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唐代为了保证官员的素质,防止伪滥现象,制定了铨选制度。规定通过科举、门荫、流外入流获得出身者,不能直接做官,原为职事官,因故停职者也不能直接再任职,而必须通过铨选。铨选因选授对象的不同,分为流内铨和流外铨两种。这是唐代最主要的任用官吏制度。此外,还有由辟署而生出的奏荐制度。
更多“唐代如何任用官员?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唐代官员的入仕途经。


    参考答案:

    (1)科举入仕
    1)常科(每年):常科的名目很多,一般依据应选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进士、明经、明法等。唐代科举中最常见的科目是进士和明经。由于唐代科举制考试没有门第出生的限制,为许多下层读书人开辟了一条入仕的道路,有利于国家广泛地选拔经帮治国的优秀人才。
    2)制科(不定期):亦称制举,由皇帝特召知名之士举行的考试科目,录取者,可优予官职。唐代科制的科目有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等近百种。考试一策论为主,也考经史与诗赋。科制以开元时期特盛,文宗以后举行的比较少。
    (2)门荫得官门荫得官是藉祖先功勋、地位而得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皇亲贵戚和五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的子孙,可以通过卫官德跳板,获得入仕资格。一是六品以下官员之子通过番上纳科的办法可以获得参选的资格。此外,还有部分担任过斋郎的子孙,经过一定得年限和考试,也能被推荐到吏部参选。
    (3)流外和杂色入流唐代的官吏有流内、流外之分。流外官是指职事官之外的吏职,由吏职出任到职事官就是入流,主要有三类:一是低级办事员如台省的令史、亭长等;二是专门技艺人才如秘书省的楷书手等;三是技术学校的专业人才如历生、天文生等。选拔标准是书、计、时务三条,通过试“判”来查起办事能力,流外入流还要加试一经一史。流外入流是官员入仕最多的途径。


  • 第2题:

    某官员出身寒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下列选项中,该官员生活的朝代可能是(  )

    A.西汉
    B.东汉
    C.东晋
    D.唐代

    答案:D
    解析:
    D唐代

  • 第3题:

    1、唐代官员日常穿着的衣服称为常服。


    错误

  • 第4题:

    唐朝任用官员的标准有(  )。
    A.书
    B.贤
    C.德
    D.言


    答案:A,D
    解析:
    解析:唐朝任用官员的标准有身、言、书、判。

  • 第5题:

    某官员出身寒微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下列选项中,该官员生活的朝代可能是( )

    A.西汉
    B.东汉
    C.东晋
    D.唐代

    答案:D
    解析: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从我国隋唐是开始实行,废除于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