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15世纪前,欧洲各国没有公共教育制度。()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英国现行的公共教育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甚少,国民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断要求国家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国家开始逐步干预教育。到了20世纪初期,英国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上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教育的特点,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2)初等教育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初等教育主要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关办理,教育质量低劣,学校和人学人数严重不足。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实施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到了1900年,双重制初等学校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的颁布使国民教育意味着14岁以前为初等义务教育。英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但其双轨制问题实质上并未触及。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提出对所有学生提供免费享受中等教育的原则,使中等教育成为连接初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消除了战前双轨制的初等教育体制。
    (3)中等教育 19世纪,英国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是捐办文法学校和公学,只有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才有可能接受这一层次的教育。到19世纪末,古典教育仍占极其重要的地位。20世纪初,《哈多报告》主张通过一次性考试,把中等教育分为两部分,即传统的文法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现代中学。《斯宾斯报告》进而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的教育方案扩展为三轨,即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同时还提出设立多科性中学的设想。此后,三类中学一直处于并立的局面,而综合中学也在缓慢发展。
    (4)高等教育 19世纪初,产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发展强烈呼唤大学的改革,高等教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上。其加强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出台,建议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推动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创办了“开放大学”,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 第2题:

    教育学上把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称为()。
    A.非正式教育
    B.前教育制度
    C.制度化教育
    D.后制度化教育


    答案:C
    解析:
    【名师点评】历史上教育制度的演变的过程是从非正式到正式教育、非正规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其中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其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

  • 第3题:

    公共控制信道在手机和基站还没有建立一对一的专用链路前使用


    A

  • 第4题:

    一战前西欧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存在明显的双轨性。()


    参考答案:正确

  • 第5题:

    宗教改革前,欧洲各国没有公共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具有明显的()和等级性。

    A 政治性

    B 文化性

    C 宗教性

    D 艺术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