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宪法,但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又不同于宪法原则。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宪法原则是各个部门法的指导原则,劳动法也毫不例外的必须服从宪法的指导。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根据宪法原则确定的,它是劳动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所特有的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又不同于劳动法的具体原则,前者在效力层次上比后者高。劳动法基本原则在劳动法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劳动法法典和其他单行劳动法规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而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仅适用于劳动法的某个方面,它必须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更多“试述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参考答案:从劳动法的概念中,可以明确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调整两部分社会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主要社会关系;除劳动关系外,劳动法还调整与其密切联系的一些社会关系。因此,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 第2题:

    试述我国的劳动法体系结构。


    参考答案:劳动法体系是指构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这一概念强调构成劳动体系应是内容完整的,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是基于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体系和劳动立法规划体系和劳动法学体系是不同的,劳动法将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关系均纳入到其体系中,包括,劳动关系建立前的就业关系、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关系、社会保险关系以及为劳动法的实施所必须的劳动仲裁制度、诉讼制度、监察制度、工会制度,及《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此相呼应,劳动保障部和地方人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涉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监察等方面的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形成了以劳动法为龙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体系。

  • 第3题:

    试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劳动法基本原则主要有:


    参考答案: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被确立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表明,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劳动,既是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是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义务。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我国《宪法》第二章的一系列规定中,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更是在第一条就明确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在我国,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落实宪法中的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平等的保护。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劳动法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法主体利益包括国家的利益、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劳动者的利益。劳动法主体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

  • 第4题:

    试述我国劳动法对职业纪律的规定所体现的特色。


    参考答案:1.职业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国家和得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同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制定职业纪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现生产过程的需要,是为了劳动者的安全等自身利益服务的。2.职业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社会主义职业纪律不仅是劳动者以主人翁的身份要求建立的,而且由于他们本身就是劳动者,出于对自己健康和安全的考虑,他们也要求有一系列能保证正常生产的规则和秩序。因此,社会主义职业纪律主要是靠劳动者自觉遵守执行的。3.职业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社会主义职业纪律是为了劳动者自身利益制定的,劳动者对执行劳动纪律的手段,也是自己愿意接受的。

  • 第5题:

    试述确立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标准。


    参考答案:劳动法中所体现的原则、精神有许多,要衡量一个所谓的原则是否能够成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需要一定的规格和标准,这就是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首先,劳动法基本原则应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劳动法基本原则是规范各种劳动关系的通则,它不同于劳动法的具体原则,并不是为了向人们指明具体的行为方式,而是要为劳动法指引前进的方向。其次,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由社会的经济制度、文化传统所决定的,而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由其决定的劳动法基本原则也必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次,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具有全面的覆盖性和高度的权威性。劳动法基本原则必须能够覆盖劳动法所调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各项劳动法律制度,这是劳动法基本原则与劳动法具体原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