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色觉的三色是指()。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视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
    B.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
    C.没有发现支持三色说的证据
    D.没有发现支持独立过程理论的证据

    答案:B
    解析:
    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从而支持了三色说。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以及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支持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生理学家先后在动物的视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内,发现了编码颜色信息的对立机制。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可以认为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 第2题:

    色觉的三色理论能很好地说明(  )

    A.颜色混合
    B.颜色对比
    C.色盲
    D.后像

    答案:A
    解析:
    托马斯??杨提出三色理论假定,在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该理论能很好地说明颜色混合的事实。但该理论不能解释色盲现象。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一自视素,红一绿视素,黄一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和异化产生不同的颜色。该理论更好地解释了颜色对比、后像、色盲和颜色互补现象。但无法解释为什么三原色能产生光谱上一切颜色的现象。

  • 第3题:

    视觉三色学说“三色”是指

    A.红、绿、蓝

    B.红、黄、蓝

    C.黄、绿、蓝

    D.黄、绿


    红绿蓝

  • 第4题:

    根据研究证据,关于色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
    B.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支持对立过程理论
    C.三色理论能够有效解释红绿色盲
    D.没有实验结果支持三色理论

    答案:A,B
    解析:
    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因此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三色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的患者把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把长波部分看成黄色,因而没有红、绿经验。按三色理论,这种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因为三色理论假定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

  • 第5题:

    简述色觉理论中的三色理论。


    答案:
    解析:
    该理(1)三色理论是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Young,1807)提出的色觉理论,他认为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红、感绿和感蓝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红、绿、蓝。1860年,赫尔姆霍茨( H. von Hehnholtz)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的反应最强烈:绿色感受器对中波的反应最强烈;蓝色感受器对短波的反应最强烈。如果一种光能引起三种感受器同等程度的兴奋,那么就产生白色的感觉。其他的色觉经验是由这三种感受器按特定比例兴奋的结果。 (2) 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一种细胞能最大限度地吸收450nm的光波(蓝色),一种吸收540nm的光波(绿色),另一种吸收577nm的光波(近似红色),从而支持了三色说。但是,这一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对有些色觉现象很难解释。例如,它就无法解释红绿色盲。按照这一理论,红绿色盲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由于黄色是由红和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绍胞的患者不可能具有黄色的色觉经验,但这与事实不符。论认为人的网膜中存在三种独立的感受器,它们能够对不同波长的光反应。