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孩子们没有在通常的实践放学回家,妈妈很为他们的安全担心。(be concerned about) (中译英) ”相关问题
  • 第1题:

    每天下午4点半小李放学时,妈妈总是从家开车准时到达学校接他回家,某天学校提前一个小时放学,小李自己步行回家,途中遇到开车接他的妈妈,结果比平时提前30分钟到家。若妈妈开车的速度一直保持不变,则小李步行( )分钟后与妈妈相遇。

    A.40
    B.45
    C.50
    D.53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
    第二步,根据题意,“比平时提前30分钟到家”说明妈妈少开了30分钟的车,少开的30分钟对应小李所走路程的“来回”部分。因此,妈妈提前15分钟接到小李,平时是4点30分接小李,提前之后是下午4点15分接到小李。“学校提前一个小时放学”,即小李3点30分放学,那么小李步行了4点15分-3点30分=45分钟。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2题:

    小明放学回家情绪低落,妈妈打电话给老师,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如下处理:
    第一,疏导妈妈的情绪,不让其担心。
    第二,第二天找小明了解情况,询问原因。
    第三,如果是学习上的事情,老师可以帮忙处理学习跟不上的问题。如果是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其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是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告诉其与人交往的技巧和原则。
    第四,课上多关注,课后组织活动让班干部,班集体学生多相处。
    总之,不但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全面发展。

  • 第3题:

    小玮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小玮放学回家刚进门就闻到阵阵饭菜的香味儿。可是过一会小玮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属于感觉的()。

    A.适应
    B.联觉
    C.统合
    D.对比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感觉现象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题干中的现象为嗅觉适应。

  • 第4题:

    小明放学回家情绪低落,妈妈打电话给老师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我会做如下处理:
    (1)进行家访。跟家长做深入交流,查找原因。
    (2)与小明单独沟通,因为很有可能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才导致小明情绪低落。
    (3)如果是因为学习上的问题,那么我会采取措施帮助小明;如果是因为和同学发生不愉快,那我会找其他同学沟通;如果是因为和某个老师发生不愉快,我会和老师进行沟通。
    综上,我会从多种途径来了解学生,并给予学生帮助。

  • 第5题:

    这是一位教师在进行大班故事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的片段:
    在熟悉故事内容后,教师对幼儿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中有谁?”“为什么小蝌蚪问了这么多动物妈妈,它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前面两个问题孩子们很快做出了回答,到第三个问题了,幼儿不作声,于是这位教师指指图片上的动物,孩子们连忙说:“他们没有问青蛙妈妈。”孩子们开始自由讨论,有的说“他们问的是小白鹅的妈妈。”有的说:“小乌龟的妈妈。”……
    有的跟同伴分享,还有的跟老师交流,教师适时鼓励孩子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引得孩子们捧腹大笑。
    看着孩子们在兴头上,又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会做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孩子们像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特别热烈。
    请根据语言教学的原理对以上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改善了师生关系,而且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愿意开口说话;活动中运用启发式动作和语言,帮助幼儿拓宽思路,展开想象,让孩子有话可说,达到了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小蝌蚪找到妈妈会作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充分调动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效果很好。但是,其中教师的提问,也表现出观念的落后,如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去回答“喜欢”。 提问,是幼儿园各科教育活动中最常用、最直接的一种教育形式,尤其是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它是开拓幼儿思路,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重要方法。一个好的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科学、合理且具有艺术性。因此,深入研究教学中的提问,对于发展幼儿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