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包括:①发生阶段;②发展阶段;③高潮阶段;④后效阶段。
发生阶段是文学阅读过程的发端。是进入到文学阅读过程的初始台阶。在文学阅读中,视点是预设的,虽然具体的阅读体会因人而异,但阅读期待大体框定了阅读的指向、范围、强度等。鲁迅说《红楼梦》让经学家看见了《易》、道学家看见了淫,证明了各种阅读期待对阅读的发生有着不同的规定性。我在读这本书时,却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包括人物的相貌、服饰、庭院的布局,优美的诗词,也包括精细到极致的美食的描写。从四大家族兴衰沉浮及宝黛之间真挚却不能相伴的悲情结局,警示我们:人生漫漫,岁月无常,面对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困难,要放下偏执、珍惜当下,用积极的态度过好每一天。
发展阶段是文学阅读继发生之后的拓展与深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参与的综合过程,是伴随着阅读期待的落实、调整、转换等来实现的,这种读者心理上的变化使当事者有一种满足感。读书时,经常会买《故事会》,最喜欢其中的阿P系列的故事。仍记得每次看到这个栏目时,总是为阿P的境遇揪心,总想知道最后的结果,有时候会忍不住先看一下后面的内容,当知道他又一次化解困难的时候,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再回头看前面时,那种紧张的感觉已悄然消失了。虽然故事中描述的是艺术化的情节,但仍然深深抓住当年的我那小小的心,时至今日,依然让我回味。
高潮阶段是文学阅读达到顶端的时刻。包括共鸣、净化、领悟等过程。这一阶段的诸多现象代表了文学阅读的精神升华状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被人们广为传诵。自学生时代初识此文,到今日重读,仍然觉得感情激荡。词中,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后效阶段是文学阅读高潮完结后的效果延续过程,同时也是整个文学阅读的最后阶段。阅读过程和高潮中的种种效果,常常在阅读结束后并不立即隐退,而是顽强的驻留于脑际,自觉或不自觉的反复重现,或显或隐的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道德追求和审美理想取向。孔子在齐闻《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感动之余连连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一个向来注重生活质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也因精神上的美感而抑制了生理快感,并奠定了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重要原则:尽善尽美。类似“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满口余香”、“余味无穷”的后效,往往对读者的审美情趣、精神气质和人格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持久的塑造作用,同时也构成了人们无意识中追求艺术境界的内在动力。
更多“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谈感受。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阅读附件材料,并简要阐述大豆WRKY转录因子在调控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自行搜索更多的文献来辅助阐述)。


    D

  • 第2题:

    阅读莫言的《秋水》,谈谈你对紫衣女子的感受。


    言之成理即可。

  • 第3题:

    4、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并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无标准答案

  • 第4题:

    请你谈谈古代感应论思维方式的特色,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阅读书籍,深入阐述中医理论领域此种思维的运用。


    第一,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 第二,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

  • 第5题:

    强调读者的再创造就是说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随意理解与创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审美情感等。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