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以缇萦上书为起因,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下诏废除肉刑,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共同议定了修改现行刑制的方案,并得到文帝的批准。其具体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墨刑、劓刑和剕刑。即墨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由于上述方案扩大了死刑范围,加重了刑罚的残酷程度,因此景帝时期进一步改革,内容涉及两个方面。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同时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更多“汉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评述西魏、北周社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西魏宇文泰的改革:经济上,恢复、整顿均田制,变革赋役制度。在授田对象上取消了奴婢和耕牛的受田,具有限制官僚地主蓄奴占田的作用。租调和徭役比以前有所减轻。军事上,创立府兵制,不断扩大征募对象,逐步消除了原始部落兵制的痕迹,向着汉化和兵农合一的道路迈进。府兵训练严格,进一步增强了西魏的军事实力,也有利于民族融合。政治上,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加强中央对任官权的控制,大力整顿选举制度,加强吏治,招纳贤才,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道路。宇文泰的改革促进了西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大为增强,为周武帝的改革和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北周宇文邕的改革:多次诏令放免奴隶、杂户,进一步削弱奴隶制残余,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和社会及你的发展,对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具有积极意义。宇文邕崇尚儒学,排斥佛教和道教,没收寺院的土地和财产,强迫僧尼道士还俗从事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府兵制,打破民族界限,扩大征募范围,兵士逐渐以汉人为主,并加强君主对府兵的控制,削弱开府将军的权力。宇文邕的改革使北周政权更加巩固,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大为增强。


  • 第2题:

    下列关于汉代刑制改革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在文帝的刑制改革中,斩右趾改为笞五百,斩左趾改为弃市死刑
    B.在文帝的刑制改革中,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即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
    C.在景帝的刑制改革中,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右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
    D.在景帝的刑制改革中,颁布了《厳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可以换人等


    答案:B
    解析:
    西汉建立后,重视总结秦亡教训。汉文帝时鉴于当时继续沿用黥、劓、斩左右趾等肉刑,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在文帝的刑制改革中,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故A项错误,不当选。在景帝的刑制改革中,劓刑笞三百改为笞二百,斩左趾笞五百改为笞三百。故C项错误,不当 选。在景帝的刑制改革中,颁布了《令》(鞭打的令),规定笞杖尺寸,以竹板制成,制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故D项错误,不当选。

  • 第3题:

    简论汉文、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答案:
    解析:
    (1)秦朝灭亡后,汉朝统治阶级和思想家们深刻反思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传统肉刑不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加之汉文帝继位以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稳定,这些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汉文、景帝实施刑制改革。而促进这次改革的导火线是缇萦上书。缇萦上书后,引发了汉文帝对传统肉刑的改革,史称“刑制改革”。
    (2)汉文帝刑制改革主要是对以往的奴隶制五刑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拉开了奴隶制五讯向封建制五刑过渡的序幕。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墨刑(黥刑)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刑为笞三百;改剿刑中的斩左趾为笞五百;改斩右趾为弃市(死刑)。这次刑制改革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这次改革为最终废除肉刑奠定了基础。但是此次改革也有弊端,主要表现为三点:1)改斩右趾为弃市(死刑),实际上是由轻改重。2)宫刑未改。3)笞数过多,往往有的犯人在行刑过程中被打死。
    (3)汉景帝在汉文帝改制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刑制改革。包括:1)减少答数,将笞五百与笞三百分别降为笞三百与笞二百,后又再度减为笞二百与笞一百。2)明确规定了警杖的材料、质量、长度、宽窄、厚薄等规格,而且严格限定了笞打的部位与行刑的程序,进一步减轻了法定的笞刑数。
    (4)汉文、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向,为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汉文、景帝的刑制改革,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转变的标志,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第4题:

    属于汉文帝刑制改革对象的刑种有(  )。
    A.宫刑
    B.徒刑
    C.剕刑
    D.劓刑


    答案:C,D
    解析:
    【精解】汉文帝时期对以往的奴隶制五刑制度进行改革,其改革针对的刑种涉及三个:墨刑、劓刑、个人剕刑,故选C项和D项。汉文帝并没有改宫刑。汉文帝刑制改革主要是将奴隶制五刑向着以徒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改,故不涉及徒刑。

  • 第5题:

    简述汉文帝刑制改革的内容、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
    解析:
    汉文帝时期进行的刑制改革就是对以往的奴隶制五刑制度的改革,这次改革揭开了从肉刑到劳役刑过渡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是:改墨刑(黥刑)为髡钳城旦舂;改劓刑为笞三百;改荆刑中的斩左趾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
    这次刑制改革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为最终废除肉刑奠定了基础。但此次改革也有弊端,主要表现为:(1)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实际上是由轻改重。(2)宫刑未改。(3)笞数过多,往往有的犯人在行刑过程中被打死。
    汉景帝在文帝改制基础上又进行了笞制改革。包括:(1)减少笞数,将笞五百与笞三百分别降为笞三百与笞二百,后又再度减为笞二百与笞一百。(2)明确规定了笞杖的材料、质量、长度、宽窄、厚薄等规格,而且严格限定了笞打的部位与行刑的程序。文、景帝的刑制改革,是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转变的标志,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