李商隐等人。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坛上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时称“小李杜”。李商隐以其细密绵丽的爱情诗著称于世,他的咏史诗也写的极富特色。
    杜牧的咏史诗在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其艺术成就突出地体现在其咏史绝句中,主要有《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金谷园》、《卞河怀古》、《题商山四皓庙》、《题木兰庙》等。
    唐朝经历了初盛中晚的历时性发展,咏史怀古诗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成长变化,从诗歌的主题到诗歌的艺术特征,咏史怀古诗也经历了一个成熟完型的过程,并在晚唐结出了硕果,成为晚唐余景中的一抹亮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以王维、李白为例-分析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正确答案: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一位大师级的诗人,他虽然是一位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但也写了一些咏史诗,如《西施咏》自古对西施的吟咏多着眼于吴王夫差贪色误国这一事件本身,而王维的这首《西施咏》却别具一格,以西施的美貌为关注点,有感而发。整首诗围绕着西施的美貌而展开,而实际上则是王维借史咏志,有所寓托。王维这里用的是比兴手法,以色比才,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诗歌语言流畅,转接自然熨帖
    李白是盛唐诗坛上一颗无与伦比的耀眼明星,他的光芒映照了盛唐,映照了唐代,映照了整个古代诗坛。他那豪放高洁的诗格和人格魅力,充分代表了盛唐文化养育下的一代士人的精神与理想,并充分展现于他不同题材的诗歌当中。《登金陵风凰台》是李白咏史怀古作品中的佳作,首二句从登临故地览古开始,诗思直接千古以前。传说中凤凰飞临的地方现如今已凤去台空,亘古不变的只有它旁边的长江水千古以来兀自地不息地流淌着。颔联二句,依然是思古,只是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诗人登临金陵旧地,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曾建都于此的六朝,止不住的时间之流带走的是六朝的繁盛,往昔的风流俊迈,已尽化作现在诗人眼前的一丛丛幽草、一座座荒丘。颈联纯为写景,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惟有远天外的山峰在夕阳中若隐若现,和近前的江水为白鹭洲一分为二。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的永恒,因此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思古之幽情的抒发,更引动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句既是实写浮云蔽日之景,使诗人难以望见长安,又是化用前人典故,寓托胸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
    "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注定了它有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从形态上来说,它是文学,是诗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也具有历史性,它有史的依据。
    二是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在于"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怀古是动因,而言志抒怀采是最终的旨归。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
    三是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是咏史怀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还可以从眼前之景,遥想往昔的景象,这是跨越历史的空间切割。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转换,这正是咏史怀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特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咏史怀古诗中的“临古地”类型包含哪些对象?()

    • A、古城
    • B、历史
    • C、遗址
    • D、遗迹

    正确答案:A,C,D

  • 第14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
    "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注定了它有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从形态上来说,它是文学,是诗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也具有历史性,它有史的依据。
    二是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在于"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怀古是动因,而言志抒怀采是最终的旨归。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
    三是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是咏史怀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还可以从眼前之景,遥想往昔的景象,这是跨越历史的空间切割。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转换,这正是咏史怀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特质。

  • 第15题:

    杜牧咏史怀古诗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 第16题:

    “试卷”的属性包括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并且一个试卷可以关联32个古诗词,那么“试卷”数据存储在数据词典中定义为()。

    • A、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 B、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 C、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 D、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试以王维、李白为例-分析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正确答案: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一位大师级的诗人,他虽然是一位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但也写了一些咏史诗,如《西施咏》自古对西施的吟咏多着眼于吴王夫差贪色误国这一事件本身,而王维的这首《西施咏》却别具一格,以西施的美貌为关注点,有感而发。整首诗围绕着西施的美貌而展开,而实际上则是王维借史咏志,有所寓托。王维这里用的是比兴手法,以色比才,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诗歌语言流畅,转接自然熨帖
    李白是盛唐诗坛上一颗无与伦比的耀眼明星,他的光芒映照了盛唐,映照了唐代,映照了整个古代诗坛。他那豪放高洁的诗格和人格魅力,充分代表了盛唐文化养育下的一代士人的精神与理想,并充分展现于他不同题材的诗歌当中。《登金陵风凰台》是李白咏史怀古作品中的佳作,首二句从登临故地览古开始,诗思直接千古以前。传说中凤凰飞临的地方现如今已凤去台空,亘古不变的只有它旁边的长江水千古以来兀自地不息地流淌着。颔联二句,依然是思古,只是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诗人登临金陵旧地,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曾建都于此的六朝,止不住的时间之流带走的是六朝的繁盛,往昔的风流俊迈,已尽化作现在诗人眼前的一丛丛幽草、一座座荒丘。颈联纯为写景,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惟有远天外的山峰在夕阳中若隐若现,和近前的江水为白鹭洲一分为二。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的永恒,因此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思古之幽情的抒发,更引动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句既是实写浮云蔽日之景,使诗人难以望见长安,又是化用前人典故,寓托胸臆。

