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A
更多“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 )。A、户调式B、租庸调制C、均田制D、分封制 ”相关问题
  • 第1题:

    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内容和作用。


    参考答案:

    (1)均田制。内容:唐朝均田令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受田100亩,其中,20亩称永业田,可留给子孙耕种;80亩称口分田,受田人死后要交还国家。永业田和口分田,一般不许买卖。还受给相当数量的永业田、职分田给贵族官僚。作用:均田制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2)租庸调法。内容: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交谷物2石,叫做“租”;交纳绢2丈、绵3两,或布2丈2尺、麻3斤,叫做“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天,不去服役的可纳绢代役,叫做“庸”。作用:赋役比前代有所减轻,特别是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
    (3)府兵制。内容:唐朝的府兵制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的基本单位叫折冲府,所领的府兵叫卫士。卫士平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操练,不纳租调,不服徭役,但要轮流到京城宿卫,或到边境戍守。遇到战争要自备衣粮器械,应召出征。领兵将领都是临时委派,战争结束,“兵散于府,将归于朝”。作用:有利于防止将帅专兵跋扈,40%的折冲府集中在关中一带,使朝廷拥有雄厚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 第2题:

    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客观上最能体现儒家“仁政”思想的是( )。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租庸调制、均田制

    答案:D
    解析:
    唐朝初年的租庸调制和均田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且减轻了其赋役负担,体现出儒家的“仁政”思想。

  • 第3题:

    户调式是西晋基本的经济和财政制度,它的内容中不包括( )

    A.土断
    B.占田制
    C.户调制
    D.品官占田荫客制

    答案:A
    解析:
    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户调式,目的是为了平均分配土地,防止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它包括三点内容: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而土断是东晋时实行的。考生应注意对魏晋时期经济制度的掌握。

  • 第4题:

    户调式是西晋时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它包括()、()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参考答案:占田制;户调制

  • 第5题:

    户调式是西晋基本的经济和财政制度,它的内容中不包括( )。

    A.土断
    B.占田制
    C.户调制
    D.品官占田荫客制

    答案:A
    解析:
    西晋灭吴,统一中国后开始实行户调式,目的是为了平均分配土地,防止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它包括三点内容: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而土断是东晋时实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