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题目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考题
更多“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步骤。


    答案:
    解析:
    临床心理学研究的步骤。 临床心理学研究有六个基本步骤:确定要回答的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关键的变量和测量方法一研究设计→选择样本→实施研究验证假设→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发布。 (1)确定要回答的问题并提出假设. ①临床实践。 ②理论。 ③以往研究的结果。 (2)确定关键的变量和测量方法临床研究中采用的策略或评估方法有:直接观察法、被试的自我报告法(利用问卷或调查表收集受试者个人报告资料)、生理(生化)测量法和实验任务的作业测量法。 ①心理测量法的应用。 a.着重考查的是心理测量的信度包括: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 b.着重考查的是效度包括:结构效度、同时效度、预测效度、会聚效度、区分效度。 ②生理(生化)测量法的应用。将生理(生化)测量用于临床心理学研究中,主要依据下述基本假设: A.“刺激一反应”的特异性。 B.“行为型式一生理反应”的特异性。 C.症状的特异性。 D.一般的激活或唤起水平影响人对刺激物的生理反应的强度。 ③坐理测量有下列优点: A.测量装置可以自动记录,因此较为客观,没有人工测量的偏向性。 B.只要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生理一起可以相对稳定地工作,congestion是所获记录能够比较 准确反映受测者的情况。 C.生理测量可以持续进行,资料可在线,对其变化趋势可以做数量化分析。 D.便于观察同时发生的许多现象,如环境事件、生理变化和不断发生的行为。 (3)研究设计 有四种基本的研究设计形式:个案设计、描述设计、相关设计和实验设计。 (4)样本的选择: 样本的选择和征募对于研究结果最终的概括能力(外效度)非常重要。 (5)研究计划的实施与假设检验.完整的假设检验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第二步,确定效应或效果的大小;第三步,确定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 (6)结果的解释和发表。按照收集数据(资料)时所采用的研究策略,可以将大多数临床心理学研究分成四种类型: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与研究设计是对应的。

  • 第2题:

    论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答案:
    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可以依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观察的组织程度、观察的系统性进行划分。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可以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其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
    在运用观察法研究高等教育心理问题时,必须做到几点:①根据研究目的,明确限定观察对象;②准确规定所要观察的主要特征;③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理的观察方法;④借助科学手段,做好客观记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由研究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反应变量。实验法不仅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应用教育实验法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必须妥善处理实验条件,才能精确地确定自变量(实验变量)的改变对因变量(反应变量)的影响。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
    ①随机化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局部控制的原则。在同一实验中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技术措施、被试等,都应尽可能一致,力求实验条件具有同质性,以防止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干扰,减少实验误差。
    (3)调查法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调查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①确定调查方案。其作用是确定研究的目的。②进行调查准备。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③收集并分析结果。
    (4)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根据需要,也常对被试作智力和人格测验(心理测量法),从熟悉被试的亲友处了解情况(访谈法),或对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进行分析(档案法)。其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但它所收集的资料可能真实性不强,从而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用某种方法时最好的策略是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使得到的结果尽可能符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

  • 第3题:

    【论述题】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论述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环境治理:通过改变动物的栖息地来控制害虫。(2)化学防治:包括化学农药的利用,昆虫信息素的诱杀和干扰繁殖,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等。(3)生物防治:天敌生物的利用,如寄生蜂、寄生蝇、病原微生物等天敌。(4)遗传防治:培育具有优良抗性的作物品种、培育不育雄虫干扰交配,降低繁殖率。(5)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射线照射使昆虫不育。合理利用多种方法防治害虫,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容许危害的水平以下,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

  • 第4题:

    论述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
    解析:
    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员工的动机,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各类组织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包括三大模块内容;动机概述、激励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应用。 (2)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现代组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因此想要富有成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就必须了解组织情境中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及其规律。包括三大模块内容:知觉和印象管理、记忆与学习、思维与决策。 (3)情绪管理:随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竞争日趋激烈,组织及组织中个人面对的应激事件越来越多,遭遇挫折的机会也越来越高,情绪管理问题在日常的组织管理活动中越来越重要。包括三大模块内容:情绪劳动与管理、应激与挫折管理、员工卷入与管理。 (4)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学、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情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领导行为。包括三大模块内容:领导概述、领导策略与方法、领导者的选拔与培养。 (5)组织管理:组织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由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层次、不同职能的群体组合而成的系统。包括三大模块内容: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和发展。

  • 第5题:

    论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实质?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其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因强调研究心理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而带有更多的心理学色彩,并能使各种心理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认知心理学倡导信息加工观点,实际上是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活动,也就是立足于心理机制,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其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