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朋友圈诱导分享“打卡”【背景链接】2019年5月,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对在朋友圈“打卡”的一些诱导分享产品予以治理。微信打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学英语、读书、艺术培训等,乍一看用户还挺励志的,坚持每天学习打卡,往往引起很多朋友点赞。不过,朋友圈里打卡的人太多、次数太频繁了,也就会引起审美疲劳,有故意刷屏之嫌。如今微信对打卡进行限制,判定返学费等利诱用户分享链接打卡,属违规行为。【提出观点】朋友圈分享打卡不仅会打扰别人,也会在诱导下将自己的朋友圈变成免费广

题目
治理朋友圈诱导分享“打卡”

【背景链接】

2019年5月,微信安全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对在朋友圈“打卡”的一些诱导分享产品予以治理。

微信打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学英语、读书、艺术培训等,乍一看用户还挺励志的,坚持每天学习打卡,往往引起很多朋友点赞。不过,朋友圈里打卡的人太多、次数太频繁了,也就会引起审美疲劳,有故意刷屏之嫌。如今微信对打卡进行限制,判定返学费等利诱用户分享链接打卡,属违规行为。

【提出观点】

朋友圈分享打卡不仅会打扰别人,也会在诱导下将自己的朋友圈变成免费广告位,因此,微信等平台治理“学习打卡的利诱分享”,值得点赞。

【综合分析】

对于朋友圈“打卡”,很多人都不陌生,健身、跑步、阅读……各种“打卡”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积极生活、努力前进的姿态,是一种正能量的扩散。而且,朋友圈打卡可以形成一个被监督的氛围,借助他人的点赞鼓励,使自己获取继续坚持的动力,进而形成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如此说来,朋友圈“打卡”本是一件有益的事,为何被列入整治处理行列呢?

这是因为,在一些人朋友圈“打卡”的背后,往往紧跟着某些软件平台、学校机构等的广告链接、二维码等页面。朋友圈公开“打卡”多少天可获得学费减免、实物奖励等,这些物质奖励都说明平台或机构要求“打卡”的重点并非“学习”,而是在于传播。微信朋友圈是一种使用率高、传播率高的平台,此类诱导性质的“打卡”自然能有效带动传播,甚至因此而获得几乎零成本的广告宣传。

社交平台理应以正常自主自由的社交为主题,不能任由广告无限进驻。对于自己自主的“打卡”,比如每天“打卡”晨跑,无任何利益纠葛,只是晒一下清晨阳光下美丽风景和积极的自己,对于这些“打卡”,人们愿意给予最真挚的点赞。但是,那些将微信朋友圈作为广告平台的做法,却给他人的微信朋友圈带来打扰,甚至使朋友圈成为“免费广告位”或垃圾广告集中地。

【对策措施】

首先,社交平台理应以正常自主自由的社交为主题,不能任由广告无限进驻。一旦发现有此类行为,微信团队将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封禁相关开放平台账号或应用的分享接口等。

其次,根治朋友圈诱导学习“打卡”乱象,相关平台及监管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只有各方联合出动,共同发力,才能让朋友圈真正以社交为主题,也能让民众自由选择是否“打卡”,而不会被动成为“免费广告位”。


相似考题
更多“治理朋友圈诱导分享“打卡” ”相关问题
  • 第1题:

    打卡类型有哪些()

    A.上下班打卡

    B.外出打卡

    C.智慧考勤机打卡


    答案:ABC

  • 第2题:

    学校要培养学生养成看书习惯养成时,以下哪个应用最适合学校使用?()

    A、分享

    B、考勤

    C、打卡

    D、评价


    答案:C

  • 第3题:

    微信朋友圈可以在选择发布内容的时候,选择拍摄小视频发布分享。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无线电测向比赛中,“假台”是()

    • A、没有打卡器,发出信号的电台
    • B、有打卡器,不发出信号的电台
    • C、没有打卡器,不发出信号的电台
    • D、算入成绩的电台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打卡月报可以统计的类型()

    • A、迟到
    • B、早退
    • C、未打卡
    • D、地点异常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销售顾问.销售店和销售团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积分,其中不包括哪一项()

    • A、优秀案例分享
    • B、朋友圈宣传
    • C、论坛发帖
    • D、IDCC考核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关萤石摄像机的视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分享时长最长是()?

    • A、1H
    • B、12H
    • C、24H
    • D、120H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排班制员工打卡时间有效范围:上报时间点前与下班时间点后()个小时内,非打卡时间段打卡为无效卡。

    • A、1
    • B、2
    • C、3
    • D、4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新华网政务发布的文章能直接分享到朋友圈或好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判断题
    微信朋友圈可以在选择发布内容的时候,选择拍摄小视频发布分享。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打卡的顺序是()
    A

    起动器-----点标打卡器------终止器-----读卡器-----清除器

    B

    清除器-----读卡器-----起动器-------终止器----点标打卡器

    C

    清除器-----起动器-----点标打卡器------终止器-----读卡器

    D

    读卡器-----起动器-------终止器----点标打卡器-----清除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和地图推荐给好友功能支持不支持哪些方式推荐分享()
    A

    短信

    B

    语音通话

    C

    微信

    D

    微信朋友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打卡协助人员,以下正确的是( )

    A.支持在手机端查看协助管理打卡规则内成员的打卡记录

    B.支持导出打卡记录

    C.支持主动校准成员打卡

    D.支持收到打卡汇报汇总提醒


    答案:ACD

  • 第14题: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常见的打卡平台都被点名。根据规范,“微信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帐号文章。”比如我们常见的朋友圈打卡99天返学费,以及朋友圈分享某文章可以领取现金等都属于被禁的范畴。