  • 第18题:

    单选题
    “试卷”的属性包括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并且一个试卷可以关联32个古诗词,那么“试卷”数据存储在数据词典中定义为()。
    A

    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B

    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C

    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D

    试卷编号+级别+(古诗词编号)32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诗意与情调。

    正确答案: 许浑在当时诗名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许浑与杜牧是朋友,杜牧集中曾混入他不少诗。他擅长写近体诗,而且以七言律绝闻名于世。他的咏史怀古诗不乏佳作,如《金陵怀古》:“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如《咸阳城东楼》:“独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在凭吊古迹的感叹中,充满了对唐王朝暴风雨将来临的忧思。他的七律,对偶工整精密,格律谐调圆润,锻句炼字又不追求险奥奇峭,所以显得格律平稳妥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分析唐宋咏史怀古诗词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特征表现为:
    一、“诗”与“史”的结合,即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首先,它不是对历史小事或事实进行简单的敷写或重复,而是史事的文学化,将史事以文学形式中特有的诗的手段,进行重新的理解和架构,最终成为一种不同于历史的文学样式。其次,又有历史事实作为凭依,而不是空发议论或单纯地抒情。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二、“咏史”与“言志”的统一,即借咏写历史表现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而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大多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是对国运兴衰的担忧,无论是李白的《古风》还是王维的《夷门歌》,都隐藏着诗人的心志。辛弃疾的词中歌颂了大批古代的英雄人物:有“悠悠万世功”的大禹,有“隆中卧龙”的诸葛亮;有出师北伐感叹“树犹如此”的桓温;有“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有“石卧山前认虎”的飞将军李广;有“尚能饭否”的老将军廉颇等等。作者歌颂这一大批英雄人物,是为了抒发自己的英雄襟怀和渴望为国立功的抱负。
    三、“古”与“今”的结合,即在时空的跨度上具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唐宋咏史怀古诗词的创作路数,通常先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者自我生存状态的思考。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此词虽题为“怀古”,但处处针对现实而发,情怀悲愤激烈,却含蓄吐出,极尽沉郁跌宕之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继承?

    正确答案: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而盛唐是封建社会大繁荣的时期,士人心中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十分强烈,他们往往通过咏史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王维的《西施咏》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夷门歌》也是通过对侯嬴任侠行为的礼赞,寓托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和建功成名的热望。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写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纳贤士之史事,借以抒发自已满腹高志,却无人赏识的愁闷;《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表达诗人对鲁仲连的仰慕和他意欲追步古人的超迈情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咏史怀古诗词是“古”与“今”的结合?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咏史怀古诗词区别一般抒情诗歌的另一个显性特征,是它的多维时空跨度。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类诗歌可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具有着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从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多维的时空跨度。词从眼前所见赤壁之景,写到千年以前潇洒倜傥的少年英雄周瑜,再写到当下华发早生的自我,在时间、空间不断的转移、切换中,完成了对于古人古事的咏怀和自己此时此刻心志的抒写。刘禹锡的名诗《金陵五题》就是很好的例证。其三《台城》说:“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昔日六朝万户千门的繁华和现在的野草丛生,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和转换,体现了咏史诗作为一类诗歌题材所独有的艺术特质。
    咏诗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与统一,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咏史怀古诗”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咏史怀古诗所描写的历史典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②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③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④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①③②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