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I'd like to make a collect call to 352-3558.-- _____.A. Who shall I say is p ”相关问题
  • 第1题:

    资金等值计算时,i和n为定值,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 (F/P,i,n)=(A/P,i,n)×(F/A,i,n)
    B. (F/A,i,n)=(F/P,i,n)×(P/A,i,n)
    C. (A/P,i,n)×(F/A,i,n)×(P/F,i,n)=1
    D. (A/P,i,n)=(A/F,i,n)-i

    答案:D
    解析:
    A. (F/P,i,n)=(A/P,i,n)*(F/A,i,n) =A/P*F/A=F/P A约掉了
    B. (F/A,i,n)=(F/P,i,n)*(P/A,i,n)同上
    C. (A/P,i,n)*(F/A,i,n)*(P/F,i,n)=1 同上
    D. (A/P,i,n)=(A/F,i,n)-i A/P*F/A≠1 所以错,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了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1)已知现值P求终值F的公式:F=P(F/P,i,n)

    (2)已知终值F求现值P的公式:P=F(P/F,i,n)

    (3)已知现值P求年金A的公式:A=P(A/P,i,n)

    (4)已知终值F求年金A的公式:A=F(A/F,i,n)

    (5)已知年金A求现值P的公式:P=A(P/A,i,n)

    (6)已知年金A求终值F的公式:F=A(F/A,i,n)

    D项:利用以上公式不能推导出D项。因此,D项当选。

    A项:利用(1)、(3)、(4)式即可推导出。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B项:利用(1)、(5)式即可推导出。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C项:利用(2)、(3)、(6)式即可推导出。因此,C项正确,不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第2题:

    某项目的现金流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等是正确的有( )。

    A、P=-30(P/A,i,3)+40(P/F,i,4)+60(P/A,i,5)(P/F,i,5)
    B、P=-30(P/A,i,4)(1+i)+40(P/F,i,4)+60(P/A,i,6)(P/F,i,4)
    C、P=-30-30(P/A,i,3)+40(P/F,i,4)+60(P/A,i,10)
    D、P=-30-30(P/A,i,3)+40(P/F,i,4)+60(P/A,i,5)(P/F,i,5)
    E、P=-30-30(P/A,i,3)+40(P/F,i,4)+60(P/A,i,6)(P/F,i,4)


    答案:B,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等值计算。年金折现一定要折到第一笔年金的前一年。比如本题中,0-3年的等额支出折现时只能折到0的前一年,而现值是在0那点的价值,因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先整体折到-1年,再往0点折算,比如答案B;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将这笔等额支出分成两部分,在0点的不需折现,1-3年的再按年金现值折算,比如答案E;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公式中n的确定,如果年金数量较少,可以数年金个数,即为n;当年金数量较多时,用最后一笔年金发生的时点减去第一笔年金的前一年,即为n。如本题中5-10年的年金60,折现时需先折算到第5年初(4年末),则年金个数为10-4=6,然后再从第4年末一次折现到0点。参见教材P159。

  • 第3题:

    根据可以推断()成立。


    A. (A/F, i,n)+i= (A/P, i,n)
    B. (A/F, i,n) Xi= (A/P, i,n)
    C. (A/F, i,n) +i= (P/A, i,n)
    D. (A/F, i,n) -i= (P/A, i,n)

    答案:A
    解析:
    (A/F,i,n)为等额偿债基金系数, (A/P, i, n)为资金回收系数.二者的关系 是:资金回收系数与等额偿债基金系数分母是 相同的,二者之差等于i。

  • 第4题:

    某项目的现金流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等是正确的有( )。
    【图
    A、P=-30(P/A,i,3)+40(P/F,i,4)+60(P/A,i,5)(P/F,i,5)
    B、P=-30(P/A,i,4)(1+i)+40(P/F,i,4)+60(P/A,i,6)(P/F,i,4)
    C、P=-30-30(P/A,i,3)+40(P/F,i,4)+60(P/A,i,10)
    D、P=-30-30(P/A,i,3)+40(P/F,i,4)+60(P/A,i,5)(P/F,i,5)
    E、P=-30-30(P/A,i,3)+40(P/F,i,4)+60(P/A,i,6)(P/F,i,4)】


    答案:B,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等值计算。年金折现一定要折到第一笔年金的前一年。比如本题中,0-3年的等额支出折现时只能折到0的前一年,而现值是在0那点的价值,因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先整体折到-1年,再往0点折算,比如答案B;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将这笔等额支出分成两部分,在0点的不需折现,1-3年的再按年金现值折算,比如答案E;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公式中n的确定,如果年金数量较少,可以数年金个数,即为n;当年金数量较多时,用最后一笔年金发生的时点减去第一笔年金的前一年,即为n。如本题中5-10年的年金60,折现时需先折算到第5年初(4年末),则年金个数为10-4=6,然后再从第4年末一次折现到0点。参见教材P159。

  • 第5题:

    根据(A/F,i,n)=,可以推断( )成立。

    A.(A/F,i,n)+i=(A/P,i,n)
    B.(A/F,i,n)×i=(A/P,i,n)
    C.(A/F,i,n)+i=(P/A,i,n)
    D.(A/F,i,n)-i=(P/A,i,n)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资金的时间价值。(A/F,i,n)为等额偿债基金系数,(A/P,i,n)为资金回收系数。二者的关系是:资金回收系数与等额偿债基金系数分母是相同的,二者之差等于i。

  • 第6题:

    7、设有声明"int p[10]={1,2},i=0;",以下语句中与"p[i]=p[i+1],i++;"等价的是:

    A.p[i]=p[i++];

    B.p[++i]=p[i];

    C.p[++i]=p[i+1];

    D.i++,p[i-1]=p[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