    当然,返现、赚取奖品是很多广告主诱导分享的措施。学员为了获取奖励而主动分享也是一大原因。微信朋友圈的分享是一种几乎零成本、效率却极高的传播手段。但主动帮商家“达成营销行为”和初始纯粹的“呈现自我”行为产生了新的矛盾,毕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在朋友圈树立“为了100元,我做什么都可以”的人设。“打卡文化”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

    狭义来讲,微信朋友圈出现的“学习类打卡”主要包括英语单词打卡、阅读打卡、口语打卡等。但广义来说,网红景点打卡、展览馆打卡、健身房打卡等“地点类打卡”,以群内签到为主的“签到类打卡”,都属打卡文化的范畴。利用打卡督促自身、构建形象、记录成就逐渐成为年轻人打卡的重要动力。

    美国传播学家戈夫曼认为,人际传播的实质是人们利用符号进行自我表演的过程。在人际交互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呈现出我们想让观众看到的舞台形象。如若把微信朋友圈看作一个舞台,每一条状态的设计、地点、内容其实都可以被看作是精心设计的表演形态。我们通过“打卡地点”让观众知晓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行程,“打卡学习”显示我们想让人看到的学习状态,“打卡签到”表明我们的群体状态。在这个自我呈现过程中,观众看到的形象其实是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样子。当呈现结束,演员回到后台,或者我们离开手机屏幕,演员才恢复到“本我”的状态。而后台是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在手机屏幕之外,我们可能并没有在度假,只是在厕所修好了图片;并没有在认真学习,只是为了打卡而点进去囫囵吞枣看了3分钟;并没有合群,只是出于拿回押金等从众心理签到。用通俗的文字描述,可以被理解成现在偶像圈的流行用语“人设”,即人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特定行为给自己塑造一种公众性格和形象。

    偶像的公众人设一般都是“正能量”的,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却可能在不同社交平台呈现不同人设。不同的舞台需要不同的角色转换,甚至在不同微信群,我们的说话方式、呈现状态也会有差别。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把人的表演特质描绘了出来,但他同时也提出,“无论在何种舞台表演,在大多数情况下,表演者并非有意,而观众也并不觉得自己在观看。”于是在实际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少出现纯粹的表演者和观看者,而是不断地变换出现,完成表演-观看-表演的交替过程。

    当然,有人会提出,“我确实只是在认真学习,打卡分享”,并未设计表演,也不在乎观众。这里就提到第二个传播学的观点:仪式感。

    美国传播学者罗森布尔指出,仪式传播指的就是“作为仪式现象的传播”。他认为,“仪式是适当的规范行为的自愿表演,以象征性地影响和参与严肃生活。”在社交媒体时代,“打卡”通过一定的规范设置,强化了分享人或者观众对某一事物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

    90后逐渐脱离规范化的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但对学习的渴求却丝毫未减,于是“打卡”,这种类似于学生时代“家长签字”“交作业”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尤其是在泛娱乐、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时代,自发地营造仪式带来了一种使命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促进了学习或者健身这样的初心。

    但仪式若使用得不好,也会导致另一种程度的形式主义。虽说平台要求分享,群内要求打卡,但只需要简单的几个函数,就可以用编码实现机器人自主打卡。一种不用分享到朋友圈的“程序内打卡”也应运而生。根据阿拉丁小程序2018年10月排行榜,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在工具类小程序中排名第五。这是一种程序内的分享和打卡,并不会影响到真实生活的朋友圈,但也正因不能分享到朋友圈,而被更少人知道。

    归根到底,仪式感只能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激励和补充。如若没有真心读书、分享的念头,打卡的“仪式感”也只能沦为形式主义。过度沉迷人设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真我”,反而会对个体的真实形象产生认知偏差。如果你真的认真学习的话,为何还需要“打卡”让别人知道呢?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 第15题:

    在华为公司工作的机关员工和产品部人员,采取打卡考勤的办法、每天打卡()次。

    • A、两次
    • B、三次
    • C、四次
    • D、可以不打卡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怎样打卡子?


    正确答案:首先把制备好的锥度硬质木塞,堵在漏水的洞眼上,再用手锤将木塞轻轻打实,直到洞眼不漏水为止。木塞打好后,把露在外面的木塞用锯条沿根部锯掉,在以塞子为中心,垫上一块大小适应厚度为2毫米的胶皮,用卡子把胶皮压紧即可。

  • 第17题:

    腾讯王卡用户使用微信时哪些属于免费范围?()

    • A、微信视频聊天
    • B、微信聊天对话框中“按住说话”
    • C、微信语音聊天
    • D、观看朋友圈分享的视频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工作人员无需征得客户同意,交车后将合影照片分享到特约店公众账号和微信朋友圈。()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给设备开启视频图片加密,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视频可以正常观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和地图推荐给好友功能支持不支持哪些方式推荐分享()

    • A、短信
    • B、语音通话
    • C、微信
    • D、微信朋友圈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电力公司工作人员为了有效推广掌上电力,在帮助用户注册绑定的同时,应指导用户分享该APP,目前“掌上电力”客户在进行分享时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渠道()

    • A、微信好友
    • B、微信朋友圈
    • C、QQ好友
    • D、QQ空间
    • E、腾讯微博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判断题
    电子打卡计时系统由指卡、打卡器、终端打印系统组成。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电子打卡计时系统由()组成。
    A

    指卡

    B

    打卡器

    C

    终端打印系统

    D

    点标旗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