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治安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治安状况紧紧相连。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治安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状况,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第一,某些社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低迷。
    第二,某些社区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下岗失业、物业管理眼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诉讼、争执等事端颁发。
    第三,某些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成长环境恶劣。
    第四,某些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杂物乱堆、事故隐患严重,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生活安全没有保障。
    第五,某些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
    第六,某些社区邻里关系紧张,“老死不相往来”,居民互助互救观念单薄,无法从社区网络中得到支持帮助。
    第七,某些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治安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防范制度措施不到位,处理日常性和突发性安全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

  • 第2题:

    简述社区服务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1.正式机构与非正式社会网络的关系
    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民间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等。正式机构的优势是组织结构明确、专业分工清楚、岗位职责明确、资源筹措充分、服务方案设计科学等,所以应该发挥正式机构的优势,为社区提供专业的有保证的服务。
    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情感、血缘或亲缘等关系维系的人际关系网络。非正式关系网络是人类在传统社会条件下主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其实社区中的关系主要就是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
    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分工合作性关系。正式机构的特长是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问题的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所以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服务;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特长是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所以比较适合提供情感性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2.专业照顾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专业照顾是指由专业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志愿结社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结社革命,越来越多的志愿团体组织起来,靠自己的志愿动机,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服务。
    专业服务的优势是专业知识扎实、方法熟练和服务规范,只要消除其盲目自大和信息垄断,平等和志愿者分享信息,提供指导,就会把专业功能发挥得更好。而志愿服务虽然有热情和动力,但是缺乏系统训练和专业方法,所以应该和专业人员联系,接受指导和培训,从而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应该设法联结两者,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消除各自的缺点。
    3.政府职员与公民参与的关系
    在社区服务中政府的资金援助和政策扶持以及规划安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社区服务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1993年的14部委文件和1995年的民政部颁布的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规范文件,以及卫生部、全国残联等部门的相关社区服务的文件,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角色主要包括: 一是投资建设、场地提供或设施配备角色;二是列明相关的筹资来源,提供指导意见,形成一种社会化的资金来源结构;三是制定相关的税收、金融和工商优惠政策,扶持社区服务的开展;四是要求列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社区服务的发展;五是要求建立相关的社区服务地区性的协调指导委员会。促进社区服务的协调发展;六是提出了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要走专职队伍和志愿眼务对象相结合的道路;七是规定了相关的综合性服务机构要有必需的一定数目的福利性服务项目,或者是一个地区必须要有若干个单项福利服务机构;八是提出了要建立一种以福利性服务为宗旨,以经营性服务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效益的运行机制等。
    公民参与是社区服务的灵魂,只有公民参与才能促进社区服务的普及推广,只有公民参与才能促进社区资源的动员开发,只有公民参与才能监督正式福利机构的服务成效。公民参与包括对社区服务的使用、对社区服务的投入。对社区服务的策划建议、对社区服务的监督管理等各个角度。
    中国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中的公民参与,主流的看法认为还只是处在配合政府的行政性动员的响应性被动参与,缺乏社区服务的决策性参与和管理性参与,参与的范围还仅限于日常劳务供应、卫生清洁、治安巡逻、运动活动组织等方面。
    政府应该在法律制度安排上,提供一种基层民主自治的空间,同时提供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聘请专职社区工作者开展公民教育和公民组织,促进公民的参与。公民逐渐通过意识敏感,来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学会通过民主的方式讨论社区问题,策划眼务方案,组织实施服务,满足社区需求,提升社区福利。

  • 第3题:

    简述社区化的问题解决机制。
    一般来说,社区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这样几个因素的配合: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
    第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通过社区居民全面深入的参与,形成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把社区内外资源整合好,真正用于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真正形成一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社区居民的参与,需要有专门的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启发居民,理解社区问题和社区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社区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一种团结合作意识,把居民组织起来,围绕特定问题,采取一定策略,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第二,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靠社区居民参与,根据当地社区的现有资源环境和文化习惯、技能手段,来自主决定社区的开发项目和参与管理控制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第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社区发展和治理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否则的话,社区发展构不成一种专业,那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就需要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来促进社区的发展。

  • 第4题:

    简述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张,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
    2.社区治理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扮演双重身分,角色冲突严重;
    3.社区治理中工作方法单调落后;
    4.社区建设内容局限在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等方面,忽视了社区经济发展。

  • 第5题:

    社区问题的类型包括()。

    A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

    B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

    C社区环境问题

    D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