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不正确的有()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题目
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不正确的有()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

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

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

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C
更多“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不正确的有()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推进闽台金融合作,福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提高闽台金融合作准入门槛

    B.推动闽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C.进一步完善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D.发展对台离岸金融市场


    参考答案:A

  • 第2题:

    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不正确的是()

    A.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成效由单一型、效益型、优化型向复合型、集群规模型发展。

    B.交流与合作层次升级。

    C.交流与合作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闽台两地经贸合作交流的主旋律。

    D.双向互惠、双赢互补已成为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A

  • 第3题:

    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即()

    A.务求新鲜

    B.汤料足味

    C.讲究食补

    D.调味奇特


    参考答案:C

  • 第4题:

    推进闽台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有()

    A.闽台产业融合度有待提升.

    B.两岸经济金融环境差异较大.

    C.闽台金融业具有较强互补性.

    D.两岸完整的货币清算机制尚未建立.


    参考答案:ABD

  • 第5题:

    闽台饮茶风气兴盛与闽台各地都盛产茶叶关系密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 第6题:

    闽台民居的相同点有()

    • A、在布局上,闽台民居大都以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一般组成封闭型的多院落的宅第。
    • B、在选向上,讲究风水,重视勘舆。
    • C、在屋顶轮廓上,大多丰富生动,屋顶上大多有泥塑浮雕等装饰。
    • D、在建屋礼俗上,基本过程一样。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试论述台湾解严以来闽台宗教交往的模式。


    正确答案: 1、福建宗教对台湾宗教界交往的模式:
    (1)参访考察。特别在交往早期,因双方都不太了解,这种形式双方都能接受。1995年12月,时任福建佛教协会会长的界诠法师应邀访台,对台湾佛教的现状进行考察;
    (2)大型活动。这类宗教大型活动,往往是全国宗教界都参加,但以福建为主。2002年2月,应台湾佛教界联合邀请,中国佛协会护送西安法门寺指舍利赴台湾供奉;
    (3)法事交流。1998年11月,林舟道长应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邀请,率23人赴台湾参加台北指南宫举办的“罗天大醮”,主事者因对各种科仪的熟练使台湾道教界人士大饱眼福;
    (4)学术交流。1998年7月,福建佛教协会应台北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之邀,作为大陆佛教代表团成员前往台湾进行两岸佛学教育交流,学诚法师还作了《两岸佛学教育交流之建议》的发言;
    (5)神像出巡。这类交流主要是道教,仅2002年就有湄洲妈祖金身5月抵金门巡安,泉州天后宫妈祖7月抵澎湖会香,漳州千年金身黑面妈祖9月抵台绕澎湖会香,漳州千年金身黑面妈祖9月抵台绕境祈福。
    2、台湾宗教界对福建宗教界交往的模式:
    (1)谒祖寻根
    (2)参观交流
    (3)庆典活动
    (4)宗教活动
    (5)院校交流
    (6)学术交流

  • 第8题:

    简述闽台民谣的特点。


    正确答案:1.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抒情性是歌谣的重要特征,这种抒情也常常融在叙事之中。
    2.形象鲜明生动
    闽台民谣常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这种白描或是通过典型的画面和细节,或是抓住人物特征,从心理、动作和语言等方面加以勾勒,把人物形象活现在读者面前。
    3.夸张、想象、幻想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4.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赋比兴是中国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即比喻,在文学上是“比附事理”、‘托物言志”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多用于民谣的开头,多半是以山川风物、自然景物起兴。在歌谣中比兴常结合使用,有兴兼比,或比兼兴的。
    5.重叠、反复及双关语的运用
    6.歌谣合辙押韵,形式多样
    闽台民谣有四言、五言、七言、十言和长短句多种形式。歌谣是口唱的,富于音乐性,大多数歌谣其句法整齐而灵活,韵律和谐,韵式多样。

  • 第9题:

    闽台两地语言相通、民俗相近,随着“大三通”成为现实,两岸文化交流与互访也越来越多。2008年两岸以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等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闽台文化的交融,增进了闽台两地民众的情谊。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中华文化彰显于包括台湾文化在内的各民族文化之中,并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台湾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与中华文化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骄傲。

  • 第10题:

    “明郑时代”闽台经济关系呈以下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面积垦殖。
    • B、断断续续地由福建向台湾移民。
    • C、生产要素中的技术和生产资料随大军和移民由闽输台。
    • D、闽台间处于小范围的贸易状态。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填空题
    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即()。

    正确答案: 讲究食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对比闽台民间信仰,你是如何理解闽台民间信仰叶与根的关系?

