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案例二

题目

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相似考题
更多“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 ”相关问题
  • 第1题:

    自我管理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我管理的是:

    A.小明成绩下滑,他妈妈给他制订了一份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
    B.小聪完成作业后,“奖励”自己打两个小时的电子游戏
    C.小丽决定减肥,每天都严格控制饮食,并且坚持锻炼
    D.小林迟疑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把多找的钱还给卖家

    答案:C
    解析:
    自我管理定义的关键信息: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以实现自我奋斗目标。A项是小明的妈妈管理小明的事务,不符合定义;B项小聪是为了娱乐而非某一目标,不符合定义;C项符合定义;D项小林归还多余的钱财是出于道德,而非为某一目标,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

  • 第2题:

    1905年,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是法国心理学家()。

    A比纳和西蒙

    B比纳和托尔曼

    C托尔曼和西蒙

    D韦克斯勒和西蒙


    A

  • 第3题:

    8 他为了健康,每天早上锻炼一个小时。


    错误

  • 第4题:

    午休起床后,孩子们穿鞋子成了个大问题。孩子们要么穿错鞋子,要么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教师费了不少口舌要求孩子们排好鞋子,但都不见效。后来王老师根据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编了一个《会跑的鞋子》的故事,故事还没讲完,孩子们就伸出小手将鞋子摆得整整齐齐。这天午休起床后,孩子们很快就找到鞋子并穿好了。从此,午休再也不用为鞋子问题发愁了。这个案例说明,教师要()。


    A.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模式

    B.刻苦学习、求知,学而不厌

    C.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

    D.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

    答案:A
    解析:
    案例中王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模式变枯燥的说理为幼儿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故事,达到教育目标。

  • 第5题:

    83、如果你是一名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欺凌之后,不应当采取的方法是()

    A.找老师了解情况

    B.把对方孩子打一顿

    C.开导自己孩子的情绪

    D.寻求警方帮助

    E.骂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被欺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