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孔德实证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参考答案:19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为了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以各种方式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孔德实证主义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孔德(1798 1857)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实证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不追求什么事物的本质这类绝对的观念,也不探讨什么是绝对好的政治制度,因为这只能导致专断的法律。实证主义的精神将鼓舞改良,预防妄图纠正无法避免的祸害的无益举动。
    孔德的实证主义体系实际上是把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正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理想的"向"现实的",从"应然的"向"实然的"转变的真实写照。
    孔德思想体系的中心是整个社会,社会各个部分之间必然是协调一致的,从而构成一个和谐,团结的整体。孔德的社会政治思想就是围绕着这一思想展开的。在孔德看来,社会起源于人类的利己与利他的社会本能和社会冲动。人的一种高尚的本能和冲动,这就是人的社会感情,这种社会感情的表现就是相互合作和团结。在他看来,社会越发屣,社会的基本特性——和谐与团结——就越显著,国家或政府的能力和作用就能更加显现出来。实证政治的任务也就是巩固这种社会"团结"和"合作原则"。
    在孔德看来,家庭的关系由家长来调节,社会关系则由政府来调节。政府是人的社会本能的产物,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政府。社会既然是家庭的扩大,那么,政治上的服从关系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孔德为政府确定的目的是把各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使每个成员各得其所,井防止社会和知识的解体。因此,政府的任务也就是维持和巩固'秩序"。这是保持社会有机体的平衡与稳定所不可缺少的。按照孔德的方案,实证阶段的政治制度是一种适应于"工业生活方式"的"社会政体"。他在社会政体的名义下,建立了等级制度和独裁统治。

  • 第2题: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思想内容包括:()

    A.天谴说

    B.君权至上

    C.天人合一

    D.纲常理论

    E.阴阳合分论


    参考答案:ABCDE

  • 第3题:

    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

    A

    B



  • 第4题:

    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参加过抗清斗争,著有《黄宗羲全集》。从理论上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对宋明理学和君主专制提出了批评。(1)对君主政治的批判和反专制思想黄宗羲提出君主与天下关系问题,认为君主大公无私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君主化公为私是社会不治的根源。黄宗羲认为君主制度的危害有:君主视天下为自己的财产,给人民带来无尽苦难;封建法制为非法之法,要用天下之法来取代一家一姓之法;批判君臣主奴关系,主张分工合作的君臣关系;提出新的治乱判断标准,"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抓住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在政治体制的高度上进行批判,揭露了君主制的危害,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性。但他没有彻底否定君主,还赞同设立君主,只是君须为天下,养万民。(2) 崇尚三代政治黄宗羲赞赏井田,分封,学校等制度,但并不主张尽复旧制,而是抽取以往政治制度中的合理成分并加以发挥。其主要主张有宰相理政;学校议政;方镇御边等。黄宗羲的这些政治设想是对传统政治积极因素的吸收和改造,是其思想深刻性的表现之一。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师,其思想是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 第5题:

    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
    顾炎武也提出天下的概念,并把它置于国家之上。他认为一家一姓止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他又区分了公私,以天下为公。自君主化公为私以后,社会就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和不安之中。以全力私有为特征,以君主私利为依归的君主政治制度正是天下不治、弊端丛生的根源。他还对君主尊贵的地位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他通过考证,指出,在古代君主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君本身不具有特别高贵的含义;君是为民而设立的,只是一个政治职位,同公、候现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特别尊贵的地方。同时,给予君、卿等俸禄只是免其耕作而已。所以,君主不可作威作福,损民自足。
    (2)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思想
    顾炎武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制的弊端,因而主张对之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力,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过失。他认为君主虽独掌天下之大权,却不能独治天下之事,因而应对臣下适当授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最终保障君主地位。他认为当时政治体制上的突出问题是,中央集权、地方无权,从而无法发挥地方在富国裕民发面的作用。所以为了调整中央地方关系,就要对现有体制进行调整。他也尊公抑私,认识到君主体制极端自私和高度集权的弊端,并试图对其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一些灵活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