    正确答案: 台湾民间信仰的分灵、进香与巡游,体现了闽台文化的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早期移民入台时,对乡土神灵的信仰,不仅使之在精神得到依托,还巩固了移民群体的地缘关系。他们将祖地的乡土神灵如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神像或香火袋作为护身符以祈求保护,逐渐在台湾建立福建诸神的开基庙,再从中分灵到台湾各地,形成福建主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台湾庙宇分灵如同中国家族祭祀中的分灶火,除长子继承父亲的老灶外,其余诸子只从旧灶中取一些炭火放进自己家中的新灶,表示薪传不绝。经过分灵程序,确立分庙与主庙之间存在类似父子的关系。在大陆沿海普遍信奉的莆田籍妈祖被移民视为航海保护神,移民渡海来台湾的时候携带妈祖神像和神位,以求渡海平安,抵台后完全仿造大陆神庙样式在台建造妈祖庙,1983年台湾省的妈祖庙有515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众多的神灵中独占鳌头。在台南、鹿港、台北和淡水等地也有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有440座之多,都是福建泉州供奉观音菩萨的龙山寺的分灵庙,其名称和建造式样与主庙一致,仿佛未曾离开故土。福建不同地域的神灵在台湾的开基庙及各地的分灵庙建立之后与福建主庙产生血统上的承袭关系,保持与主庙源头的联系与香火延续,定期到祖庙乞火,进香谒祖,参加主庙的祭典,就像诸子归祭祖坟、赴主屋或长子家中团聚一样,以示自己是主庙的直系后裔。台湾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信徒前往大陆祖庙朝拜,各寻其根,各祀其神。闽台庙宇间的绕境巡游仪式与中国古代中央巡狩四边相似,是对祖庙权威的确认,巡游的地方以此提高本地区的重要性,强调与祖庙的直属关系,大陆祖庙神灵金身巡游台湾分庙,成为祖庙与各地分庙的盛大祭典。进香谒祖不仅寄托着台湾同胞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之情,还深刻反映出不同地方,同一群体的真实面貌,守护神的庙宇成为移民聚会活动的场所、传承家乡文化的载体、维系移民之间感情的纽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是闽台人民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保留的古代遗风也最为浓郁。

    A.春节

    B.中秋

    C.端午

    D.重阳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明郑时代”闽台经济关系呈以下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面积垦殖。

    B.断断续续地由福建向台湾移民。

    C.生产要素中的技术和生产资料随大军和移民由闽输台。

    D.闽台间处于小范围的贸易状态。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正确的有()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

    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

    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

    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参考答案:ABD

  • 第16题:

    关于清代闽台经济关系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闽人继续渡海入台增加台湾劳动力人口.形成台湾移民社会.促使台湾建立土地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增设澎湖厅.正式统称为台湾.

    B.闽台通过交流促进海峡两岸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台湾成为粮糖基地.

    C.台运兴起.台米台糖等反哺大陆.

    D.闽台直接贸易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


    参考答案:ABCD

  • 第17题:

    闽台经贸合作有何发展趋势()

    A、闽台经贸合作的结构将逐渐改善,趋向平衡化发展。

    B、闽台经贸合作的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以信息电子业为主的台湾科技产业将进一步加快对福建的投资。

    C、闽台经贸循环将出现“五角模式”。

    D、共同的、强大的经济利益将成为闽台经贸往来的直接驱使力,闽台经贸往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形式将更加多样化,经济利益也将持续增长。


    参考答案:ABD

  • 第18题:

    开展在闽台湾地区居民职称评审,()试点工作,完善在闽台湾地区人才评价政策和办法。

    • A、办证
    • B、资格考试
    • C、职称考试
    • D、认证

    正确答案:B,D

  • 第19题:

    请概述闽台宗教交往的特点与影响。


    正确答案: 特点:
    1、时间早,人数多,代表性广。
    2、交流形式多样。
    3、以朝拜进香为内容的宗教交流与学术研讨会。
    4、交流呈不平衡性。
    5、闽南语交流让台湾信徒亲上加亲。
    影响:
    1、打破台湾当局阻挠“三通”,推行“戒急用忍”等限制。
    2、增加了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加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3、消除了误解,培养了互信,加深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热爱。
    4、促进了福建宗教界的公益事业。
    5、激发了台湾同胞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6、提升了宗教文化的品质,增强了宗教文化的传承。
    7、影响大,接触广,层次高。

  • 第20题:

    简述闽台民间传说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1)拟真实性
    民间传说多数属于文学的虚构,少数属于经过剪裁加工过的口传历史。由于其核心是实际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或实有的历史人物、风情、物产,人们常以真实可信的口吻来解释传讲其有关来历及生成原因。
    (2)历史性
    由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本身具有历史性,在正史之外,常有一些相关的事迹在民间口头流传。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渲染和加工,其基础事件不排除真实性,所以民间传说经常作为正史的补充,被地方志或史志性著作采用。
    (3)传奇性
    民间文学本身幻想的特点比较突出,传说一方面继承了这一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野史外传的现实离奇性,所谓无奇不传。牵强附会、移花接木等手段使传说传奇的特点显得十分突出。
    (4)解释性
    传说不是凭空产生的,常有具体的人或事物在眼前,尤其是旅游观览之中,传说的解释性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由解释而产生美丽的传说使草木生情,砖石生色。
    (5)地方性。
    传说是具体解释地方的物产人物的,因而具有地方性的特色。

  • 第21题:

    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即()。

    • A、务求新鲜
    • B、汤料足味
    • C、讲究食补
    • D、调味奇特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以下关于闽台民众的饮食习俗描述不正确的有()。

    • A、闽台饮茶风气之盛,堪称全国之最
    • B、闽台民众的副食以闽菜为代表,讲究食补
    • C、台湾菜受闽菜影响很大,在烹调上更为讲究、品种也更为繁多,所以总的特点与闽菜相去甚远
    • D、闽台还有很多体现出浓郁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多选题
    开展在闽台湾地区居民职称评审,()试点工作,完善在闽台湾地区人才评价政策和办法。
    A

    办证

    B

    资格考试

    C

    职称考试

    D

    认证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